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沪港通背景下沪港股市联动和跳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8:01

  本文关键词:沪港通背景下沪港股市联动和跳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沪市 港市 沪港通 联动效应 LM跳跃检验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国(地区)资本市场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联系日益密切。我国通过QFII制度、QDII制度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政策逐步提高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环境。在全球资本市场不断整合的大背景下,仅考察某单一市场,而缺乏对整体股市运作的思考,必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特别是沪港通政策的开通,使得经济贸易往来、金融投资和政策等方面合作频繁的内地和香港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沪港通开通前后两地股市的联动与跳跃研究,一方面有利于跨市场投资者规避市场潜在的风险,合理有效地配置资产,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制定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政策,促进两地股市和两地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基于此,本文将对沪港通背景下内地与香港股市的联动和跳跃行为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2014年3月17日至2015年11月17日上证综指和恒生指数为研究对象,并以沪港通的开通为分界点划分为2个阶段。首先采用了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利用日频数据对沪港通开通前后两地股市联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沪港通的开通加强了两地股市的联动性。其次采用修正的LM跳跃检验法,利用5分钟高频数据对两地股市之间的跳跃行为进行研究,检验沪港通开通前后两地股票市场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沪港通开通后上证综指和恒生指数的跳跃次数和幅度均出现明显上升,两地股市的不稳定程度均增加了,并且沪市的不稳定程度远高于港市。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分别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沪市 港市 沪港通 联动效应 LM跳跃检验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2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0
  •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10-11
  • 1.4 研究框架11-12
  • 第2章 文献综述12-17
  • 2.1 联动和跳跃的理论分析12-14
  • 2.2 国外研究综述14-15
  • 2.3 国内研究综述15-17
  • 第3章 沪港通与沪港股市联动影响因素分析17-23
  • 3.1 沪港通推出背景与作用17-18
  • 3.1.1 沪港通推出背景17
  • 3.1.2 沪港通的作用17-18
  • 3.2 沪港股市基本面分析18-21
  • 3.2.1 沪港股市概述18-19
  • 3.2.2 沪港股市经济基础分析19-20
  • 3.2.3 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分析20-21
  • 3.3 沪港通对股市的影响21-23
  • 第4章 联动和跳跃检测模型23-34
  • 4.1 联动效应检测模型23-28
  • 4.1.1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23-24
  • 4.1.2 协整检验24
  • 4.1.3 VAR模型24-25
  • 4.1.4 脉冲响应25-27
  • 4.1.5 方差分解27-28
  • 4.2 非参数跳跃检验28-34
  • 4.2.1 LM跳跃检验28-30
  • 4.2.2 WSD周期性因子修正30-32
  • 4.2.3 积分波动率的改善32-34
  • 第5章 沪港股市联动和跳跃实证分析34-48
  • 5.1 研究数据34-38
  • 5.1.1 高频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4-36
  • 5.1.2 日内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6-38
  • 5.2 联动效应检验38-43
  • 5.2.1 平稳性检验38
  • 5.2.2 协整检验38-39
  • 5.2.3 VAR模型39-40
  • 5.2.4 脉冲响应40-41
  • 5.2.5 方差分解41-43
  • 5.3 跳跃检验43-48
  • 5.3.1 跳跃行为识别结果及统计分析43-44
  • 5.3.2 跳跃行为识别的实证分析44-48
  • 结论48-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不知;配套、协调与效益、潜力——从沪港旅游业比较引出的几点思考[J];上海企业;1986年10期

2 符传岿,年桂芳;沪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3 张晓辉;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沪港经贸关系[J];档案与史学;2000年04期

4 ;东航对“沪港快线”头等、公务舱旅客实施姓氏称呼服务[J];中国民用航空;2003年10期

5 姜斯宪;更广泛、更深入地推进新一轮沪港合作[J];沪港经济;2004年01期

6 黄耀诚;沪港合作办好世博会[J];沪港经济;2004年01期

7 吴念祖;加强沪港两地机场的合作[J];沪港经济;2004年01期

8 陈璐,朱钟棣;从沪港产业比较看两地差异[J];沪港经济;2004年03期

9 许晓青;;香港商界女杰竞相为沪港合作出招[J];公关世界;2004年02期

10 尤安山;;沪港金融市场比较[J];沪港经济;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建清;;沪港学者共商两地携手发展——市社联等举办首届沪港关系论坛[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裘争平;;临时展览点交、布展环节的文物保护理念——以《摩登都会:沪港社会风貌》为例[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云岚;“沪港通”一卡两号联通沪港[N];人民邮电;2004年

2 通讯员 薛贵宝 朱浩;沪港列车直通7年载客突破80万人[N];人民铁道;2010年

3 记者 缪毅容 张骏;进一步加强沪港紧密合作[N];解放日报;2011年

4 记者 刘力源;加强沪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N];文汇报;2011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乔妼东;沪港通启动倒计时 红利税何去何从引关注[N];证券日报;2014年

6 曹中铭;沪港通有望成就多赢格局[N];经济日报;2014年

7 皮海洲;沪港通只是蓝筹股行情催化剂[N];经济日报;2014年

8 记者 时娜;沪港通“实战演练”倒计时[N];上海证券报;2014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沪港通或10月10日正式推出[N];深圳商报;2014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港股强心针是沪港通?业内看法不一[N];证券时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扬;沪港通背景下AH市场融合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赵亮亮;沪港通投资规模对AH股溢价水平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3 杨其国;基于沪港通交易机制差异的套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王士博;沪港通制度能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吗?[D];南京大学;2016年

5 付渊源;沪港股票市场溢出效应分析[D];南京大学;2016年

6 赵亚新;沪港通背景下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溢出效应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7 张雪敏;“沪港通”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8 何文祥;沪港通对沪市流动性和股价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9 左田胜;沪港通对中国A股市场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10 刘晓倜;沪港两地股市联动效应的实证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83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783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8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