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FDI、劳动力流动与非农产业集聚

发布时间:2017-07-29 12:02

  本文关键词:FDI、劳动力流动与非农产业集聚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力流动 FDI 非农产业集聚 循环累积


【摘要】:本文首先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构建了3×2×2空间均衡模型,提出了理论假说:劳动力流动以及FDI向沿海的流动加剧中国非农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聚。通过使用中国2005年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和FDI对非农产业集聚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与FDI相比较,劳动力流动对非农产业的集聚影响更为明显。在中国,劳动力流动和FDI并没有能够形成新经济地理中所述的"循环累积",但人口密度、市场潜能、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因素对非农产业的集聚有着显著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 FDI 非农产业集聚 循环累积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开放经济中的产业区际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项目编号:2013M5416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制造业集聚和转移的趋势与机制研究:新经济地理学框架时空成本视角”(项目编号:71373080)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转移支付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项目编号:11BJL068)资助
【分类号】:F832.6;F249.21;F121.3;F22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瞠目的增长。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并且大量研究表明中国区域之间的增长并没有出现收敛迹象或者俱乐部收敛。部分研究指出,中西部地区存在一系列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如人力资本禀赋稀缺、市场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金融转型期中国区域资本配置差异及其形成[J];国际贸易;2006年11期

2 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3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4 刘修岩;殷醒民;贺小海;;市场潜能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基于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4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5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刘峰;;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理论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曲鲁宁;;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发展态势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9 王三元;;京冀两地经济差距及其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20期

10 汪艳;吴琴琴;;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性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弘;;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梁双陆;;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的理论思考[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项松林;赵曙东;;开放型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估计与比较——对FDI作用的反思[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宇川;;中国区域经济收敛、人力资本门槛与教育经费投入[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6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7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虔;淄博高新区的人才集聚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晁倩;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10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2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3 袁志刚,范剑勇;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地区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4 黄玖立;李坤望;;对外贸易、地方保护和中国的产业布局[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5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6 范剑勇,杨丙见;美国早期制造业集中的转变及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7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8 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9 范剑勇,张涛;结构转型与地区收敛:美国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2003年01期

10 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继煜;;劳动力流动视角的人力资本效应认知[J];西北人口;2006年06期

2 姚旦杰;;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5期

3 刘晓英;;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深层原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刘占高;张杰;;论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9年10期

5 陈帅帅;;劳动力流动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9期

6 刘小翠;;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朱云章;;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J];江淮论坛;2007年06期

8 邵浩;;浅谈劳动力流动及其经济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2期

9 程慧栋;吕世辰;;政府、企业与第三部门:农民工劳动管理中的多维角色分析[J];经济问题;2009年10期

10 彭定峗;陈志平;;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一鸣;李萍;;劳动力流动与二元经济收入差距变迁——一个动态化模型及其在中国的检验与修正[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2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流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3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周晓津;;中国改革与城乡剩余劳动力:1978-2007[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博;;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乃全;刘学华;;劳动力流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安全[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8 金汝斌;陈诗达;陆海深;;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政府职能[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9 ;浙江就业报告[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10 刘静洁;;拖欠民工工资的具体成因和律师可采取的解决方法[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影响巨大[N];中国财经报;2007年

2 王传东邋本报记者 杨颖辉;流动:呼唤一体化劳动力市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3 夏彬华 徐建;破解劳动力供需“两难”[N];安徽日报;2006年

4 宋蕾邋王羚;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黄惠民;人力资源市场由分而合[N];组织人事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 黄晓慧;利用泛珠合作平台 推进劳动力统一市场[N];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

7 童玉芬 王红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裴建素;探求劳动力流动新趋向[N];石家庄日报;2011年

9 课题组组长 杨忠直 课题组成员 杜德军 姚林如 李莉;就业难:产业资本与劳动力失配[N];中国信息报;2007年

10 付尧邋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影响巨大[N];江苏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芳;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姜乾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地区发展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3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4 朱云章;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李芬;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8年

6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爱婷;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王广慧;人力资本投资收入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春超;政策约束下的中国农户就业决策与劳动力流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莹;劳动力流动与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马辉;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周梅娟;威海市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曹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8年

5 梁彦博;劳动力流动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6 张凌茹;外来劳动力对新疆的经济影响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王春华;城市化进程中流动劳动力的社会保障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杨慧慧;中国经济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9 宋树理;农民工异地歧视的经济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10 陈志;欧盟东扩后区域内部的劳动力流动[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89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589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