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冲击来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7:44
本文关键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冲击来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冲击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结构向量自回归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摘要】: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原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施行新的汇率制度,即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施行新的汇率制度后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为了缓解出口压力,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直至中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逐步复苏。2015年受美国加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预期影响,离岸人民币频频遭到抛售,加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到出口额,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贸易谈判的敏感话题,因此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国内外学者对汇率理论坚持不懈的研究,汇率理论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产生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汇率决定理论模型,例如,购买力平价理论、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汇率超调模型、Stockman的汇率均衡模型、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等等。这些理论都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对于汇率的波动来源的研究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选取不同的角度,建立不同的模型,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众多研究实际汇率波动原因的文献中,大多都采用了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来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方法。例如,国外学者Lastrapes(1992)建立了一个长期约束的双变量VAR模型来识别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波动的原因。他假设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波动受两种冲击影响,一种是实际冲击,包括资源禀赋、生产技术水平、偏好等,另一种是名义冲击,包括货币供给量等。实证结果表明,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实际冲击是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国外学者对实际汇率波动来源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和深入,但是对于实际汇率波动来源的问题依然没有达成共识,即使是研究同一个国家,建立不同的模型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而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大多建立在国外成熟的研究方法之上。例如,陈灏(2008)选择实际产出、实际汇率、相对价格三个变量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名义冲击对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非常微弱,并且这种影响在长期会消失,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主要来源,并且这种影响在长期不会消失。但与需求冲击的影响力相比,供给冲击对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贡献率并不高,印证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目前在中国并不明显。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1)通过建立四变量(工业增加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消费者价格指数、利率)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来识别四类冲击(供给冲击、需求冲击、通货膨胀冲击和货币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为了使所构建的SVAR模型能够识别,还需对模型施加相应的短期或长期约束。(2)通过对四变量的SVAR模型做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各类冲击分别对工业增加值、人民币实际汇率、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究竟是各类冲击的吸收器以保证实体经济始终处于均衡的状态,还是实体经济波动的一个冲击来源。(3)简单的采用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的数据做回归分析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时间段,即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因此,为了使实证结果更准确,又将原有的时间段拆分为2005年7月至2008年8月(新汇率制度至金融危机)和2010年6月至2015年7月(后金融危机时代)两个时间段,在两个时间段里分别建立SVAR模型做回归分析,并将回归的结果做对比,探索金融危机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冲击来源是否发生变化。实证结果表明:(1)实际冲击是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来源,尤其是需求冲击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名义冲击则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不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很微弱,这一结论与传统的货币中性理论相一致。此外,供给冲击对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比重也很小,说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并不显著。(2)四类宏观经济冲击对产出(工业增加值)的影响与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差别很大,在对产出的影响因素中,供给冲击解释了绝大部分的产出波动,其他三类冲击的影响是次要的,而在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因素中,需求冲击则解释了实际汇率波动的绝大部分,因此,可以说明实际汇率波动是各类冲击的吸收器,而非经济波动的来源,这一实证结果也与许多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吻合。(3)通过在金融危机前后两个时间段分别构建SVAR模型对比分析四种冲击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是否发生变化。实证研究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各类冲击对实际汇率波动的解释力发生了变化,虽然实际冲击仍然是在解释实际汇率波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货币冲击的解释力也在逐渐增强。实际冲击中的供给冲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方向也发生反转,后金融危机时期,正的供给冲击会引起实际汇率贬值而非升值。这些实证研究结果都说明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我国并不明显。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变量的选取。在变量的选取上,由于产出GDP在中国只有季度数据,而用季度数据建立模型又会导致数据不够的情况,因此,本文选取了工业增加值的月度数据来代替GDP,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在实际汇率变量的选取上,选择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而非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因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更准确的表示一国货币的国际竞争力。(2)分段建模。目前国内外研究实际汇率波动来源的相关文献大多都采用的在一个时间段建立模型,这种建立模型的方法确实只能在静态上研究具体哪种冲击对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最大,但是无法考察各种冲击对实际汇率波动影响的动态变化。因此,本文在模型的后半部分,将总的时间段拆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建模来考察各种冲击来源对实际汇率影响的动态变化。本文的不足点在于:(1)模型中价格指数变量的选择,并没有区分可贸易品和非可贸易品,这样会使得价格指数中的非贸易因素会对模型的估计造成干扰,因此,如何区分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以及如何赋予各种贸易品在价格指数中的比重都是值得研究的,下一步改进将沿着这个方向。(2)模型的设定还有待改进,由于引起实际汇率波动的因素太多,因此本文只是将各种因素大致分为四类,而要更加准确的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则需要对模型不断进行改进,考虑不同的因素。全文的结构由五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内容为绪论,在绪论部分将会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为汇率波动相关理论回顾。这一部分回顾了经典的汇率决定理论,选取了几大经典的汇率理论做详细介绍,分别为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多恩布什汇率超调理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第三部分为文献综述。在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在研究实际汇率波动这个问题上的成果和贡献。第四部分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来源来源的实证研究。这一部分将介绍实证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对模型的稳定性做相关的检验,并对实证的结果做定量分析。第五部分为金融危机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来源的对比分析。该部分的内容是对上一部分内容的拓展,以金融危机的爆发为分界点,比较研究金融危机前后的波动来源。第六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这一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冲击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结构向量自回归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6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3
- 1. 绪论13-20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3-16
- 1.1.1 选题的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6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16-17
- 1.2.1 研究内容16-17
- 1.2.2 研究思路17
- 1.3 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17-18
- 1.3.1 文章结构17-18
- 1.3.2 研究方法18
- 1.4 主要创新和不足18-20
- 1.4.1 主要创新点19
- 1.4.2 存在的不足19-20
- 2. 汇率决定理论回顾20-28
- 2.1 购买力平价理论20-22
- 2.2 利率平价理论22-24
- 2.3 多恩布什汇率超调理论24-26
- 2.4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26-28
- 3. 文献综述28-34
- 3.1 实际汇率冲击来源的国外研究状况28-31
- 3.2 实际汇率冲击来源的国内研究状况31-34
- 4.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冲击来源实证研究34-55
- 4.1 实际汇率冲击来源模型中变量的选择与检验34-40
- 4.1.1 变量的选择34-35
- 4.1.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35-36
- 4.1.3 格兰杰因果检验36-38
- 4.1.4 Johansen协整检验38-40
- 4.2 实际汇率冲击来源模型的设定40-43
- 4.2.1 模型滞后阶数的选择41-42
- 4.2.2 模型稳定性的评估42-43
- 4.3 模型的估计43-46
- 4.4 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46-55
- 4.4.1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46-51
- 4.4.2 方差分解51-55
- 5. 金融危机前后实证研究对比55-60
- 5.1 金融危机前后的脉冲响应函数对比分析56-58
- 5.2 金融危机前后的方差分解对比分析58-60
- 6. 结论及政策含义60-63
- 6.1 全文的结论60-61
- 6.2 政策含义61-63
- 参考文献63-66
- 后记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荀青;;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研究——基于1996至2005年季度数据[J];金融经济;2006年22期
2 徐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失调状况的实证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黄昌利;;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与解析:1990-2007[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7期
4 易行健;周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广东省进出口的影响[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巴曙松;吴博;朱元倩;;关于实际有效汇率计算方法的比较与评述——兼论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6 傅冠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8年12期
7 郑长德;张高明;;人民币地区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徐明昌;俞建荣;张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指数问题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0年06期
9 林筱文;黄R,
本文编号:792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79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