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金融创新效率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金融创新效率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金融创新效率 DEA-Tobit模型 空间集聚 空间误差面板模型
【摘要】:金融创新是驱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解决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的有效手段,在我国越来越重视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国家层面上进行了不同区域金融创新的改革和试点工作,如早期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建立到温州、珠江三角洲、泉州三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再到近期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及广东(三大片区)、福建、天津自贸区对区域自由贸易的深入贯彻,区域金融创新相关问题需要有更加清晰透彻的研究。为此,本文在对中国30个省(市)域金融创新效率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本文基于2004-2014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我国各区域的金融创新效率值,从整体、局部和个体三个方面对金融创新效率作出分析,同时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金融创新效率值作深入研究,更加清楚的认识我国各区域及特定区域金融创新发展现状;进而基于Tobit回归方法,从对外开放程度、国内经济环境和潜在投入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金融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明晰对金融创新效率值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金融创新效率的建议;最后考虑到区域之间的金融创新效率可能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对区域金融创新效率值作空间全局和局部相关性分析,建立空间误差面板数据模型,以研究区域金融创新效率在空间上的相关、集聚和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区域金融创新效率水平虽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局部来看,2009~2014年间有2/3的省(市)金融创新效率持续上升趋势有所打破,出现下降后波动式上升的现象,金融市场稳定性有待加强;分地区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创新效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东北部地区虽有所上升但上升趋势缓慢,东部地区金融创新效率在2004~2010年间保持递增,自2011年开始反转并逐年下降,四大地区金融创新效率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东部0.776,西部0.499,中部0.347,东北0.291;从影响因素上来看,贸易专业化、净出口、金融发展、金融市场的设置、人才储备和政府金融支持对金融创新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效应上,中国区域金融创新效率表现出阶段性特征,30个区域整体上的空间相关性逐渐减弱,但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空间集聚效应依然明显。据此针对不同区域提出提高区域金融创新效率,缩小区域金融创新差距的政策建议:对于金融创新效率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应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强化对周边省市的辐射作用;对于金融创新效率相对较低的东北地区、中部及西南部地区,在各自区域建立金融中心,加强区域之间金融竞争与合作,开放金融市场以实现资源的跨地区流动;对于金融创新效率最低的西部地区,应认清自身发展状况,强化经济建设,加强金融文化的植入,另辟蹊径发展金融创新等。
【关键词】:区域金融创新效率 DEA-Tobit模型 空间集聚 空间误差面板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和价值10-11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11-12
- 1.2.1 研究问题与内容结构11
- 1.2.2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11-12
- 1.3 本文研究的难点、创新与不足12-13
- 第二章 区域金融创新理论依据13-26
- 2.1 主要概念界定13-14
- 2.1.1 区域金融13
- 2.1.2 金融创新13-14
- 2.1.3 区域金融创新14
- 2.2 国外相关研究14-17
- 2.2.1 金融创新理论研究14-16
- 2.2.2 金融创新能力的衡量16-17
- 2.3 国内文献综述17-26
- 第三章 我国区域金融创新效率的测算与分析26-33
- 3.1 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及处理方法26-27
- 3.2 我国省域金融创新效率的测算结果与分析27-33
- 3.2.1 省际金融创新效率比较27-29
- 3.2.2 地区金融创新效率比较29-31
- 3.2.3 效率指标的比较31-33
- 第四章 我国区域金融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33-37
- 4.1 变量的选取和样本数据33-34
- 4.1.1 变量的选取33-34
- 4.1.2 数据来源说明34
- 4.2 DEA-TOBIT计量模型简介34-35
- 4.3 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分析35-37
- 第五章 我国区域金融创新空间效应分析37-45
- 5.1 变量选取与计量模型37-38
- 5.1.1 变量选取37
- 5.1.2 计量模型的选择37-38
- 5.2 实证分析38-45
- 5.2.1 金融创新效率空间相关性检验38-42
- 5.2.2 空间面板模型42-45
- 第六章 结论建议45-48
- 6.1 主要结论45
- 6.2 政策建议45-48
- 6.2.1 加强金融强省创新力度,,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45-46
- 6.2.2 建立多个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46
- 6.2.3 认清金融发展现状,结合自身实际来创新46-47
- 6.2.4 全局把控,充分调动积极影响因素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3
- 个人简介5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企创新效率偏低[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47期
2 韩江波;;浅析提高自主创新效率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2期
3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岳良运;;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8期
4 王犁;张焕明;;区域科技自主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6 张洪辉;夏天;王宗军;;公司治理对我国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3期
7 樊华;;中国省际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2期
8 刘思明;赵彦云;侯鹏;;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效率——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9 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1期
10 朱雪珍;;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苏州市中小企业样本数据[J];商场现代化;2012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文;张建华;;解析后危机时代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不均衡——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方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赵惠芳;李伟卫;徐晟;王冲;;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志学;王小凡;王毓军;;东、西部科技创新效率比较及互动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洁;李鹏;张运华;;基于专利视角的高校知识创新效率测算与预测研究[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7 李礼;卢博科;;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邵云飞;欧阳青燕;唐小我;;西部中心城市自主创新效率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高鹏;张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较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丁勇;苟大舜;;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延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股权激励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潘九根;提升股市制度创新效率[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杞人;广东以方法创新提升自主创新效率和效益[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潇潇;中国创新效率指数占据榜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罗晖;中国创新效率排名第一[N];科技日报;2012年
6 黄群慧;切实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郑燃 采写;简化营运 提升创新效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8 蔡兵;让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形成良性互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冯竞;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王成应 通讯员 朱丽静;全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为21.5[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庄涛;资源整合视角下官产学研三螺旋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任海芝;环境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王孝炯;基于效率优化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洪嵩;政府R&D资助、企业R&D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慧;河南省科技创新系统效率及提升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吴朝影;科技创新效率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汪丽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许夏欣;创新效率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欧;湖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6 李秋月;基于省域视角的高校创新效率实证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7 陈炳华;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江苏省R&D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8 胡广;二阶段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9 陈金泽;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10 王英力;物化和非物化国际R&D溢出对我国工业创新效率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57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65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