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4:24

  本文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 梁柱节点 破坏形态 延性 耗能


【摘要】: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因承载力较高和延性较好等诸多优点而应用广泛.以往的研究多数集中于整体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有关采用钢板对焊拼接形式的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两个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组合体和一个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组合体,进行了柱向轴力恒定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对节点组合体的破坏形态、延性、承载力退化、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作了详细论述.结果表明,轴压比对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无本质影响;相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好的延性;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随轴压比的增大,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组合体的刚度退化和承载力退化速度提高,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减小;梁连接区和节点核心区的应变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减小;框架梁连接区和节点核心区的钢骨和钢筋均未屈服,钢板对焊拼接的连接方式可行.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 梁柱节点 破坏形态 延性 耗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重点项目90815026)
【分类号】:TU317;TU375.4
【正文快照】: 0引言梁柱节点承受梁、柱端平衡条件所决定的较大水平、竖向剪力作用,受力情况复杂,是影响整体框架性能的重要构件.震后调查表明,多数情况下,框架结构的倒塌是由节点破坏引起的[1].因此,梁柱节点必须具备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因诸多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新安;预制装配式楼板及顶棚沿板缝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工程质量;2002年08期

2 董慧;韦勇;;浅谈混凝土模块式检查井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21期

3 房志勇;周强;;预制装配式轻型环保节能房屋初探[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7年05期

4 朱毅敏;王永卿;;基坑混凝土支撑钢筋笼预制装配技术研究与应用[J];建筑施工;2011年04期

5 张明晖;刘朗天;;甘肃省军区招待所预制装配式框架施工[J];建筑技术;1982年12期

6 王长虹;杨兴富;;节能-结构一体化产业化住宅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4期

7 ;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煤仓[J];建筑施工;1980年01期

8 宋非非;;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住宅产业;2010年04期

9 徐又林;;预制装配式H型框架结构的施工[J];建筑施工;1989年02期

10 姜太荣;张翼虎;梁培新;;新型电缆过河预制装配式桥架[J];工业建筑;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远辉;李楠;杨桂平;;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连接与消能减震技术探讨[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樊骅;叶乃阔;谢其盛;;叠合板半预制装配式地下车库施工工艺[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亚明;张晖;熊向阳;黄怡;刘捷;潘其健;马泽峰;;板柱-抗震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的探讨[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胥为捷;薛伟辰;;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的研究与应用[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史二峰;王彩霞;;浅谈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发展及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6 于小涵;刘福通;于彦辉;;论建筑装饰施工工业化[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助力民用建筑节能和产业化[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王铭辉邋通讯员 顾庆生;国内首批预制装配式住宅楼在沪诞生[N];建筑时报;2007年

3 郝倩;上海二建:产业化住宅生产有望出台地方规范[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记者 张卓钧邋通讯员 顾庆生;PC技术成住宅产业化强大引擎[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驻上海记者 张卓钧 通讯员 郎振刚;全国首栋PC率过半的实验楼开建[N];中华建筑报;2011年

6 记者 张维维 赵磊;重点研究8方面内容带动实现百亿元产值[N];滨海时报;2011年

7 郭恒山;争当建筑节能环保领域的急先锋[N];中华建筑报;2008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胡珉琦;老房子加固有了标准[N];北京科技报;2010年

9 通讯员 章华平;考察实践区 “拷贝”新理念[N];建筑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熊燕;科技打造绿色民居新概念[N];云南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田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住宅营建过程风险管理方法与策略[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2 王庆贺;预制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蔡柳鹤;型钢—混凝土装配式剪力墙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4 黄灵;新型钢筋连接接头的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5 凌佩雯;从大学生宿舍切入,,探讨“预制式室内设计”发展前景[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占健;装配式住宅体系在公租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4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54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