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特征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4-11-08 20:38

【摘要】 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对会计实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国外的一些学者对会计稳健性原则提出了很多质疑,认为其不能如实的反应资产的价值,将具有五百年历史的稳健性原则推到了争议的风口浪尖。但是,学术界仍然存在着诸多支持稳健性原则的呼声,一些学者用实证方法证明了会计稳健性确实存在能够解决公司治理等实际问题的作用,特别是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有学者也发现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的公司在此次危机中得以幸免,再一次证明了会计稳健性在公司治理应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可见,在没有出现兼顾两方的计量属性出现前,会计稳健性原则必有其存在的必要。2007年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至今,上市公司对新会计准则运用已基本成熟,新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程度有何影响?另外,随着各类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高管团队作为公司治理的主体,其特征会对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战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信息的接受处理过程中必然影响到公司的稳健性程度。那么,按照高层梯队理论,不同的特征会对稳健性程度造成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主要针对高层管理团队特征对会计稳健性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会计稳健性和高管团队研究的文献后,发现在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中,对于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的区分是得到合理研究结论的前提,从而研究在公允价值盛行的今天我国会计稳健性程度;对会计稳健性成因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本文选取研究较少的高层管理团队特征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在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中,较为成熟的是团队的背景特征对企业成长性的研究,而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对高层管理团队实施最终效果的过程中,决策的过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高管团队特征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其次,讨论会计稳健性的内涵、成因、度量方法等相关概念;对高层管理团队内涵进行界定;对高管团队特征进行分类。明确相关概念的范围,继而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管理控制理论以及高层梯队理论等理论基础的阐述,为下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作好相应铺垫。再次,结合理论基础和现状,对会计制度背景和公司治理环境进行分析,讨论高层管理团队背景特征、领导结构、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和解释,为下文假设的提出做出充分的依据。本文选取2009—2011年三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根据提出假设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回归检验。研究发现:近三年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整体的会计稳健性。同时,高管团队平均年龄特征与会计稳健性显著正相关;平均教育水平对会计稳健性程度影响为正,但并不显著;平均任期反而与会计稳健性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随着高管团队持股比例的提高,会计稳健性程度大大降低,这也与假设相一致;领导结构中的两职分离并没有提高会计稳健性程度,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领导结构设置提出新的思路。最后,本文根据回归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条件稳健性; 高管团队特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会计原则对实务的影响超过了 500年,Basu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会计人员对于“好消息”与“坏消息”确认的不对称性。近年来,由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于收益和费用损失确认存在偏向的稳健性被认为是对公司价值的低估,不能如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般如实的反应公司的实际价值,将会计稳健性原则推到了争议的风口浪尖。2008年,FASB与IASB在联合框架第一阶段“冃标与质量特征”的征求意见稿中取消了作为质量要求的会计稳健性,认为稳健性减弱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对确认收入费用的偏向产生了一些次优的决策,引起了各国对于稳健性原则的热议和研究,继而很多国家在最新的会计准则修订中取消了会计稳健性原则。但是,关注会计原则和方法实际需求的实证研究者则认为会计稳健性对于公司发展和投资者保护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证发现稳健性反而呈现较强的増长态势,从而说明会计稳健性原则对于会计实务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会计稳健性首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了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在现代公司治理环境中,更加有助于抑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长期生存发展?。会计稳健性的重要价值受到全球会计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继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后,稳健性原则的反对者们也渐渐认识到,在这场巨大危机倒闭的雷曼兄弟等公司,都是因为过于推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导致公司提前确认收益,虚增公司资产,从而为面对外界不利环境倒闭埋下了祸根。与之相反,一些张持采用稳健性原则的公司,例如洋狮集团等,在初见危机端悦时作出痛苦的决定,不盲0整合结构大量裁员,采用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得其并没有因为受到外界不利影响迅速瓦解,坚持蛇立到了最后。由此可见,会计稳健性对于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公司治理效果等方面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在当今环境下,更应深入研究稳健性产生机制和实施稳健性原则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重新认识和定位会计稳健性原则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行下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2007年施行的新会计准则虽然大量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并没有废除会计稳健性在我国准则中的地位,仍然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在确认、计量、报告中保持谨慎,不能低估损失和负债,高估资产和收益,为企业面临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设下隐形的保护屏。实证会计的兴起发现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同也会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动机。国外对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逐步与公司治理机制相结合,认为稳健性存在着能够解决公司治理问题。

 

