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层股权结构的公司实践及制度配套——兼论我国的监管应对
本文关键词:论双层股权结构的公司实践及制度配套——兼论我国的监管应对
更多相关文章: 双层股权结构 一股一票 反收购工具 公众投资者保护
【摘要】:双层股权结构虽偏离了"一股一票"原则,但在全球市场获得了认可。境外资本市场的商业实践和实证研究表明,该结构发挥了积极功能,投融资双方对之有正当需求,我国需正视。但在双层股权结构下,公众投资者未必能自主"用脚投票"以抑制管理层,而且这一结构可能致董事会监督机制失效,迫使公众投资者更多依赖监管和司法救济。将此结构引入我国需配套两类新制度:公司须公开说明采纳该结构的必要性和对公众投资者利益安全性的保障;建立类仲裁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信息和资源优势,有效救济公众投资者并威慑实际控制人。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双层股权结构 一股一票 反收购工具 公众投资者保护
【分类号】:F832.51;F276.6
【正文快照】: 双层股权结构(dual class share)是一种非常规股权结构,按照每股附着的表决权大小,普通股被划分为A、B股两类:A类普通股的表决权遵循“一股一票”原则,B类普通股则附着数倍于A类股的表决权1,差距甚至可达150倍之巨。2这一股权结构在世界很多国家获得法律保护3,受到上市公司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若英;;超脱或应对——法院与市场规制部门的竞争[J];北大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2 马立行;;美国双层股权结构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4期
3 魏勇强;;双重股权结构是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选择吗[J];特区经济;2012年10期
4 张舫;;美国“一股一权”制度的兴衰及其启示[J];现代法学;2012年02期
5 黄松有;证据开示制度比较研究──兼评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的证据开示[J];政法论坛;2000年05期
6 唐应茂;;私人企业为何去海外上市——中国法律对红筹模式海外上市的监管[J];政法论坛;2010年04期
7 杜要忠;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程序规则及借鉴[J];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07期
8 邓峰;;中国法上董事会的角色、职能及思想渊源:实证法的考察[J];中国法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雳;;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的制度反思[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甘培忠;论股东派生诉讼在中国的有效适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翁建新;;美国集团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之比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7期
4 田红梅;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J];当代法学;2001年11期
5 江伟;熊跃敏;吴泽勇;;2000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2001年01期
6 郭锋;;证券市场虚假陈述及其民事赔偿责任——兼评最高法院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司法解释[J];法学家;2003年02期
7 卢荣荣;徐昕;;中国司法建设三十年:1978-2008[J];法治论坛;2010年02期
8 高升;;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制度之设想[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9 戴诗妍;;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的利弊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10 周斌;民事证据自认规则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海燕;;机构投资者:风险抑制者还是助推器?[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许祥殊;证券法制演进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月萍;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6 张珉;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新红;经济法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章晓洪;股东派生诉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周成泓;论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调查[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朱颖;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统一立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阳珊;集团诉讼引入我国证券群体诉讼可能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吴莹;论证券分析师的民事法律责任[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露;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挺;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肖山;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证券欺诈责任[D];兰州大学;2011年
7 胡亮;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卢彦民;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杨立明;证券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探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10 牛鸽鸽;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作平;;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分析[J];财政研究;2008年02期
2 孔祥俊;职业法官与职位法官——法官职业化的两种基本模式比较[J];法律适用;2003年09期
3 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 从司法社会化到司法能动主义[J];法律适用;2007年11期
4 钱卫清;姚文;;法院上门收案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1992年04期
5 戴龙;;我国反垄断法域外管辖制度初探[J];法学家;2010年05期
6 傅郁林;;中国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J];法学家;2011年01期
7 万鄂湘;于喜富;;我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最新发展——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仲裁法的司法解释[J];法学评论;2007年01期
8 邓峰;;业务判断规则的进化和理性[J];法学;2008年02期
9 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法治的可持续发展——纠纷解决与ADR研究的方法与理念[J];法制现代化研究;2004年00期
10 江必新;梁凤云;;行政诉讼核心原则论要——以行政诉讼的核心原则为视界[J];公法研究;2007年00期
,本文编号:553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55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