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结构、实际汇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二元结构、实际汇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运用Hansen提出的面板门限模型,以二元结构为门限变量,研究了43个国家1980~2010年不同收入国家,基于二元结构变化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大小(B-S效应),研究发现:二元结构对B-S效应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双门限效应,高收入国家不存在二元结构问题,其B-S效应显著;中等收入国家基本上跨过了第一门限值,其B-S效应存在,但弱于高收入国家,而低收入国家基本不存在B-S效应;表明在不同二元结构下,由于工资不会同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存在不完全传导机制,可以解释"人民币汇率之谜"。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二元结构 B-S效应 面板门限模型
【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0019111003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CDJXS11021112)
【分类号】:F830;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alassa-Samuelson Effect,以下简称B-S效应)理论阐述了国内外相对生产率走势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即生产率快速提高而导致经济强劲增长,实际汇率有内在升值的要求[1]。自1964年巴拉萨和萨缪尔森提出B-S效应假说以来,众多学者对其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科;吕剑;;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分析——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J];财经科学;2008年03期
2 吕剑;;基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研究——运用三元模型[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10期
3 李广众,陈平;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4 卢锋;;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谜(1979—2005)——基于事实比较和文献述评的观察[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5 卢锋;韩晓亚;;长期经济成长与实际汇率演变[J];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6 毕燕君;;扩大内需背景下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拓展模型的分析[J];经济纵横;2010年06期
7 王毅;用金融存量指标对中国金融深化进程的衡量[J];金融研究;2002年01期
8 唐旭;钱士春;;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05期
9 吕剑;;二元经济结构、实际汇率错位及其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7年09期
10 张晓军,吴明琴;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实证检验——来自亚洲的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俏颖;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丁彦皓;刘海生;;高利贷、农村及乡镇金融模式——基于社会效益的数理论证[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王涛,闫为民;我国部分地区金融深化问题实证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周亚军;;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5 陈灵;徐云松;;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6 钟敦慧;张明举;;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杨俊;刘s,
本文编号:766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76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