第二节国内外文献综述
Givoly和Hayn两位学者认为会计稳健性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项重要的惯例和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Ball等,2000)。由于近年来国际上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应用,使得至少有500年历史的稳健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也成为当今国际会计界的研究热点。Basu (1997)提出的盈余一股票收益逆回归模型,JT启了实证研究稳健性的热潮,从而油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随着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治理机制中很重要的部分——高层管理团队,是决定会计政策和企业战略发展和绩效的重要因素,高管团队整体特征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其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继而影响到整个公司会计稳健性实施的效果和程度。本章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会计稳健性的内涵与存在性、影响因素、高管团队特征、公司治理因素与稳健性等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
一、国内外会计稳健性文献综述(一)会计稳健性的内涵与存在性

虽然稳健性历史悠久,对会计实务影响巨大,但是一直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随着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会计稳健性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稳健性的起源是基于实用主义,尚缺乏会计理论的支撑,Bliss (1924)最早定义为不确认任何预期的收益但确认所荷预期的损失,只有证实收益的证据在法律意义上存在,才能够被许可确认预期的收益。此定义给操纵利润创造了空间,容易导致被滥用到实务中。20世纪早期的经济危机促使学者的目光幵始转向对损益表的关注,对于稳健性的侧重已经从资产负债表对资产的低佔转向了损益表对收入的低估。1980年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2)中认为稳健性原则是指对外界不确定性的谨慎反应,以保证对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给予充分的考虑。此定义表明稳健性是建立在“不确定”的环境之中,但是FASB并没有明确对于不确定如何计量,怎样充分考虑风险存在而做到“审慎反应”,以至于此阶段对于稳健性的研究广泛存在于规范研究的范畴。

 

第二章会计稳健性与高管团队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相关概念及内涵界定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很好的降低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所产生的委托代理代理成本,提高了公司治理的效率。然而,过度的会计信息含量不仅不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反而可能虚增公司价值,提供决策无关的信息含量,会计信息披露的含量一直受到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博弈,稳健性就是长久以来备受争议的原则之一。长期以来,会计稳健性受到制度、契约、法律等制约和影响,同时,实证会计的兴起发现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同也会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动机。会计稳健性产生于契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它能够有效地缓解由于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冲突,既减弱了代理人的受托责任,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委托人的利益,成为一项能够有效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安排。但随着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逐步转变为“决策有用观”,会计稳健性原则饱受争议。一些学者认为稳健性与一些构成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产生冲突,可能产生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质疑。FASB对会计稳健性持反对态度,认为财务报告中的稳健性不应该再蓄意地、一味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不管是稳健过度,还是稳健不足,都只影响报告收入或损失的时间,而不能改变总额,最终任何不合理的偏差可能对投资者产生误导,使投资者可能得益或受害。Beaver(2005)将会计稳健性分为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有助于清楚的理解和分析稳健性机制,这两种稳健性的分类和内涵的混淆也是造成对稳健性误解的主要原因。区分会计稳健性的两种分类,是理解稳健主义实际运用的关键所在。
一、条件稳健性与非条件稳健性

条件稳健性又称为损益表稳健性、事后稳健性,早在明确提出两种稳健性的分类之前,一些学者就已经初探了条件稳健性的研究。例如Basu (1997)提出的盈余股票逆回归模型即是衡量条件稳健性程度的指标,它代表着盈余反映的坏消息比好消息更快。条件稳健性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资产在面临不利的环境下被减值,在环境转利后并不转回来,也就是对于“好消息”和“坏消息”反应的程度不一致,给予公司管理层更多的判断空间,是一种原则导向,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减值准备等是条件稳健性的典型运用。条件稳健性突出了高管人员在面对复杂环境,接收不同消息时所做出的不同的政策抉择,从而影响了财务报告动机,条件稳健性增进了契约的有效性,增强了公司治理的效果,成为提高公司治理效果的有效机制,将会计稳健性研究带入与现代公司治理相结合的探讨阶段。非条件稳健性又称资产负债表稳健性、事前稳健性,它是先于资产和负债形成的会计处理方法,不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对资产总体的偏见,当期“好消息”和“坏消息”并没有对非条件稳健性产生影响。

 

第二节相关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在信息时间和信息内容同时相对于委托人而存在优势,当这种关系越来越专业化发展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经济学家运用到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而产生的治理问题之中。现代企业管理为了得到更好的优势,拥有资本的投入者与拥有管理才能的投入者互相合作,产生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作为代理人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利用自己的才能管理企业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掌握着企业的所有权,通过持有股份期望经理人的高水平管理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两者之间便产生了复杂的委托代理的关系。由于两者本质目标的不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所有者无法准确的评价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和管理水平,管理者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当期披露较高利润的财务报告满足自己薪酬契约的实现。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按照利益相关者定义对其做出不同的分类。较为普遍采用的是多锥细分法和米切尔平分法,具体包括股东、公司管理层、债权人、企业员工、内部服务机构、供应商、竞争者、消费者、政府机构、媒体、社会公众以及自然环境等。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后,在同时强调投资专用性和对企业的影响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利益相关者是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对企业进行了一定专项投资并承担企业风险的个体或者群体。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能够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其自身利益也受到企业发展的影响制约。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局限,企业的发展目标除了实现利润的同时,更应关注企业对社会责任、员工发展、生存环境以及长期发展的影响。此理论在现代公司治理中作为新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兼顾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与传统的股东利益至上的理论相比,强调了各方利益相关者不可或缺的作用,Y占据治理主体的高层管理团队作为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自身特征必然会对公司的政策选择、经营绩效和长期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高管团队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的理论分析................22

