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特有风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8-16 18:31
本文关键词:商业银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特有风险调研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 CDM项目 风险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 碳资产质押
【摘要】:绿色是“十三五”当之无愧的主色调。绿色一词,规划建议中出现21次,规划纲要中出现44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9次。以“绿色信贷”为基础的绿色金融,正在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在相关领域的均衡配置。其中CDM(清洁发展机制,以下简称CDM)项目作为绿色信贷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引起了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商业银行践行国家政策,积极参与CDM项目融资。由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意识极强和本身具有的保守性,导致其对于参与CDM项目融资相当谨慎。相比其他金融机构进程明显过于缓慢。不过,随着国际市场碳交易体系和CDM项目运营经验及模式的丰富积累,国际上商业银行开始主动参与此类项目,提供了丰富的CDM项目融资产品。但是由于CDM项目开发技术的复杂性、项目在联合国的执行理事会注册周期不确定等因素,相比传统项目有着其独特的风险。因此对CDM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访谈、文献调研等调研方式,在实习单位(北京环境交易所)详细调研并分析了CDM项目融资所面临的特有风险,并提出相关建议。从CDM项目的来源出发,基于商业银行视角对CDM项目的经济特性、融资环境、还款来源、注册成功率分析以及典型的融资模式和国内商业银行参与CDM项目融资现状调研结果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CDM项目特有风险主要有项目方法学审批风险、国内审批风险、核实风险、注册风险、核证风险、CER(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核证减排量)交付风险、CER价格风险、汇率风险等。结合项目开发流程,通过分析在项目不同环节中不同的风险对项目成功运行影响程度大小,得出商业银行CDM项目融资中导致项目业主违约风险突增的主要是CDM项目特有风险中注册风险、CER价格风险。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注册风险和CER价格风险。针对贷款贷前、贷中、贷后流程分别提出相应的建议。贷前,选择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并通过风险评级选择适宜的项目介入阶段回避风险。贷中,一方面采取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立能源管理公司长期合作伙伴,转移注册风险;另一方面签订购碳协议时,引入买方信用保险,转移买方信用风险;贷后,一方面采取与第三方合作机构“利益共享,损失共担”的方式;另一方面采取碳资产质押与节能设备双重质押模式,控制贷款损失。
【关键词】:商业银行 CDM项目 风险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 碳资产质押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3;F27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调研背景和意义9-10
- 1.1.1 调研背景9
- 1.1.2 调研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3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0-11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1-13
- 1.3 调研思路与方法13
- 1.3.1 调研思路13
- 1.3.2 调研方法13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3-15
- 1.4.1 创新点13-14
- 1.4.2 不足之处14-15
- 第2章 CDM项目情况调研15-28
- 2.1 CDM项目的起源及开发流程15-22
- 2.1.1 CDM项目的起源与发展15-19
- 2.1.2 CDM项目开发流程19-22
- 2.2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CDM项目多维度分析22-28
- 2.2.1 经济特性分析22-24
- 2.2.2 融资环境分析24-25
- 2.2.3 还款来源分析25-26
- 2.2.4 注册成功率分析26-28
- 第3章 国内商业银行CDM项目融资情况调研28-34
- 3.1 融资现状28-29
- 3.2 典型融资模式29-31
- 3.3 兴业银行CDM项目融资产品31-34
- 第4章 商业银行CDM项目特有风险与成因分析34-39
- 4.1 风险分析34-36
- 4.1.1 注册风险35
- 4.1.2 CER市场风险35-36
- 4.1.3 其他风险36
- 4.2 成因分析36-39
- 4.2.1 EB注册难度大37
- 4.2.2 国际市场CER价格不稳定37-39
- 第5章 商业银行防范CDM项目融资特有风险的对策39-45
- 5.1 贷前回避风险39-41
- 5.1.1 选择优质项目39-40
- 5.1.2 项目介入阶段风险评级40-41
- 5.2 贷中转移风险41-44
- 5.2.1 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41-43
- 5.2.2 引入买方信用保险43-44
- 5.3 贷后损失控制44-45
- 5.3.1 引入第三方机构共担损失44
- 5.3.2 碳资产质押+设备抵押44-45
- 第6章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 专有名词释义50-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剑波;张强;;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污染责任认定原则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15年06期
2 姚珉;张晖;;国外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2年08期
3 吴玉宇;;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年10期
4 王留之;宋阳;;略论我国碳交易的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王飞;;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体系构建[J];金融与经济;2009年03期
6 党春芳;;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02期
7 王兆焕;;浅谈商业银行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大力开展碳交易金融业务[J];金融经济;2009年02期
8 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07期
9 郑照宁,潘韬,刘德顺;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融资方式[J];商业研究;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684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68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