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中美国债收益率相关性检验

发布时间:2017-09-14 06:27

  本文关键词:中美国债收益率相关性检验


  更多相关文章: 国债收益率 相关性 冲击效应


【摘要】:国债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金融资产定价,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检验中美国债市场的相关性,论文建立了向量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并依据2002年1月—2012年12月间中美国债市场1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短期国债市场中,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国债收益率波动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正向影响,而中国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则对美国国债收益率具有相对较弱的负向影响;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国债收益率波动的溢出效应明显增强,且两国国债收益率呈现出正向的关联。在中长期国债市场中,中美两国国债收益率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基于实证检验结果,论文从中国国债市场的现实特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推进中国国债市场稳健发展的建议。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晓庄学院;
【关键词】国债收益率 相关性 冲击效应
【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破解江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项目号:13YEA001)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江苏民间金融风险形成、传染和治理机制研究”(项目号:2013ZDIXM013)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1027)
【分类号】:F832.5;F837.1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国债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中,国债收益率对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至关重要,同时在金融资产定价过程中也居于核心地位。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并演化成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波动加大;2009年12月以来,由于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成;王彬;黎克俊;;次贷危机前后中美利率联动机制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9期

2 贾少龙;;中美货币政策变动与国内资产价格调控[J];经济问题;2012年02期

3 林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国债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阮健弘;汪义荣;刘茵茵;;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宏观经济的先行关系及货币政策传导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3年01期

5 史晓丹;张学斐;陈憧;;利率变动对我国国债收益率的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年06期

6 陈联;郁彬;;基于谱分析的中美利率波动周期比较[J];上海金融;2011年11期

7 冯涛;刘伟;;中国、欧盟与美国债券市场溢出效应研究——欧债危机背景下国债收益率的视角[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静;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建利;刘金全;;中美两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与经济周期联动机制的差异性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7期

2 于孝建;菅映茜;;人民币隔夜利率互换境内外市场联动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3 ;用世界级的红岁 交世界级的朋友[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8年06期

4 许姣丽;;基于不同汇率制度的实际利率冲击效应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08期

5 赵青松;;中国参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实践、制约因素及策略选择[J];海南金融;2012年09期

6 苗文龙;周潮;;国际风险冲击与金融周期联动性分析[J];金融监管研究;2012年12期

7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阮健弘;汪义荣;刘茵茵;;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宏观经济的先行关系及货币政策传导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3年01期

8 李战江;杨海峰;苏金梅;;基于Copula的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相关模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9 邱峰;;打造完美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助力其功能发挥[J];黑龙江金融;2014年03期

10 邱峰;;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意义及对策[J];华北金融;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2 高鸿;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及工具运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白静;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李远航;中国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赵东喜;国际利率联动性趋势与中国因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陈剑;转型中的政策性银行金融债[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宁;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苏现孟;我国同业拆借利率的预测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郁彬;利率波动周期与中美比较[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吴浪;基于SVAR的中国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王相东;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拓月梅;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7 戚婷婷;基于资本市场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王诗淇;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银行资产结构的影响机制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9 覃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的应用及效果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张克菲;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晓波;许晓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冲击效果透视[J];财经科学;2009年10期

2 崔光灿;;流动性影响资产价格与消费价格的传导机制[J];财经科学;2009年11期

3 陈潇;杨恩;;中美股市杠杆效应与波动溢出效应——基于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4期

4 管圣义;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J];银行家;2005年04期

5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6 徐强;中国货币供给、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兼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变量选择[J];财经研究;2001年08期

7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8 陈秋敏;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资金沟通关系的规范[J];财经研究;1999年08期

9 刘勇;我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4期

10 董奋义;田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白静;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陈震;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范乔希;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由菁;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潘辛育;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做市商的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林霞;中美两国利率周期及政策效应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孙皓;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与利率期限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丁勇锦;中国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联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一中;Shibor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D];厦门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铃;李秀燕;;广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22期

2 简昌龙;赵丰丰;杨高翔;;我国居民储蓄与外汇储备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3期

3 蔡俊芳;陈洁;;唐山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大众商务;2009年08期

4 陈智容;;第6个经济周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汪恒;;福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8期

6 任钢;;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与GDP增长的相关性探讨[J];商业时代;2009年23期

7 张仁江;李海月;;企业文化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04期

8 陈敏;柴斌锋;;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1年21期

9 周静;李家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证研究——协整分析及误差修正模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10 张克勤;;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相关性分析[J];甘肃科技;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鲲;周涛;;中国城市航空网络的实证研究与分析[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超;王伟;;基于产业结构动态演变视角的西南三省城市化水平比较[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梁锐;王皓;;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相关性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严全治;苗文燕;;区域经济与普通高校生师比相关性实证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陈静;李汉东;;中国外汇市场与股指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启华;戈海军;;技术科学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二者相关性的统计计量研究[A];“工程科技论坛”暨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学术年会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7 万寿义;刘正阳;;公司价值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来自于沪深300指数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丽芳;杜秀华;;需求的相关性对供应链库存成本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微分方程数值方法暨第六届全国仿真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王汉生;江明华;曹丽娜;金英;;超级市场零售商品的购物篮分析[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玉海;;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CPI冲击响应分析[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海证券研究所 赵铎;9000亿保障性住房计划冲击效应有限[N];证券时报;2008年

2 记者 邵海军 魏薇;加快能源城市的转型[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广发期货投资研究部 杨威 王翔 谢贞联;多维Copula树及其在机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中的运用[N];期货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段佳;用科普武器攻破虚假传言[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首创期货研发中心金融工程组 徐泽平;方差-协方差法的VaR计量模型选择[N];期货日报;2007年

6 记者 陈萌;2007年北京节能减排突出奥运相关性[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吕薇;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呈现出六大特征[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赵加积;山西品牌究竟得了什么“病”?[N];中国工业报;2004年

9 汪利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房价中的复杂与简单[N];经济观察报;2007年

10 记者 杨学聪;八成白领就业专业不对口[N];北京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进;SETAR模型与冲击效应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姚贵宝;地方标准及其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3 田艳芬;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徐颖韬;国际证券市场的相关性、周期性及传导特征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小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的联合度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张蕾;金融资产动态相关性方法及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罗毅丹;灵活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全国;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杨军;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实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毛志宏;独立董事制度与会计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歆悦;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刘淑红;物流中心功能区布局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周真;独立董事制度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蕾;人力资本投资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檀建涛;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6 梁昌红;中美行业股指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李媛;独立董事变更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吴献中;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关印;公用事业类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刘金梅;陕西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8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848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6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