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旧工业区改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9:16

  本文关键词: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旧工业区改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生产 旧工业区改造 文化消费 中心地 城市空间结构


【摘要】:在目前我国的旧工业区改造项目中,多以脱根于西方“城市复兴”理论的“有机复兴”理论作为类似项目的指导思想,吴良镛先生的“有机复兴”理论的确结合了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对我国城市旧区改造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策略。该理论主要侧重于公共政策的设定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层面。对于改造后的空间如何融入新的经济生产活动,使其真正持续、长久的运营,提及较少。在进行长沙潇湘观光带渔人码头项目的设计时,我们尝试以经济因素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切入点,从空间生产的视角,对相关设计进行指导,以期在改造的目标上与“有机复兴”理论达到统一。以“空间生产”理论视角来看,旧工业区的改造,其实就是“时间--空间修复”机制的一种必然结果,原有工业厂区在经历繁荣的生产时期之后,必然出出现过度积累的问题,由此带来了空间活力的衰退甚至凋敝,在空间生产方式上,需要进行修复,从而使空间重新具备经济活力。这在长沙项目中,场地中原有的码头、造船厂旧厂区、纺织厂旧厂区等都亟需空间层面的修复。在这一过程中,新兴的产业模式的引入是关键,而新的产业也由此对改造后的空间形态提出了目标。通常所谓的二产转三产,成为新模式的方向。一方面旧工业区有着文化遗产保护的诉求,一方面又有着产业更新利用的要求,这两者的结合点就在文化消费上。旧工业区的工业遗迹具备的文化特质使其具备了开发为优质文化空间产品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空间的设计和重组,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文化消费空间,极大地丰富和满足新时期消费者对于文化消费产品的需求。这个改造思路已经在国内许多项目上取得了成功的验证,但如何合理确定文化消费空间的规模、业态则需要从更为宏观的城市空间结构层面进行考量。从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旧工业区改造项目,我们会发现,它也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克里斯塔勒”模型作为经典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引入了中心地理论,解释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但这种完美的静态数学模型,无法动态的解释城市空间的扩大和原有空间的重组现象。在本文的长沙渔人码头项目中,旧的工业区空间改造不仅仅是本身空间生产方式的重构,更是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新的中心地形成。依据中心地理论,中心地是主要担负行政、商业、交通等职能的集中区。在本项目中,我们将运用层次分析法,来探讨新中心地形成层级的大小如何合理确定,以及我们在设计之时,通过宏观的城市中心地结构考量,确定项目的业态形式。我们试图通过对长沙渔人码头项目设计过程中在空间生产视角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为类似的项目在经济的维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参考。
【关键词】:空间生产 旧工业区改造 文化消费 中心地 城市空间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2
  • 1 绪论12-24
  • 1.1 研究背景12-13
  • 1.1.1 长沙渔人码头项目的实践12
  • 1.1.2“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与“城市复兴”行为的兴起12
  • 1.1.3 城市竞争12-13
  • 1.1.4 城市空间结构13
  • 1.1.5 旧工业区改造行为在我国的兴起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产业类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13-14
  • 1.2.2 旧工业区更新理论14-15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5
  • 1.3 研究目的15
  • 1.4 研究意义15-16
  • 1.5 相关概念界定16-17
  • 1.5.1 城市旧工业区16
  • 1.5.2 空间生产16-17
  • 1.5.3 文化消费17
  • 1.5.4 中心地17
  • 1.5.5 城市空间结构17
  • 1.6 研究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介绍和研究方法17-21
  • 1.6.1 研究取向17-20
  • 1.6.2 研究方法20-21
  • 1.7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21-24
  • 1.7.1 研究内容21-22
  • 1.7.2 论文框架22-24
  • 2 城市旧工业区改造项目调研24-42
  • 2.1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24-32
  • 2.1.1 项目的背景及周边环境24-25
  • 2.1.2 设计思路及手法运用25-28
  • 2.1.3 空间产业的组织28-29
  • 2.1.4 改造前后对比29-30
  • 2.1.5 调研总结30-32
  • 2.2 西安纺织城艺术区32-39
  • 2.2.1 项目背景及周边环境32-34
  • 2.2.2 设计策略与手法34-37
  • 2.2.3 空间产业的组织37-38
  • 2.2.4 改造前后对比38-39
  • 2.3 调研的分析及研究39-42
  • 2.3.1 调研对象的选择39-40
  • 2.3.2 调研对象的分析40-41
  • 2.3.3 问题的归纳41-42
  • 3“空间生产理论”与旧工业区的改造42-54
  • 3.1 空间生产理论42-44
  • 3.2“空间生产”理论的实践—文化消费空间44-46
  • 3.2.1 文化消费的构成要素44-46
  • 3.2.2 再探调研项目46
  • 3.3 长沙渔人码头项目46-51
  • 3.3.1 项目背景及基地情况46-48
  • 3.3.2 项目设计手法解析48-51
  • 3.4 本章小结51-54
  • 4 城市空间结构和旧工业区改造54-66
  • 4.1“中心地”理论54-56
  • 4.1.1“杜能圈”模型54-56
  • 4.1.2“克里斯塔勒”模型56
  • 4.2 中心地与旧工业区改造56-60
  • 4.2.1 中心地的变化56-57
  • 4.2.2 空间生产视角下经济学的引入57
  • 4.2.3 中心地理论的经济学抽象57-58
  • 4.2.4 新中心地产生的经济学解释58-60
  • 4.3 新模型与新中心地的出现60-65
  • 4.3.1 基于竞争的新的供需模型60-62
  • 4.3.2 市场的分解与新产品种类的出现62-65
  • 4.4 本章小结65-66
  • 5 旧工业区改造的合理定位66-78
  • 5.1 中心地结构的梳理66-68
  • 5.2 长沙渔人码头项目的探索68-75
  • 5.2.1 问题的归纳68
  • 5.2.2 层次分析法的引入68-72
  • 5.2.3 调查结果统计72-75
  • 5.3 项目总结75-78
  • 6 结语与展望78-80
  • 6.1 旧工业区改造项目的宏微观关系78
  • 6.2 展望78-80
  • 致谢80-82
  • 参考文献82-84
  • 附录84-88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84
  • B. 长沙居民文化消费情况调查问卷84-88
  • C. 论文修改说明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杉;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3期

