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广西金融体系优化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7:16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的广西金融体系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金融改革是一种通过对现行金融体系的管理、业务和运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创新性改革的运动,其重要表现就是金融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得以提升。本文通过梳理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等相关文献,借助相关经济金融理论,以“新常态”为切入背景,通过分析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广西发展的新挑战,了解整个经济新常态时期及其趋势下中国及广西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可能带来的新影响,把握经济发展速度变化及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了解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金融结构优化的更高要求,把握新常态背景下对国家和地方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即金融结构优化趋势下的金融改革必将成为广西金融体系调整的重中之重。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在综述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出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部分,主要依据金融结构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理论和金融地理学理论为指导,指出广西金融体系优化努力的方向,以及相关经济金融理论对于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指导;第三部分探讨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对广西金融体系优化产生的影响,明确“新常态”可能对国家金融改革的宏观环境、广西经济金融新常态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环境带来的变化,区域金融结构调整的规律对广西金融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影响;第四部分对广西金融业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广西金融发展的经济规模约束、民族地区的弱势、沿边地区的开放需求等等,为提出广西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提供科研数据支撑;第五部分对广西金融体系优化进行条件和约束分析,分析有利条件和优势,把握战略实施机遇和挑战,克服存在的困难,扎实金融体系调整的基础;最后第六部分从金融结构优化方面对广西金融体系优化提出建议。广西金融体系优化调整不仅要契合国家战略政策的新要求,更要吻合广西实践、体现广西特色、形成广西风格,还要做到用得上、撑得起、靠得住,支撑“一带一路”、“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最终形成中央金融力量与地方金融力量的有机协调。要从优化区域金融结构的长远考虑出发,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以盘活金融存量,大力“引金入桂”以提升金融增量,抓好广西金融“主体建设”和“市场建设”,以金融改革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健全金融发展的“保障体系”,提高整个经济金融改革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新常态 金融体系 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导论12-22
- 1.1 选题背景12-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3 文献综述14-18
- 1.4 研究方案18-20
- 1.5 创新与不足20-22
- 第二章 广西金融体系调整及其结构优化改革的理论支撑22-31
- 2.1 金融结构理论及其演绎与广西金融调整及结构优化方向22-24
- 2.1.1 金融发展理论中的结构观与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需求满足22
- 2.1.2 金融深化理论中的结构观与金融市场化(或者金融便利化)设施建设22-23
- 2.1.3 金融功能理论中的结构观与区域金融体系重塑23
- 2.1.4 金融结构理论演绎逻辑与区域金融体系调整路径23-24
- 2.2 金融创新元素与广西金融结构优化改革的指导24-26
- 2.2.1 金融创新中的技术推进论与广西先进金融技术引进24-25
- 2.2.2 金融创新中的约束诱导论与广西金融政策供给25
- 2.2.3 不完全市场理论与广西金融体系建设的结构化思维25
- 2.2.4 金融创新相关理论与广西金融结构优化改革的指导作用25-26
- 2.3 发展经济学理论与广西金融体系调整的重要性26-28
- 2.3.1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对广西金融增长极培育的指导27
- 2.3.2 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论与广西金融体系调整中政府的作用27-28
- 2.3.3 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与对东盟开放背景下金融功能区(聚集区)建设28
- 2.4 金融地理学理论的差异视角与区域金融结构形成28-31
- 2.4.1 金融地理学理论框架28
