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湿压剪条件下黄土的结构屈服与强度特性

发布时间:2017-06-02 17:10

  本文关键词:湿压剪条件下黄土的结构屈服与强度特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黄土的典型结构性特征,以常规三轴试验为手段,研究了黄土的结构性宏观力学反应及结构屈服与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湿压剪应力作用下,土骨架被扰动、颗粒之间的联结被削弱,土稳定状态从亚稳定状态逐渐向稳定状态过渡,结构性降低;(2)在湿压减应力作用下,由于结构性黄土对水的特殊敏感性,结构性黄土的剪切屈服点向正常固结土的剪切屈服线移动,当这种增湿作用造成解结构性渐变演化过程完成时,结构性黄土的剪切屈服线与正常固结土的剪切屈服线重合;(3)对于结构性黄土而言,同一含水率条件时不同结构性参数p-q偏平面的临界状态线基本互相平行。(4)依据等结构性条件下黄土的结构屈服特性,建立了考虑结构性的摩尔库伦准则及黄土结构强度与应力比结构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 毕节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增湿 压缩 剪切 黄土 结构屈服 强度特性 试验研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320)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LKB[2012]13号)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黔教合KY字[2013]179)
【分类号】:TU444;TU43
【正文快照】: 1引言结构性是天然沉积原状土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土力学的奠基人Terzaghi[1]就指出,土的结构在评价土的强度和变形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微观结构的概念,指出土的结构以蜂窝结构为主。对于这一时期,Goldschmid[2]提出了土的片架结构,Casa-grand[3]将土的结构分为三种形式:蜂窝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清,王凤艳,肖树芳;土微观结构特征的定量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王国欣,黄宏伟,肖树芳;软土微结构特征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5年02期

3 陈嘉鸥,叶斌,郭素杰;珠江三角洲粘性土微结构与工程性质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4 罗爱忠;邵生俊;;湿载耦合作用下黄土结构性损伤演化及本构关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5 李向全,胡瑞林,张莉;粘性土固结过程中的微结构效应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珍莲;梁杏;李福民;袁琴;;淤泥固结过程中孔隙特征与压缩系数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 戴继;王铁宏;高广运;刘小敏;张季超;;由压缩试验分析砾质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常防震;陈宝;朱嵘;;粘土微结构特征与变形机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4 赵安平;王清;陈慧娥;张中琼;;基于季节冻土微观结构特征的神经网络冻胀率仿真预测[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5 张瑞;张小珑;汤辉;黄英;;土体SEM图像定量分析系统及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李振,王清,范建华,刘莹,陈慧娥;固化软土微观结构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7 熊承仁;唐辉明;刘宝琛;张家生;;利用SEM照片获取土的孔隙结构参数[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张礼中;胡瑞林;李向全;张永波;;土体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系统及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1期

9 孙如华;李文平;张志勇;王维理;;深部土K_0参量在井壁稳定性验算中的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8年04期

10 曹亮;刘文白;李晓昭;赵晓豹;张辉;;侧限压缩下砂土的细观力学特性及其形态分析[J];地质论评;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清;董宏志;陈慧娥;迟洋;;水泥固化软土的微观结构特性[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卫振海;王梦恕;张顶立;;土体稳定结构刚度等元胞正交模型[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3 卫振海;王梦恕;张顶立;;材料结构全状态函数本构关系模型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4 李伍平;张季超;许勇;陶建强;杨锐;李国胜;;软土微结构的定量研究在软弱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高梁;岩土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晶;分级真空预压法加固高粘性吹填土的模拟试验与三维颗粒流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宾;郴州地区残坡积土工程边坡过程稳定性研究及控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高凌霞;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效应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军;结构性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及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吴能森;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特性及工程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房后国;深圳湾结构性淤泥土固结机理及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朱宝龙;类软土滑坡工程特性及钢管压力注浆型抗滑挡墙的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李占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试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沈恺伦;软粘土结构性、塑性各向异性及其演化[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伟锋;真空预压加固吹填土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平;软土孔隙特征及其固结过程中变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曾铖;软土微观结构特征及其随固结变化的试验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艳群;考虑渗流影响的花岗岩残积土的非饱和工程性质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5 黄艳;基于SEM图片的粘性土壤微观结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樊珂奇;某铁路沿线黄土工程特性与黄土边坡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玉平;软黏土劈裂注浆微观结构分形特征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志远;考虑土体结构性的修正邓肯一张模型[D];浙江大学;2003年

