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机构声誉、股权价值高估与创投机构减持行为研究
本文关键词:创投机构声誉、股权价值高估与创投机构减持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业板 声誉机制 减持退出行为 股权价值高估 经营业绩
【摘要】:自1985年中国第一家创投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以来,中国创投行业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尤其是在创业板开始运行后,中国创业企业的上市热情高涨,创业板IPO退出渠道成为创投机构的首选。由于创投机构在对创业企业融资和上市方面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其一度被奉为链接创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促进机构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资金互动的桥梁,并获得了“创业企业孵化器”等美誉[1]。然而纵观我国创业板市场,IPO后的创投机构“减持怪像”令人匪夷所思:大量创投机构在锁定期满后立即“起身离席”,并在股价走高时“急流勇退”并获取高额回报。我国创投行业已表现出明显的淘金心态,“包装上市+闪电套现”模式倍受偏爱。创业板已沦为了创投机构实现快速资本增值的“创富板”,沉醉于这场资本强取豪夺“盛宴”中的创投机构,似乎已将职业操守及声誉抛之脑后。为了促进我国创投行业的良性发展,保护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我们需要准确掌握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动因,并对声誉机制在我国创投市场上的约束作用进行考证。首先,本文对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回顾梳理了创业投资作用及创投机构退出决策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对我国创投机构投资、退出现状进行了梳理。其次,文章对创投机构的退出时间选择及退出方式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声誉机制有效性及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进行了探究。再次,本文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创业板上市的90家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收集了参投的145家创投机构2010年至2013年间的减持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非参数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等理论工具对创投机构声誉、股权价值高估程度以及创投机构减持行为三者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表现出极强的“逐利性”与“择时性”。创业企业的业绩与成长性对创投机构减持决策影响不大,促使创投机构发生减持退出行为的是股权价值高估,即创投机构会抓住市场对创业企业错误定价的机会迅速套现,以获得高额投资回报。(2)我国的创投机构搭便车心态严重,在参投过程中付出较少,难以对创业企业的业绩表现及抗风险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创业板运行之后,创投机构更倾向于以较低持股比例搭上IPO快车,迅速实现资本增值。(3)声誉机制在我国创投市场上作用效果微弱,创投机构“逐名”动机不足,声誉高低程度不同的创投机构在减持退出行为决策、股权价值高估程度、对创业企业的业绩影响作用等方面都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若要改变上述不良现状,实现创投机构与创业企业的共同发展,我国一方面需要进行切实有效的制度改革,用法律来规范创投市场各个参与者的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对市场参与者进行正确引导,清除声誉机制运行障碍,从而使创投市场可以通过声誉机制的内部调节实现良好运转。
【关键词】:创业板 声誉机制 减持退出行为 股权价值高估 经营业绩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1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内容11-12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12-13
- 2 基本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13-20
- 2.1 创业投资相关概念界定13-15
- 2.1.1 创业投资的界定13
- 2.1.2 创业投资机构增值服务的内容及意义13-14
- 2.1.3 创投机构声誉14-15
- 2.1.4 财务投资者15
- 2.2 股权价值高估15-16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16-20
- 2.2.1 创投机构参股对创业企业的作用及影响16-17
- 2.2.2 创投机构减持行为决策的“逐名”与“逐利”动机17-18
- 2.2.3 小结18-20
- 3 我国创投机构投资与退出现状20-27
- 3.1 创业投资行业资金募集及资金投资情况20-21
- 3.2 创投机构近年项目投资情况21-23
- 3.2.1 创投机构主要投资方向21-22
- 3.2.2 创投机构投资项目来源22-23
- 3.3 我国创投机构历年退出方式比较23-24
- 3.4 创业板相关情况分析24-27
- 3.4.1 创投机构在创业板IPO退出案例数24-25
- 3.4.2 参投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创投机构初始持股比例25
- 3.4.3 创业板上市企业“业绩变脸”现象严重25-27
- 4 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的理论分析27-35
- 4.1 创投机构退出方式选择的考虑因素27-29
- 4.1.1 创投资本主要退出方式27-28
- 4.1.2 退出方式选择的考虑因素28-29
- 4.2 IPO后创投机构减持退出时机选择的考虑因素29-30
- 4.3 基于声誉机制的创投机构退出策略选择演化博弈分析30-32
- 4.4 基于股权价值高估视角的创投机构与外部投资者博弈分析32-35
- 5 创投机构声誉、股权价值高估及创投减持行为的实证分析35-50
- 5.1 研究假设35-36
- 5.1.1 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与创业企业业绩之间的相互影响35
- 5.1.2 股权价值高估对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的影响35-36
- 5.1.3 声誉机制的调节作用36
- 5.2 研究变量设计及模型建立36-39
- 5.2.1 研究变量的符号与含义36-38
- 5.2.2 股权价值高估的度量方法38
- 5.2.3 模型设计38-39
- 5.3 样本数据选取39
- 5.4 描述性统计39-45
- 5.4.1 创投机构支持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39-40
- 5.4.2 创投机构参股对创业板公司股价、业绩表现的影响40-41
- 5.4.3 创投机构减持情况及被减持企业特征的描述性统计41-42
- 5.4.4 创投机构减持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关联性的描述性数据42-43
- 5.4.5 股权价值高估程度与首次减持比例的描述性统计43-44
- 5.4.6 创投机构声誉与创业企业股权价值高估程度的描述性统计44-45
- 5.5 实证分析45-48
- 5.5.1 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与创业企业业绩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45-46
- 5.5.2 股权价值高估对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的影响的实证分析46-47
- 5.5.3 声誉机制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47-48
- 5.6 实证研究结论48-50
- 6 研究结论50-57
- 6.1 创投机构减持决策的“逐利”动机明显50
- 6.2 创投机构行为与创业企业业绩相互影响作用微弱50-52
- 6.2.1 创投机构在参投过程中倾向于“搭便车”50
- 6.2.2 创投机构行为与创业企业业绩相互影响作用微弱的原因分析50-52
- 6.3 声誉机制运行效果不佳52-53
- 6.3.1 声誉机制对我国创投行业约束作用微弱52
- 6.3.2 声誉机制运行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52-53
- 6.4 政策建议53-55
- 6.4.1 规范创投行业投资及退出行为的政策建议54
- 6.4.2 提升我国声誉机制运作效率的政策建议54-55
- 6.5 未来展望55-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62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62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参与情况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知柱;宝乌云塔娜;王书光;;股权价值高估、投资者保护与企业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J];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05期
2 胡志颖;蔡卫星;丁园园;韩金金;;风险投资减持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13年03期
3 吴翠凤;吴世农;刘威;;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风险投资的介入与退出动机研究[J];经济管理;2012年10期
4 汪强;;创业板公司创投股东减持行为及收益特点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11期
5 蒋健;刘智毅;姚长辉;;IPO初始回报与创业投资参与——来自中小企业板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11年01期
6 周孝华;吴宏亮;;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S2期
7 刘晓明;胡文伟;李湛;;风险投资声誉、IPO折价和长期业绩:一个研究综述[J];管理评论;2010年11期
8 靳明;王娟;;风险投资介入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机理与效果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6期
9 曾江洪;杨开发;;风险资本对IPO抑价的影响——基于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5期
10 张凯;;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岳蓉;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81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58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