- 2.4.2 金融地理学的差异视角与特色化金融发展模式培育28-29
- 2.4.3 金融地理学理论对广西金融发展的重要指导29-31
- 第三章 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发展对广西金融体系优化改革的约束31-39
- 3.1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广西发展新挑战31-35
- 3.1.1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31-34
- 3.1.2 新常态下广西经济发展新挑战34-35
- 3.2 新常态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35-39
- 3.2.1 中国金融新常态下影响金融改革的新要素35-37
- 3.2.2 中国经济新常态对广西金融体系调整和金融结构优化的影响37-39
- 第四章 广西金融体系现状考察39-50
- 4.1 银行业现状39-42
- 4.1.1 发展概况39-40
- 4.1.2 主要成绩40-41
- 4.1.3 存在问题41-42
- 4.2 证券业现状42-44
- 4.2.1 发展概况42-43
- 4.2.2 主要成绩43-44
- 4.2.3 存在问题44
- 4.3 保险业现状44-46
- 4.3.1 发展概况44-45
- 4.3.2 主要成绩45-46
- 4.3.3 存在问题46
- 4.4 其他金融机构现状46-50
- 4.4.1 发展概况46-48
- 4.4.2 主要成绩48
- 4.4.3 存在问题48-50
- 第五章 广西金融体系优化条件分析50-56
- 5.1 广西金融体系优化的优势分析50-52
- 5.1.1 区位优势50-51
- 5.1.2 国际国内合作优势51
- 5.1.3 快速进展的广西金融改革创新环境51-52
- 5.2 广西金融体系优化面临的困难52-53
- 5.2.1 区域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欠发达52-53
- 5.2.2 产业基础薄弱未形成优势53
- 5.2.3 广西金融业发展落后(规模与技术),改革难度较大53
- 5.3 广西金融体系优化的机遇分析53-54
- 5.3.1 广西战略定位机遇53-54
- 5.3.2 国家政策扶持机遇54
- 5.4 广西金融体系优化面临的挑战54-56
- 5.4.1 区域合作竞争明显55
- 5.4.2 金融监管难度加大55
- 5.4.3 人才稀少创新能力不足55-56
- 第六章 广西金融体系优化路径56-65
- 6.1 间接金融:打造“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提升间接金融支撑能力56-57
- 6.1.1 实现银行业务金融互联网化,提高信息效率56-57
- 6.1.2 实现商业银行与客户双向竞争,降低贷款费用57
- 6.1.3 实现信用评级信息共享,提升风险控制水平57
- 6.2 直接金融:打造资本市场融资新平台,提升直接金融支撑水平57-59
- 6.2.1 推动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57-58
- 6.2.2 鼓励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良性发展58
- 6.2.3 加快发展地方层级不同的资本市场58
- 6.2.4 努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激励机制58-59
- 6.3 结构化金融产品:提升结构化金融产品创新能力59-60
- 6.3.1 使用大数据信息化繁为简,降低人力及时间成本59
- 6.3.2 门槛低的个性化服务,补齐市场短板59
- 6.3.3 持续推动保险金融创新59-60
- 6.4 健全机构体系:健全配套金融机构平台,完善金融体系支撑能力60-61
- 6.4.1 加强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扶持60
- 6.4.2 加大自治区财政对广西再担保公司的出资力度,组建广西再担保公司60
- 6.4.3 增资扩股做强北部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60
- 6.4.4 依托于优势产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及其管理公司60-61
- 6.5 健全组织和保障体系:提高金融支撑广西开放的水平61-65
- 6.5.1 加强广西与云南省各地市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61
- 6.5.2 发挥广西“三沿”区位优势,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创新平台61
- 6.5.3 加快跨境边贸结算机制建设61-62
- 6.5.4 完善跨境金融组织体系62
- 6.5.5 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提高金融"精准扶贫"服务强度62-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危险关系[J];足球俱乐部;2008年21期
2 江苏省淮阴市农金学会课题组;如何创新金融体系[J];经济师;2000年07期
3 林毅夫;;建立以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是金融改革的方向[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26期
4 林毅夫;金融体系、信用和中小企业融资[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5 王莹,林岩,孙宴华;金融体系内的兼并重组效应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肖立霞;金融体系与风险投资的发展[J];济南金融;2002年10期
7 潘青木;金融资产的结构变化与金融体系的适应效率[J];财经科学;2002年06期
8 赵滨;议我国金融体系之不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9 何问陶,唐s,
本文编号:666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66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