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的盈余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13:33
  定向增发和盈余管理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我国对定向增发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定向增发的股价效应、増发折价、利益输送等方向,定向增发中的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多停留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上,对定向增发中是否同时采用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研究较少。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目前有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一种认为机构投资者拥有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从而能够形成有效的股权制衡力量,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机构投资者受委托代理关系和自身利益的影响,降低了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那么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对可能的盈余管理行为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否起到抑制作用,以及机构持股在不同定向增发对象的条件下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有何不同。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围绕上述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内容与方法,研究路径和可能的创新点。其次从定向增发、盈余管理、机构投资者三者关系方面对相关文献概念进行梳理并总结。然后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现状进行分析。分别汇总分析了A股上市公司和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的盈余管理研究


2007-2017 年我国不同种股权再融资规模对比图

量图,募集资金,年增长率


007-2017定向增发公司数量图

募集资金,年增长率,国际金融危机,筹资总额


20图 3.3 2007-2017 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规模与年增长率从年增长率的角度来看,定向增发在 2008 年、2010 年和 2012 年度出现了少许的负增长,这期间筹资总额虽然有小幅度减少,但整体趋势是向上增长的。出现这种幅度波动的原因有可能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2013 年到 2016 年是定向增发融资规模的激增期,三年的同比增长率为4.19%、86.82%、105.51%、23.55%。2015 年较 2014 年翻了一番,2016 年定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股东参与、盈余管理与定向增发价格偏离[J]. 宋鑫,阮永平,郑凯.  财贸研究. 2017(10)
[2]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盈余管理存在性及经济后果研究[J]. 孙雪梅.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7(08)
[3]定向增发中的机构投资者:别具慧眼还是虚张声势[J]. 范洪辰,李思飞.  金融评论. 2016(06)
[4]股权再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研究[J]. 姚宏,陈青青,李艺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5]上市公司并购、定向增发与盈余管理[J]. 徐虹,林钟高,彭圆圆.  财会通讯. 2016(24)
[6]基金主导了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基于内生性视角的考察[J]. 梅洁,张明泽.  会计研究. 2016(04)
[7]我国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 王怀明,杨新薇.  会计之友. 2016(01)
[8]大股东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J]. 孙光国,刘爽,赵健宇.  南开管理评论. 2015(05)
[9]大股东投机行为、市场择机与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研究[J]. 俞静,徐斌,王晓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05)
[10]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J]. 龚启辉,吴联生,王亚平.  经济研究. 2015(06)



本文编号:2976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2976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