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
【摘要】:后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消解、破坏和批判现代管理思想,尤其是科学主义管理思想,反叛管理学研究的独断论和实证技术方法的霸权。相对于现代性文化的刚性特点,如中心控制、集体理性、强调共性、等级观念、化繁为简等等;后现代文化则更多地体现了柔性的特点,如边缘文化、个人选择、重视个性、多元文化、复杂性等等。从冲破现代主义文化出发,后现代文化在整体组织观、文化消费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机体和适应性的观念、人的内在性、个性消费、复杂的不确定性环境、文化多元性、打破中心的边缘化、组织结构网络化、以及女性主义文化等多方面直接影响了管理的变革,使当代管理更具柔性的特点。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管理变革 柔性管理
【分类号】:C93
【正文快照】: 牛顿——笛卡尔范式紧紧地抓住了西方人的思想达几个世纪之久,而且在上个世纪它几乎控制了全人类的思想,科学、理性和线性规律成为人们思考问题、开展实践的指南。然而,后现代哲学家促使我们重新解释我们自己的各个方面,我们的生存方式,以及我们生活的宇宙,用罗蒂的话说就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张践;实学精神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王光荣;后现代之“后”──后现代概念的意义探索[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10 许晓平;后现代视野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曹书乐;;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媒介市场行为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张践;;第二十六章 以实学精神克服拜金主义[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9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许正中;刘尧;;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多元复合转型[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张大伟;私营企业主的成长历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别传武;信息资源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梁栋;网络组织的兴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国;张资平、叶灵凤性爱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丁社教;生产力价值论[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3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立生;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6 杜萍;现代化中历史悲乐论论争及其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唐仕春;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的请托与受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周哲;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9 王雅洁;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D];苏州大学;2002年
10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 万里征;管理变革中咨询业务发展趋势与定位[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管理变革须靠企业文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3 付雪川;管理变革的新理念与新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3年
4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曹新;管理变革的新理念与新模式[N];经济日报;2003年
5 ;陈惠湘提出管理变革四大任务[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袁恒常(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CI研究中心);文化变革造就管理变革[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李云峥;成功的管理变革须消除三大障碍[N];经理日报;2004年
8 王军爱;基于薪酬改革的管理变革[N];机电商报;2005年
9 雅静;质量奖项与管理变革[N];发展导报;2003年
10 金吾伦;管理变革与复杂性科学[N];光明日报;2000年
,本文编号:1098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09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