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体系变革对中国货币体系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支付体系变革对中国货币体系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技术 支付体系 货币体系 货币政策 金融创新
【摘要】: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将支付变革影响因素引入经典货币分析模型,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个角度分析中国支付体系的升级对中国货币体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在支付体系中的持续渗透与应用,将通过放大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扩大货币供给;通过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现金转换成本、提高资金利率等方式,削弱企业对于货币总量的需求;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支付体系的金融创新将削弱货币收缩政策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但会放大货币扩张政策对于企业投资的刺激。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支付体系 货币体系 货币政策 金融创新
【分类号】:F822.2;F724.6
【正文快照】: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革命与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也改变了商品交易的支付、结算模式。事实上,自人类进入商品社会以来,从实物交换、手工记账,到电子交易、银行结算,直至今天第三方支付平台蓬勃兴起,支付结算体系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础,始终伴随着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绍辉;李楠;;商业银行网络信贷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J];金融论坛;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成刚;对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罗崇华;;世界经济波动对中国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4期
3 李文花;;日本货币政策与货币乘数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4 张小雷;企业融资的股权陷阱[J];商业研究;2000年07期
5 陈华;;基于安全的中国保险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J];保险研究;2008年03期
6 赵尚梅;李勇;庞玉锋;;保险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保险研究;2009年01期
7 蒋天虹;;关于应用型本科《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王田宇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熊文;刘纪显;;我国流动性过剩来源及应对策略[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10 徐红;;徽商银行芜湖分行内部财务控制的实证解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浩;;从DD-AA模型看当前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3 徐启帆;全流通导向下A股公司并购信息披露的股价异常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王阅微;深港金融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蕾;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增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俊涛;中国黄金期货市场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杜鹏;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高鸿;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及工具运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亚;;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信用评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2 刘浩;彭一浩;张静;;谁能获得“信用贷款”?——贷款性质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3 郭慧;周伟民;;个人消费信贷:中美比较与借鉴[J];金融论坛;2007年08期
4 朱冬琴;马嘉应;;信用贷款、金融发展与企业家声誉的信号传递[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5 李志峗;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6 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7 张军,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8 张晓晶;孙涛;;中国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9 王海侠;以博奕理论分析我国信贷市场效率[J];金融研究;2000年10期
10 齐志鲲;银行惜贷、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2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克里斯蒂M·卡明,张表松;“9·11”事件与美国的支付体系[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6期
2 谢钢;尹月丽;;对我国支付体系监管主体的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07期
3 谢钢;万树勇;尹月丽;;对我国支付体系监管的探讨[J];金融会计;2006年10期
4 刘惠宜;;支付体系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探讨[J];金融经济;2006年22期
5 谢群松;;我国与现代支付体系的差距[J];银行家;2007年01期
6 苏宁;;2006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J];金卡工程;2007年05期
7 周金黄;;支付体系发展趋势与中国支付体系的未来发展[J];上海金融;2007年07期
8 谢众;;对支付体系发展的几点看法[J];金融电子化;2007年10期
9 许成军;;中国支付体系总体运作风险分析[J];金融电子化;2008年11期
10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王敏;高阳宗;孙丹;;2007年山东省支付体系运行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林科 交通银行总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构建便捷与安全的未来银行支付体系[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2 记者 牛娟娟;支付体系继续保持稳定高效运行[N];金融时报;2013年
3 记者 牛娟娟;支付体系继续平稳高效运行 支付业务量保持增长态势[N];金融时报;2013年
4 谢群松 博士;德国支付体系监督经验和启示[N];金融时报;2004年
5 黄萍;支付体系监管理论——德国实践及启示[N];金融时报;2005年
6 记者 田丽;央行 银行卡消费持续快速增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见习记者 刘健健;“易宝”打造教育行业支付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8 记者 牛娟娟;支付体系发展进入新阶段[N];金融时报;2012年
9 记者 牛娟娟;央行:第二季度支付体系继续保持平稳高效运行[N];金融时报;2012年
10 记者 韩雪萌;北京:以高标准构建农村支付体系[N];金融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众;我国支付体系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万庆;中央银行现代支付体系实施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2 周倩;中国银行支付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谢汉阳;中国非接触支付体系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季钰;支付体系电子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翟涛;中央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D];吉林大学;2010年
6 许兆泉;高校财务资金结算支付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宋陆军;支付功能供求均衡与中国近代金融演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1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65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