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前后的中国股债关系分析——基于市场情绪变化的解释视角
本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前后的中国股债关系分析——基于市场情绪变化的解释视角
【摘要】:市场情绪变化是影响股债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情绪自身变化及其对股债关系的影响机制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从而导致股债关系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危机前后我国股债(国债和企业债)关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国债来说,在危机前的股市牛市(熊市)中,股市的乐观(悲观)情绪会传染到债券市场,导致股债总体呈现正向关系并产生非对称性;危机爆发后,强烈的恐慌情绪使股债关系呈现"跷跷板"效应,随着市场恐慌的缓解和股市的反转,"跷跷板"效应减弱,但在股票牛市行情确立后,债券避险功能丧失,"跷跷板"效应再次增强;在股市震荡期内,无论危机前后的股债关系都比较微弱。而企业债只在危机爆发后熊市阶段,表现出与股市的"跷跷板"效应,其他状态下两者关系都比较微弱。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市场情绪 股债关系 金融危机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综合成本上涨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2CJY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823.5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作为最重要的两个资产配置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的关系对资产配置的方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两者之间负相关意味着投资者在某个市场低迷的时候,通过向另一个市场的投资可以优化资产配置;当两者之间正相关或不存在相关性的时候,分散投资就无法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振龙;陈志英;;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动态相关性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2期
2 袁超;张兵;汪慧建;;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动态相关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8年01期
3 易志高;茅宁;;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测量研究:CICSI的构建[J];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4 王茵田;文志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溢出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03期
5 胡秋灵;马丽;;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溢出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11年10期
6 汪冬华;汪辰;;汇改后不同市态下汇市与股市溢出效应的异化[J];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11期
7 王璐;庞皓;;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溢出效应的MV-GARCH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01期
8 黄宏斌;刘志远;;投资者情绪与企业信贷资源获取[J];投资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特木尔;王健;;浅谈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跷跷板”效应[J];北方经济;2010年18期
2 丁振寰;张瑜;;债券与股票关联特征及对保险资产配置的启示[J];保险研究;2011年08期
3 王志强;熊海芳;;国债期限溢价与股权溢价之间动态相关性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4 王进;朱新蓉;;银行信贷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J];金融论坛;2011年09期
5 沈冰;廖杰;马哲光;;货币供应量对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郑振龙;陈志英;;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动态相关性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2期
7 闫伟;杨春鹏;;不同市态阶段的股票收益-风险实证研究——情绪冲击与投资策略[J];当代财经;2011年12期
8 陆贤伟;董大勇;纪春霞;;债市和股市波动非对称性[J];系统工程;2009年09期
9 袁晨;傅强;;我国金融市场间投资转移和市场传染的阶段时变特征——股票与债券、黄金间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0年05期
10 胡秋灵;马丽;;基于多分辨分析的股市与债市溢出效应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志远;黄宏斌;;投资者情绪、预算软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志远;黄宏斌;;投资者情绪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曾昭法;左杰;;沪港证券市场收益的跳跃与波动溢出关系研究——基于MCMC算法的SVCJ模型[A];“两型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孟海;股市价格泡沫与投资者行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汪文隽;欧盟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的价格行为及市场效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尹海员;基于个体投资者行为分析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绍锋;银行间债券市场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关彬;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结构性金融产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晨;我国金融市场波动的区制关联性与风险度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何辉;金融市场税收经济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军;情绪投资组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闫伟;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行为资产定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海荣;利率期限结构与股权溢价关系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鹏;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杨娟;基于ARCH模型族的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波动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应妍;中美股市跳跃联动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贺浩亮;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的IPO投资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李谨宏;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杜志维;不同市态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邹军;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间收益率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谢福座;基于GARCH-Copula-CoVaR模型的中外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测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薛晶;投资者情绪在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春;股票与债券关联性研究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2005年10期
2 张雪莹;股市与债市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连玉君;程建;;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融资约束还是代理成本?[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4 曾志坚;罗长青;;股票与债券市场流动性联动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5 王璐;庞皓;;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的溢出效应——基于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04期
6 桂荷发;邹朋飞;严武;;银行信贷与股票价格动态关系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11期
7 谭政勋;沈阳;;投资者情绪、证券价格波动与银行业稳定[J];金融论坛;2011年08期
8 曾志坚;江洲;;关于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性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7年09期
9 韩立岩,蔡红艳;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及其与金融市场关系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1期
10 刘煜辉,熊鹏;资产流动性、投资者情绪与中国封闭式基金之谜[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倩;[N];金融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斐;基于情绪的投资者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徐林;我国股市与债市(国债)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涛;沪深股市波动率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6年
2 陆贤伟;中国债券与股票市场间收益波动非对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玮;;浅析金融危机下推出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解学成;周敏;;我国企业债券品种创新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05期
3 刘桂梅;杨晨;;金融危机下Fama-French多因子模型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年04期
4 黄娟娟;黎晓妹;;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经济的意义[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5期
5 郭聪;;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可有效缓解流动性过剩[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陈焱;陈建东;;2008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2期
7 刘贵冰;陈振锋;贾崧;;有望延续资金推动行情 但振荡或将进一步加剧——2010年4月份债券市场简评[J];中国城市金融;2010年05期
8 刘贵;冰陈振;锋贾崧;;阶段顶点已过 近期暂无行情——2010年7月债券市场简评[J];中国城市金融;2010年08期
9 孙克;;企业债信用价差动态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07期
10 王群航;最近一月基金表现盘点 部分基金公司业绩出现拐点[J];新财经;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秀贞;;青岛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做法与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2 管晓华;;浅谈海事机构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岐山;;浅谈金融危机对碳酸镁市场的影响[A];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钙镁盐分会镁盐生产与发展研讨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8年
4 谢石生;;金融危机下广州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杰;;经济高速增长下的流动性过剩与金融危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毕研勤;;我国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7 孙涛;;应对金融危机应进一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田辰山;;金融危机与文化问题[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9 刘明山;;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10 关景灵;;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转“危”为“机”的对策研究[A];广西服务企业年问题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石;主权基金联合起来[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2 见习记者任翔;企业债指数两大猜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3 ;走势·原因·对策[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潘圣韬;5月各大指数普遍升逾5%[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凯奇;一部《论语》完胜三次金融危机[N];国际商报;2009年
6 王丕屹;亚洲兄弟同舟共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子麟;金融业不应停下前进的脚步[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张继伟 张帆;中移动撬动债券市场[N];湖南经济报;2001年
9 ;东盟各国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N];国际商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韩瑞芸;外资的撤出与依赖:印度经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斌彬;信用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建红;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朝阳;金融危机形成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郭朋;市场情绪、技术分析和投资者行为模式[D];复旦大学;2011年
5 孙颖;金融危机政府救助:理论与实践[D];辽宁大学;2010年
6 杨公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及效果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赵福浩;美国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分析[D];武汉大学;2013年
9 汪洋;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牟晓云;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勇;美国金融危机在股票市场间的传染效应检验与实证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2 平嵩蕊;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曲斌艳;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刘宏;中国虚拟资本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吴俊宏;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卢达钿;基于虚拟经济视角的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孙小津;金融危机收入分配效应的国际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然;金融危机中政府救助行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周睿;G20的崛起与作用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杨丽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就业问题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24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72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