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视角下科技企业信用评级研究
本文关键词:金融创新视角下科技企业信用评级研究
【摘要】:信用评级是融资市场的核心纽带,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企业融资效率、规模及成本。当前,在我国金融创新、科技金融大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完善信用评级可充分释放科技金融中介体系的协同效应。因为金融创新视角下的科技企业信用评级能有效解决投资者和发行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提升金融服务科技企业效能,实现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均衡发展。但是,有关从金融创新、科技金融中介体系的视角来研究中国科技企业的信用评级程序及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从金融创新视角下发展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归纳梳理信用评级、金融创新与金融中介等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我国商业银行、我国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关于企业信用评级指标特征;深入探讨当前我国科技企业主要融资方式及信用特征,指出我国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利用因子分析、Ahp、Delphi、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科技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深入研究了金融创新、金融中介机构、信用评级与科技企业企业内在联系。在实证研究方面,以中关村50指数最新成分股为研究样本,以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验证所构建的信用评级体系有效性。结果显示,所构建的科技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比较全面评估了科技企业财务性与非财务性指标。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从优化外部环境、加强评级机构内部自我建设以及促进科技企业自身发展三个层面提出发展科技企业信用评级、促进科技产业转型发展建议。本文创新主要表现为:一是从理论方面引入金融创新、科技金融理论研究科技企业信用评级特征,更有效地促进科技产业转型发展;二是从实践方面,选择我国首个以科技园区上市公司为样本编制的中关村50指数,以其最新成分股构建科技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提高科技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实效性。
【关键词】:信用评级 金融创新 科技企业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6.44;F8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1 绪论12-26
- 1.1 问题的提出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2
- 1.2.1 国外文献研究13-18
- 1.2.2 国内文献研究18-22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2-24
- 1.3.1 研究内容22-23
- 1.3.2 技术路线23-24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24-26
- 1.4.1 研究方法24
- 1.4.2 研究创新24-26
- 2 科技企业信用评级理论基础26-40
- 2.1 科技企业概念界定26-31
- 2.1.1 科技企业26-27
- 2.1.2 高新技术企业27-28
-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28-30
- 2.1.4 本文对科技企业的界定30-31
- 2.2 信用评级相关理论31-35
- 2.2.1 信用评级作用31-32
- 2.2.2 信用评级分类32-33
- 2.2.3 企业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33-35
- 2.3 金融创新与金融中介理论35-38
- 2.3.1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35-36
- 2.3.2 金融创新与金融中介36
- 2.3.3 金融中介理论36-38
- 2.4 本章小结38-40
- 3 信用评级机构及评级指标体系40-50
- 3.1 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40-42
- 3.2 中国商业银行42-45
- 3.3 中国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45-48
- 3.3.1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机构—中国信用协会45-46
- 3.3.2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46-48
- 3.4 本章小结48-50
- 4 我国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发展分析50-66
- 4.1 科技企业发展分析50-54
- 4.1.1 科技企业特征50-52
- 4.1.2 科技企业发展现状52-54
- 4.2 科技企业融资方式分析54-61
- 4.2.1 主要融资方式54-58
- 4.2.2 融资发展现状58-61
- 4.3 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发展现状61-63
- 4.3.1 信用评级业务监管政策61
- 4.3.2 信用评级产品与业务61-63
- 4.4 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63-65
- 4.4.1 主要问题63-64
- 4.4.2 成因分析64-65
- 4.5 本章小结65-66
- 5 科技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66-85
- 5.1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66-67
- 5.2 评价方法67-71
- 5.2.1 因子分析法67-68
- 5.2.2 AHP法68-69
- 5.2.3 Delphi法69-70
- 5.2.4 模糊综合评价法70-71
- 5.3 信用评级指标选取71-76
- 5.3.1 财务性指标71-75
- 5.3.2 非财务性指标75-76
- 5.4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76-81
- 5.4.1 基于AHP法确定指标权重76-80
- 5.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级模型80-81
- 5.5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有效性检验81-83
- 5.5.1 案例分析81
- 5.5.2 评级过程81-83
- 5.5.3 评级结果分析83
- 5.6 本章小结83-85
- 6 金融创新视角下发展科技企业信用评级的建议与措施85-93
- 6.1 优化外部环境85-88
- 6.1.1 完善科技企业信用评级法律法规85-86
- 6.1.2 健全信用评级机构外部管理机制86-87
- 6.1.3 加快科技金融中介体系创新发展87-88
- 6.2 加强评级机构内部自我建设88-91
- 6.2.1 优化信用评级机构商业模式89
- 6.2.2 创新科技企业信用评级标准89-90
- 6.2.3 加强信用评级协作与交流90-91
- 6.3 促进科技企业自身发展91-93
- 6.3.1 实施自主创新发展策略91
- 6.3.2 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91-93
- 7 结论与展望93-96
- 7.1 主要结论93-94
- 7.2 研究展望94-96
- 7.2.1 本文不足94
- 7.2.2 后续研究94-96
- 参考文献96-10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4-106
- 附录106-112
- 致谢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企业信用评级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实施工作中的必要性研究[J];云南金融;2001年06期
2 林正平;现代经济呼唤企业信用评级[J];福建金融;2002年03期
3 李世龙;企业信用评级的作用及提高信用级别的对策[J];当代石油石化;2004年02期
4 ;市场经济呼唤企业信用评级[J];西安金融;2004年08期
5 孙哲;;开展企业信用评级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J];西安金融;2006年03期
6 付健健;;保险企业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分析——一个交易成本的视角[J];海南金融;2006年08期
7 中国人民银行伊犁州中心支行课题组;高策;;对伊犁州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西部金融;2007年10期
8 刘国强;;对开展企业信用评级的思考[J];财政监督;2008年18期
9 李媛;刘计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中的问题与建议[J];金融纵横;2010年12期
10 刘计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J];征信;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森;王淑慧;祝琳;;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探讨[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庞素琳;汪寿阳;;企业交叉信用评级模型研究[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周颖;企业信用评级急!急!急![N];中国信息报;2001年
2 中国人民银行古县支行 邢红玉 中国人民银行洪洞县支行 王瑞学;对企业信用评级实行内外部结合的几点思考[N];山西经济日报;2013年
3 记者 雷和平 通讯员 肖瑞婷;陕西省开展企业信用评级试点[N];金融时报;2006年
4 苏细福 吴迪;企业信用评级亟待规范[N];金融时报;2006年
5 记者 雷和平邋通讯员 高利安 庞正阳;西安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启动试点[N];金融时报;2007年
6 贺秋;江西试行企业信用评级[N];中国财经报;2007年
7 孙传卿;商南启动企业信用评级工作[N];商洛日报;2007年
8 高美梅;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首次“发榜”[N];无锡日报;2008年
9 记者 钱兰邋通讯员 刘荣浩;我市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N];泰州日报;2008年
10 记者 乔佳妮;我省首次开展企业信用评级等级[N];陕西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宫剑;民营企业信用评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石宝峰;基于违约金字塔原理的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夏玫;内贸险中的国内贸易买方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章思琴;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物流企业信用评级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许树;基于显著区分违约状态的小企业信用评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金云;海东地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5 朱元梅;我国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邹朋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研究—模型与实证[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7 梁迪;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8 宋爽;汽车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构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9 赵竞成;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构建及应用[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10 李雷;我国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20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82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