2 李磊;绍兴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J];四川建筑;2005年01期

3 冯维波;;试论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J];重庆建筑;2006年Z1期

4 姜石良;崔建甫;;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探讨[J];规划师;2006年07期

5 熊理然;骆华松;;现代新昆明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及实现路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4期

6 冒亚龙;;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以重庆为例[J];华中建筑;2006年08期

7 冒亚龙;欧阳梅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J];规划师;2006年12期

8 闫格;李磊;;水乡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特点——绍兴越城组团地区城市结构变迁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徐天铁;;城市空间结构调控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科技资讯;2007年35期

10 徐琳;刘晨阳;;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互动关系及启示[J];山西建筑;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军;邹莹;田冬林;郭凯;李鑫;李铁鹏;;基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沈阳城市空间结构选择[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大伟;黄薇;;复杂性理论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复杂性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田洁;刘晓虹;贾进;;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战略选择——以济南市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博;程英男;;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闫晶晶;;西安工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曹国华;;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亚文;;工业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以太原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柳;温荣晓;;谈经济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9 陆邵明;;近现代外滩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相关因素的演变研究[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10 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崔凌云;兰州城市空间结构将大幅调整[N];兰州日报;2014年

2 邵德化;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市政府研究室 高平;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认识[N];常州日报;2010年

4 赵燕菁;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实例[N];南方周末;2004年

5 张新民 杨仲义   ;合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N];天津日报;2004年

6 锡林浩特市城市规划局;坚持规划理念创新 服务创新 不断提高城市规划水平[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晓晨;积极稳妥推进改造工程[N];威海日报;2007年

8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 魏伟 张俊良;城市空间结构变动对人口分布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马艺轩;打造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4年

10 李传良 鸡西市副市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N];黑龙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伊娜;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减载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3 高峰;城市演化与居民分布的复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韩凤;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竞梅;上海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宋樝;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荣;从煤矿城市到山水城市[D];东南大学;2004年

8 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刘露;天津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小龙;上海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谢鹏程;城市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6年

3 赵莹;大城市空间结构层次与绩效[D];同济大学;2007年

4 金玲;城市空间结构视角下的城市竞争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 车志晖;包头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彦强;兰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及绩效评价[D];兰州大学;2012年

8 郭佳婧;城市化影响下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雯君;清末(1902)以来万州城市空间结构和职能的演变[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森;干旱区绿洲型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3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33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5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