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再评估——基于风险倍率扩增综合指标
本文关键词: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再评估——基于风险倍率扩增综合指标
更多相关文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 系统重要性 风险倍率扩增指数 广义最大熵 模拟退火算法
【摘要】: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整个金融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重要性问题对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国内现有研究往往忽视或因规模因素忽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评估,以及测算方法因存在系列缺陷尚未达成一致,笔者尝试围绕风险倍率扩增指数、规模和复杂性影响因素,以最大熵客观赋权后形成评估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综合指标,对现有评估方法形成改进。研究分析了引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后相对于传统评估结果的差异,并进一步给出不同梯队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具体评估数值。结果表明,中国平安、招商证券、中国人寿和中信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往往显著高于相关银行,监管部门亦需重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相较于金融机构业务复杂度因素,评价结果并不主要依赖于规模因素。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
【关键词】: 非银行金融机构 系统重要性 风险倍率扩增指数 广义最大熵 模拟退火算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复杂网络结构下货币量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控体系构建研究”(71103126)的阶段性成果 天津财经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资助
【分类号】:F832.39;F224
【正文快照】: 引言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整个金融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重要性问题对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各国监管部门基于系统性风险管理角度考虑了主要政策干预和各种金融监管工具,但在最终实施时仍需落实于具体金融机构,各种宏观审慎监管方式和工具在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陆静;张佳;;中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J];金融论坛;2011年09期
2 毛奉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3 徐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识别方法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4 严兵;张禹;王振磊;;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基于14家上市银行数据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5 陆晓明;;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1期
6 刘澜飚;宫跃欣;;影子银行问题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2年02期
7 张峥;尚琼;程yN;;股票停牌、涨跌停与ETF定价效率——基于上证50ETF日度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8 王春峰;梁崴;房振明;;市场交易机制导致的流动性风险——考虑涨跌停制度产生的流动性风险[J];系统管理学报;2007年06期
9 本·伯南克;李志军;司马亚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与金融稳定[J];中国金融;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杜征征;殷裕品;;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能够成功吗——基于利益集团视角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2年01期
2 罗杨依子;;涨跌停板制度对股市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影响综述[J];改革与开放;2009年12期
3 李慧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2期
4 严兵;张禹;王振磊;;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基于14家上市银行数据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5 朱宏春;;理性看待中国的影子银行[J];南方金融;2013年06期
6 张海云;郑春艳;张煜;;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影响[J];区域金融研究;2013年07期
7 丁刚;;我国影子银行风险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2013年09期
8 黎四奇;;后危机时代宏观审慎监管法律化问题研究[J];国际经济法学刊;2012年03期
9 马勇;;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11期
10 郑境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及审慎管理框架研究——以我国银行业为例[J];福建金融;2013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小东;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流动性风险度量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王作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3 于蓓;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4 高国华;基于系统性风险的银行资本监管及其宏观经济效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宫跃欣;影子银行产品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周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监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王妍;中国金融不稳定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祁永忠;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9 张怡;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10 潘静;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瑞;基于Agent的涨跌停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李冠江;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商品集合竞价交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丁新觉;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杨苏梅;我国上市银行间相关性及风险溢出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王振磊;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6 程琛;美国商业银行场外衍生品交易、风险及监管改革[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7 杨阳;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涨跌幅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郑水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法律监管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9 高璐;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肖扬;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法律监管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勇;;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基于美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2 巴曙松;王t熲,
本文编号:674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67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