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西藏金融生态环境的困境与破解路径

发布时间:2017-08-31 14:12

  本文关键词:西藏金融生态环境的困境与破解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研究 生态环境 破解路径


【摘要】:选择了西藏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研究对象,对西藏金融生态环境当前的状况、面临的主要障碍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构建了提升该项建设水平的一些思路。将推动西藏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优化周边的经济环境,二是必须加大法制、信用等相关的制度环境优化力度。在此基础上,对于金融生态环境这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建设任务,一定要求不同部门,引导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一起参与。在有效体现地方政府主导引领作用的前提下,逐步找到金融力量和政府各类部门以及企业之间形成立体化的交流协调机制的路径和方法,利用联席会议等新型工作机制,实现合力推动,促使西藏金融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关键词】金融研究 生态环境 破解路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未来十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和重点问题研究”(10ZD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7
【正文快照】: 一、西藏金融生态环境当代特征(一)经济始终快速上行,运行水平日益提升。在过去超过60多年的发展实践中,西藏经济完成了众多成果。2013年为止,该区的生产总值已经高达802亿,这项指标的人均水平则是26038.96元,位列国家二十八名。生产总值相对于1951年提升幅度大约为195倍,20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龚明华;当代金融发展理论:演进及前沿[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4期

2 张志恒;;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外生金融发展的质性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3 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课题组;严思勃;付代军;;西藏金融生态环境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06年04期

4 旺堆;;对西藏金融机构存差问题的理性思考[J];西南金融;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卿;;商业银行亲周期性与宏观经济波动:一个基于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解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2 郭鹰;;基础设施投资领域PPP生态演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王晖蓉,耿广平;北京市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王雅龄;韩广华;;金融功能细分对区域经济竞争的启示——以青岛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彭小兵;冯宗茂;;重庆市培育金融核心区:布局、路径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高鹤;;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生成机制:基于经济转型的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06年12期

7 曾建中;刘桂东;;论金融生态系统提出的理论渊源及其假设条件[J];财经科学;2007年08期

8 许红莲;邓超;;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审视与优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9 许红莲;;农村金融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10 李高芬;;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与京、津、沪的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德仁;张高菊;;金融生态环境、公司治理与债务重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2 周伟;;金融生态与企业稳健型财务政策选择行为——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王永杰;;金融生态环境、盈余质量对企业资本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巫云仙;李震亚;龚秀敏;韩莉;;从美日银行破产分析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5 郑慧;高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生态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王永杰;;金融生态环境、盈余质量对企业资本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王耀武;由宗兴;;金融产业布局中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彭飞;;滨海新区金融产业链与人才培养对接对策研究——基于生态金融视角[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3年

9 陶斐斐;;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生态[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兰花;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桂良;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11年

6 吴庆田;金融效率视角下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王毅;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8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郭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杰;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郑慧;沿海经济圈金融生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岩;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程毅;基于因子分析和DEA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晓华;基于DEA/AHP的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金永祥;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的影响因素探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邱雪;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申海;重庆构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明杰;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10 武光;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杰;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2 曾康霖;怎样看待商业银行的存贷差额[J];金融研究;2000年03期

3 何田;银行存差:去向解析与问题探索[J];金融研究;2004年04期

4 董建萍;银行存差扩大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上海金融;1999年11期

5 张志恒;西藏金融发展(1951—1978)的经济学分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志恒;毛阳海;;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外生金融发展的实证考察[J];西藏研究;2005年04期

7 方福前;论发展经济学失败的原因[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永范;甘肃省静宁县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做法[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2 胡清明;生态环境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J];发展;2001年S1期

3 邹蓝;发展教育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开发的基本前提[J];开放导报;2001年11期

4 虎陈霞;兰州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青海环境;2001年01期

5 志钢;生态环境与商业利润[J];首都经济;2001年05期

6 石虹;改善生态环境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水土保持研究;2001年02期

7 王海群;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03年03期

8 周兴,童新华,秦成,华璀;广西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9 李毅;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年03期

10 赵思义;;发展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J];乡镇论坛;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宏;;陕西省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杨先梁;;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应先行[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何淑杰;;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郭心群;;对攀枝花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阎宏;何发理;;西北地区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策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李玉明;;秦皇岛车站村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张发旺;王贵玲;侯新伟;;矿业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德芝;;搞好生态环境促进贵州经济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黄淑芳;曾从盛;;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分析——以福州市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宋文著;曲衍华;崔文科;;关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对策[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继中 杨富伟 唐宪;西峡县强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金融时报;2005年

2 北京林业大学 王礼先教授;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与区域配置问题[N];科技日报;2002年

3 四川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正其;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孙友;政府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5 农民日报副总编 李文学;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三个阶段[N];农民日报;2001年

6 张宝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N];人民日报;2001年

7 刘万富 本报记者 夏光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N];四川日报;2000年

8 ;生态环境不容再破坏[N];陕西科技报;2001年

9 丹增;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N];西藏日报;2000年

10 自治区政协委员、民建新疆区委会常委 唐天林;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武国胜;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格局信息图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杰;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畅;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环境因子时空变化及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贺宗凯;绵竹沿山带生态环境建设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肖雁;基于生态认证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龚欣欣;保定城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郭芙梅;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杨建宁;我国西部12省市生态环境的动态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娜;长春市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韩艳丽;从生态环境问题看生态技术观的树立[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梁剑;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6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766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3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