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2 18:44
“普惠金融的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的联合国“国际小额信贷年”上正式提出的,其后,二十国集团(G20)、经合组织(OECD)、普惠金融联盟(AFI)和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GPFI)等国际组织相继出台了推进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框架、行动和发展规划。之后,在2010年的首尔峰会、2012年的墨西哥峰会、2013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年会和圣彼得堡峰会、2014年的布里斯班峰会以及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等国际重要会议上均将其作为突出议题来进行广泛的讨论。可见,普惠金融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对象。诚然,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也不例外,将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将“发展普惠金融”正式写入决议,并相继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发展普惠金融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农民、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等弱势群体。2016年,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普惠金融发展战略。201...
【文章页数】:2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国内外文献回顾
2.1 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2.1.1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重要性
2.1.2 关于普惠金融内涵
2.1.3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测度
2.1.4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
2.2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2.2.1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重要性
2.2.2 关于普惠金融内涵
2.2.3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测度
2.2.4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普惠金融发展范畴及理论基础
3.1 普惠金融内涵
3.1.1 普惠金融概念
3.1.2 普惠金融特征
3.1.3 普惠金融体系框架
3.2 普惠金融发展目标、原则及意义
3.2.1 普惠金融发展目标
3.2.2 普惠金融发展基本原则
3.2.3 普惠金融发展意义
3.3 普惠金融发展沿革
3.3.1 国外发展沿革
3.3.2 国内发展沿革
3.4 普惠金融发展理论基础
3.4.1 金融功能论
3.4.2 金融抑制论
3.4.3 金融可持续发展论
3.4.4 金融排斥论
3.4.5 区域金融论
第4章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测度
4.1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
4.1.2 数据来源说明
4.2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算方法选择
4.2.1 测算方法介绍
4.2.2 测算方法确立
4.3 普惠金融发展区域测算结果分析
4.3.1 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普惠金融发展测算结果分析
4.3.2 八大综合经济区普惠金融发展测算结果分析
4.3.3 省域普惠金融发展测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综合评价
5.1 加权平均离差法
5.1.1 方法介绍
5.1.2 结果分析
5.2 变异系数法
5.2.1 方法介绍
5.2.2 结果分析
5.3 基尼系数法
5.3.1 方法介绍
5.3.2 结果分析
5.4 泰尔指数法
5.4.1 方法介绍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收敛性检验
6.1 收敛假说
6.1.1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敛假说
6.1.2 普惠金融发展的收敛假说
6.2 β收敛检验
6.2.1 模型介绍
6.2.2 检验结果
6.3 核密度收敛检验
6.3.1 模型介绍
6.3.2 检验结果
6.4 马尔可夫链收敛检验
6.4.1 模型介绍
6.4.2 检验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7.1 影响因素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7.1.1 机理分析
7.1.2 研究假设
7.2 模型构建
7.2.1 普通面板模型的构建
7.2.2 空间面板模型的构建
7.3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3.1 变量选取
7.3.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7.4 实证检验
7.4.1 基于普通面板模型的实证检验
7.4.2 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强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
8.2.2 制定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化协调战略
8.2.3 拓宽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和深度
8.2.4 优化普惠金融需求主体的生态环境
8.2.5 推进普惠金融运作模式的市场化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48095
【文章页数】:2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国内外文献回顾
2.1 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2.1.1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重要性
2.1.2 关于普惠金融内涵
2.1.3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测度
2.1.4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
2.2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2.2.1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重要性
2.2.2 关于普惠金融内涵
2.2.3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测度
2.2.4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普惠金融发展范畴及理论基础
3.1 普惠金融内涵
3.1.1 普惠金融概念
3.1.2 普惠金融特征
3.1.3 普惠金融体系框架
3.2 普惠金融发展目标、原则及意义
3.2.1 普惠金融发展目标
3.2.2 普惠金融发展基本原则
3.2.3 普惠金融发展意义
3.3 普惠金融发展沿革
3.3.1 国外发展沿革
3.3.2 国内发展沿革
3.4 普惠金融发展理论基础
3.4.1 金融功能论
3.4.2 金融抑制论
3.4.3 金融可持续发展论
3.4.4 金融排斥论
3.4.5 区域金融论
第4章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测度
4.1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
4.1.2 数据来源说明
4.2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算方法选择
4.2.1 测算方法介绍
4.2.2 测算方法确立
4.3 普惠金融发展区域测算结果分析
4.3.1 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普惠金融发展测算结果分析
4.3.2 八大综合经济区普惠金融发展测算结果分析
4.3.3 省域普惠金融发展测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综合评价
5.1 加权平均离差法
5.1.1 方法介绍
5.1.2 结果分析
5.2 变异系数法
5.2.1 方法介绍
5.2.2 结果分析
5.3 基尼系数法
5.3.1 方法介绍
5.3.2 结果分析
5.4 泰尔指数法
5.4.1 方法介绍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收敛性检验
6.1 收敛假说
6.1.1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敛假说
6.1.2 普惠金融发展的收敛假说
6.2 β收敛检验
6.2.1 模型介绍
6.2.2 检验结果
6.3 核密度收敛检验
6.3.1 模型介绍
6.3.2 检验结果
6.4 马尔可夫链收敛检验
6.4.1 模型介绍
6.4.2 检验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7.1 影响因素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7.1.1 机理分析
7.1.2 研究假设
7.2 模型构建
7.2.1 普通面板模型的构建
7.2.2 空间面板模型的构建
7.3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3.1 变量选取
7.3.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7.4 实证检验
7.4.1 基于普通面板模型的实证检验
7.4.2 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强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
8.2.2 制定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化协调战略
8.2.3 拓宽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和深度
8.2.4 优化普惠金融需求主体的生态环境
8.2.5 推进普惠金融运作模式的市场化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48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74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