9 白彦光;塑料板排水法处理深圳湾软粘土地基的固结沉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10 王冠英;不同地区海积软土前期固结压力与结构强度的关系及其成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王凤艳,肖树芳;土微观结构特征的定量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雷胜友,唐文栋,王晓谋,戴经j;原状黄土损伤破坏过程的CT扫描分析(Ⅱ)[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3 吴义祥;工程粘性土微观结构的定量评价[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1年02期

4 施斌;粘性土微观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01期

5 王盛源;关锦荷;蒋雪琴;;饱和粘土微粒结构及其工程特性研究(续)[J];华南港工;1999年02期

6 施斌,李生林,M.Tolkachev;粘性土微观结构SEM图象的定量研究[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5年06期

7 沈珠江;;结构性粘土的非线性损伤力学模型[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3年03期

8 龚晓南,熊传祥,项可祥,候永峰;粘土结构性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及形成原因分析[J];水利学报;2000年10期

9 胡瑞林,王思敬,李向全,官国琳;21世纪工程地质学生长点:土体微结构力学[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4期

10 曹文贵,方祖烈,唐学军;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生俊;;对“黄土的构度指标及其确定方法”讨论的答复[J];岩土力学;2011年01期

2 吴子荣;;黄土与气候[J];第四纪研究;1989年02期

3 景可;黄土与黄土高原[J];大自然;2005年01期

4 卞敬玲;高原黄土动力特征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李书庆;;静宁地区的黄土[J];西北地质;1975年04期

6 岳乐平;染色有机玻璃黄土结构薄片制作方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3期

7 刘祖典;李靖;;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J];第四纪研究;1986年01期

8 李晓辉;杜艳霞;李广;;关中地区黄土的动力性质[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9 王朝阳;倪万魁;蒲毅彬;;三轴剪切条件下黄土结构特征变化细观试验[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袁中夏,王兰民,邓津;电镜图像在黄土结构性研究中应用的几个问题(英文)[J];西北地震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祖典;郭增玉;陈正汉;;陕西黄土的变形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2 刘祖典;郭增玉;;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分类命名[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晓辉;杜艳霞;李广;;关中地区黄土的动力性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田堪良;张慧莉;骆亚生;张伯平;罗碧玉;;黄土的结构强度及其定量分析方法[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邓洪亮;谢向文;郭玉松;尹金宽;;黄土浸水破坏机理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石坚;李敏;贺建辉;王毅红;;黄土的弹塑性帽盖模型[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夏旺民;郭增玉;;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楚华栋;裴章勤;马周全;熊志文;魏佳中;;黄土的工程特性、筑路技术和病害处理[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9 王存玉;;某工程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自稳能力研究[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旺民;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马栋和;黄土公路边坡坡面冲刷的水—土力学耦合机制及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姚涛;基于三轴土样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的黄土变形和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林斌;考虑损伤效应的黄土流变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5 李宏儒;结构性黄土破损变形发展演化特性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6 何青峰;延安Q_2黄土的力学及流变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刘海松;考虑沉积环境和应力历史的黄土力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邓津;黄土微观结构的区域成土环境与震害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胡再强;黄土结构性模型及黄土渠道的浸水变形试验与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10 谷天峰;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地基振(震)陷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滨;晋西黄土暗穴成因及其对公路危害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刘晓;类黄土强度软化特性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田堪良;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动力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阎凤翔;太原东山黄土静力与动力性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5 蒋仓兰;黄土结构损伤及演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寇亚飞;压实黄土流变特性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7 孙明祥;黄土的结构性及结构强度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栗润德;太原东山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9 丁军友;渭南吴田黄土剖面地层CBR值分布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顾光斗;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黄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湿压剪条件下黄土的结构屈服与强度特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5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15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f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