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与产业转型
本文关键词:定向增发与产业转型
【摘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刻不容缓,而资金是保证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推动力。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价格信号机制可以引导资金源源不断地从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或产业流向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和产业,进而影响人力、技术等其它生产要素在各个企业或产业间流动,最终实现社会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自2006年《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发以来,定向增发已经基本取代公开增发和配股,成为我国上市企业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定向增发如何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定向增发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如何?定向增发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产业转型?研究上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围绕定向增发与产业转型这一主题,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一方面介绍定向增发、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定向增发对于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机制和路径;另一方面运用统计、对比、回归等方法分别基于微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实证分析了定向增发对于上市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和上市企业定向增发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定向增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思考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通过分析定向增发对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后发现:(1)定向增发对于上市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而言,民营控股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更高。其次,通过分析定向增发对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后发现:(1)定向增发融资对于我国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定向增发融资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稍稍高于东部地区;(3)来自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定向增发对产业升级的贡献存在不同。
【关键词】:定向增发 产业转型 资本配置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F12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10-12
- 1.2.1 研究思路10
- 1.2.2 研究方法10-11
- 1.2.3 文章结构安排11-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20
- 2.1 定向增发的相关研究12-16
- 2.1.1 定向增发的折价12-13
- 2.1.2 定向增发的利益输送13-14
- 2.1.3 定向增发与企业绩效14-16
- 2.2 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16-17
- 2.3 股票融资与产业升级的相关研究17-19
- 2.4 文献评述与可能的创新点19-20
- 第三章 定向增发与产业转型的理论分析20-26
- 3.1 定向增发的概念、特征与理论基础20-22
- 3.1.1 定向增发的概念20
- 3.1.2 定向增发的特征20-21
- 3.1.3 定向增发的理论基础21-22
- 3.2 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内涵22-23
- 3.3 定向增发对产业转型的作用机制23-26
- 3.3.1 定向增发对产业转型的增量调整机制23-24
- 3.3.2 定向增发对产业转型的存量调整机制24-26
- 第四章 定向增发与产业转型的实证分析26-43
- 4.1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分布特征分析26-31
- 4.1.1 定向增发的年度分布特征26-27
- 4.1.2 定向增发的产业分布特征27-29
- 4.1.3 定向增发的控股权分布特征29-31
- 4.2 上市企业定向增发对资本配置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31-36
- 4.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31-32
- 4.2.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32
- 4.2.3 指标选取与模型设计32-35
- 4.2.4 实证分析与结果35-36
- 4.3 上市企业定向增发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36-43
- 4.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36-37
- 4.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37-38
- 4.3.3 指标选取与模型设计38-39
- 4.3.4 实证分析与结果39-43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3-45
- 5.1 主要结论43-44
- 5.2 政策建议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刚;;定向增发:风险与机遇并存[J];新财经;2006年09期
2 田婧;;定向增发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8期
3 李献刚;;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的动因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11期
4 杨洋;;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机制研究——基于新旧比较的视点[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9期
5 郝文;;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12期
6 曾劲松;;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李红波;;定向增发简析[J];现代商业;2009年15期
8 张鸣;郭思永;;大股东控制下的定向增发和财富转移——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9年05期
9 姜来;罗党论;赖媚媚;;掏空、支持与定向增发折价——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张颖杰;;定向增发模式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0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黎文靖;江伟;;制度安排、大股东支持与定向增发折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章卫东;邹斌;廖义刚;张蓉星;;定向增发股份解锁后机构投资者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解锁的经验数据[A];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俞静;;究竟是大股东利益输送抑或投资者乐观情绪推高了定向增发折扣?——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吴育辉;魏志华;吴世农;;定向增发的时机选择、停牌操控与控股股东掏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熊剑;陈卓;;大股东营私:定向增发与减持套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裘莹;宋英慧;安亚人;;定向增发对象类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2006~2010)[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俞静;徐斌;;发行对象、市场行情与定向增发市场反应异象——基于中国证券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铭;定向增发尚存四道坎[N];中国证券报;2003年
2 刘晓丹 田定斌;定向增发受青睐[N];中国证券报;2003年
3 宁峻;定向增发满堂彩[N];解放日报;2003年
4 张子学;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法律问题研究[N];金融时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邵小萌;定向增发 一个巴掌拍不响[N];证券时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冯飞;定向增发或成B股再融资主流[N];证券时报;2003年
7 宋振庆;定向增发潮的初次“碰壁”[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定向增发进程最新统计[N];证券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熊欣;定向增发热局部降温加大开放[N];证券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歆 实习记者 万敏;定向增发成融资“第一高手”[N];证券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莉婕;定向增发定价及经济后果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2 赵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偏好及经济后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蒋雪琴;定向增发前大股东操纵行为及其偏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曹立z,
本文编号:665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66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