第一节制度背景分析................22
一、会计制度背景分析................22
二、公司治理环境分析................23
第二节高管团队特征对会计稳健性影响分析................24
一、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会计稳健性影响分析................24
二、高管团队持股比例对会计稳健性影响分析................25
三、高管团队领导结构对会计稳健性影响分析................25
第四章高管团队特征对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设计................27
第一节研究假设................27
一、条件稳健性存在性假设................27
二、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假设................27
三、高管团队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假设................28
四、高管团队领导结构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假设................28
第二节样本选取与方法设计................28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28
二、选用模型及解释................29
三、变量设计................30
第五章高管团队特征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分析........31
第一节变量的描述性统计................31
第二节条件稳健性的回归检验................32
第三节高管团队特征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回归检验........33
一、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回归检验........33
二、高管团队持股比例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回归检验........36

三、高管团队领导结构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回归检验........37

 

第五章高管团队特征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分析

 

第一节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剔除不合理及缺失数据后最终得到有效样本量为2010个,表5-1为对本文涉及到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从三年的全样本来看,我国上市公司髙层管理团队的平均年龄为47.6591岁,从各年的描述性统计分布来看三年的平均年龄变化不大;平均教育水平为3.3438,高管团队的整体教育水平介于本科和硕士之间;平均任职时间为2.9465; EPS/P的标准差为0.0363远远小于RET的标准差0.9005,从描述性统计初步可以看出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成熟后的近三年,我国整体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确认的波动性远远小于股票回报率即外界消息的波动性,从描述性分析上看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并没有因为公允价值的引入运用而受到制约影响;从近三年的高管团队持股比例来看虽然持股比例有所增长,但是整体持股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不同公司之间持股状况差异较大,由于很多国有控股公司领导成员的特殊性,导致一部分公司的高管团队整体的持股比例极低甚至为零;从董事长与总经理领导结构的描述性统计来看,总体两职合一的情况仍然相当明显,但近三年的均值由2009年的0.7996减少到2011年的0.7477,公司治理结构在逐步完善中。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高管团队是公司治理的主体,高管团队自身的特征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公司战略的发展起到直接影响作用,必然会对会计稳健性的程度产生影响,高管团队的特征表现在各个方面,其背景特征、团队的领导结构、团队的持股比例等均会对其实施程度影响产生较大的差异。上一节已经实证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近三年来的稳健性程度,本节在此基础上,将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特征分为背景特征、领导结构、持股比例三个方面。根据上文提出的假设,对Basu (1997)盈余一股票回归模型加入新的变量进行改进,分别加入不同的特征变量进行回归。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研究结论
会计稳健性作为重要的会计原则,无论在何种会计制度和治理环境之下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高管团队是公司治理中重要的研究视角,处于公司权力地位的核心。高管团队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也成为公司治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实证分析近三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是否存在变化的同时,引入高管团队的背景特征、持股比例以及领导结构变量,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程度深入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本文收集2009—2011年数据采用Basu的盈余股票模型对我国近三年的会计稳健性程度进行回归。通过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不断趋同的今天,我国上市公司依旧保持整体的稳健,并没有因为公允价值的引入而影响到稳健性程度。
其次,高管团队的背景特征分为三个方面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团队的平均年龄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平均教育水平对会计稳健性影响虽然为正,但结果不显著,可能由于我国目前高管团队普遍具有本科学历,样本的差异性较小从而对结果无法显著解释;平均任期水平对会计稳健性回归考察系数为负,与假设相反。平均任期越长会计稳健性程度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可能由于任期较长的高管团队对公司的控制度更高,产生道德风险的成本远远小于以自身利益作出决策带来的利润。与学者研究一致,高管团队任期的长短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也受到聘用合同年限的限制,无法观测到连任或临时退任等因素的干扰,对结果产生不显著。

最后,对高管团队的持股比例和领导结构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高管团队的持股比例对会计稳健性的实证回归显示,团队的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随着股权的增多高管更容易从自身角度出发作出较为激进的决策提高当前利润,从而大大降低了会计稳健性的程度;在领导结构方面,与假设相反,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降低了会计稳健性程度。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的相互牵制程度度较弱,激励制度的不完善也对治理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0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10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