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续双裂隙岩石抗拉强度与裂纹扩展颗粒流分析
本文关键词:断续双裂隙岩石抗拉强度与裂纹扩展颗粒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脆性岩石 预制裂隙 巴西试验 抗拉强度 裂纹扩展 颗粒流
【摘要】:利用颗粒流(PFC)构建了圆盘试样的巴西试验模型,模拟了含单条中心直裂隙和断续双裂隙试样的巴西试验,通过含中心直裂隙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细观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分析了裂隙参数对抗拉强度和裂纹扩展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拉强度总体随裂隙长度、岩桥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岩桥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裂隙倾角的改变呈非线性变化.断续双裂隙试样翼形裂纹一般萌生在裂隙的尖端,次生裂纹一般萌生在试样的边界.试样发生拉伸破坏,裂隙倾角主要影响翼形裂纹的萌生位置,岩桥倾角主要影响次生裂纹的萌生位置,裂隙长度主要影响试样的最终破裂程度,岩桥长度主要影响翼形裂纹的扩展程度.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脆性岩石 预制裂隙 巴西试验 抗拉强度 裂纹扩展 颗粒流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9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189) 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HBKLCIV201201)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抗拉强度和裂纹扩展是脆性岩石的重要力学特性.目前对于抗拉强度测定方法主要有直接和间接拉伸两种.直接拉伸试验中,试样需加工成特定的形状,要求试样与夹具之间的黏结力足够大,且拉力必须与试件中心轴线重合,其操作难度大,因此较少使用.巴西试验(Brazilian test)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龙蔚;流变学的新进展[J];大自然探索;1986年03期
2 董聪,夏人伟;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概率模型[J];强度与环境;1994年04期
3 杨继运,张行,张珉;裂纹扩展阻力曲线与试样厚度关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4 覃森;潘亦苏;罗征志;;涂层中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及裂纹扩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高玉华;汪洋;程长征;;广义T应力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6 马泽玲;虎旭林;;三维无单元法模拟裂纹扩展[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唐照千,沈亚鹏;裂纹扩展的涡流检测法和扩展速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观察[J];力学学报;1980年02期
8 翟奇愚;张伟;;混凝土哰裂}模型的数值模拟与计算规律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9 傅玉成;岩石裂纹扩展的灰色拟合[J];力学与实践;1992年06期
10 韩一红;郭万林;傅详炯;;短裂纹闭合的尺寸效应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伯靖;石耀霖;;同震断层三维裂纹扩展问题研究(Ⅰ数学模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馨艳;黄培彦;;预应力CFL增强RC梁裂纹扩展规律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李地元;李夕兵;李春林;;压应力作用下硬岩板裂裂纹形成的微观断裂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良贤;李成明;陈飞;刘政;黑立富;吕反修;;疲劳载荷下金刚石自支撑膜的裂纹扩展[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绍伦;;关于裂纹扩展路径问题的研究[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陈梦谪;尹桂全;柯俊;;Icr13钢等温及回火碳化物特征及其对一次裂纹扩展的电镜观察[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7 屠晓利;陈玉田;费寿林;;用高速摄影研究冲击破碎过程[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8 刘朝丰;阳建红;;复合固体推进剂Ⅰ型裂纹端部损伤场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9 张电吉;汤平;;岩质边坡开挖卸荷破坏机理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姜燕;乐金朝;;沥青路面Ⅰ型裂纹扩展的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牧果;硬件过关才能保安全[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记者 甘丰录;海工装备“脆骨”隐患令人忧[N];中国船舶报;2009年
3 通讯员 业成;新技术为我市石化企业节约50%检测成本[N];南京日报;2009年
4 夏杰生;我国球墨铸铁轧辊激光表面强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鲁京;助磨剂的作用原理[N];中国建材报;2008年
6 杨慎勤;“声发射”探伤把关埋件质量[N];中国水利报;2001年
7 胡心彬 李麟 吴晓春;4Cr5MoSiV1Nb钢热疲劳软化性能的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8 赵占庶;钢化玻璃的特性及其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8年
9 卢洪波;走进水泥金属耐磨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9年
10 ;走进水泥金属耐磨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文锋;16MnR钢疲劳裂纹扩展形貌和扩展路径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张天会;新型低碳贝氏体钢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可靠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3 郑三龙;挤压AZ31B镁合金及纯镁疲劳裂纹扩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4 温建锋;基于应变的损伤力学模型及其在蠕变裂纹扩展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5 朱明亮;汽轮机转子钢近门槛值区的裂纹扩展与超高周疲劳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丁振宇;过载作用下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内在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7 沈健;大体积桥塔既有裂纹在温度疲劳荷载下扩展概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贺启林;基于J-积分和构型力理论的材料断裂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智军;三维复杂力学条件下核电关键构件环境致裂预测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10 宋占勋;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黎明;球磨机筒体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剩余寿命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梅继法;纳米尺度黏着接触和裂纹扩展的准连续介质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牛海燕;裂隙岩体锚固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冒小萍;应力断料中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4年
5 杨达;基于ANSYS分析的加氢反应器裂纹扩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6 莫涛;SUS304不锈钢裂纹尖端的室温蠕变现象及其对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郑选荣;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反射裂缝的形成与扩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8 赵颜辉;装药结构对爆炸能量传递影响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燕;复杂地质条件海底隧道顶板厚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肖方红;基于小裂纹扩展的疲劳全寿命计算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15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15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