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通过激活社会资本在虚拟社区中实现知识共享

发布时间:2017-10-28 13:33

  本文关键词:通过激活社会资本在虚拟社区中实现知识共享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资本 关系 激活 虚拟社区 在线社交网络 中国


【摘要】:在当今社会,管理者而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如何能在不断变化的组织形式中实现高效的知识共享,例如,在线社交网络社区(OSN: Online Social Network)这种新兴的组织形式。随着社交网络服务(SNS: Social Network Services)科技的普及,个人之间交流隐性和显性知识、并共同创造新知识的方式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化和基于情境的过程,受到社会资本特征的强烈影响。然而,传统上,对社会资本与知识共享关系的研究采取的是相对静态、单维的办法,从而未能捕捉到社会资本的建立、维护和激活等动态,,特别是在OSN的环境下由信息和沟通技术(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带来的变化。因此,个体的知识分享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然而,尽管中国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关于中国在线社交网络社区中的知识共享活动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 关系在中华文化中有着较强的影响,一直被视为成功进行商业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此论文将关系作为社会资本的来源,分析了SNS支持的三个维度的关系资本建立活动:l}结构维度的关系资本,2)联系维度的关系资本,以及3)认知维度的关系资本对个人关系资本积累和关系资本激活的影响。两种类型的知识共享被包括在研究模型中:1)外向型知识共享,也即,知识贡献的质量,数量和多样性(这是知识供方的成果),2)引入型知识共享,也即知识搜寻(这是知识需求方成果)。通过采用整合的视角,本论文同时考察了个人特征、网络特征和知识共享特征的互相影响机制对知识共享结果的影响。 本论文的研究情境针对中国OSN社区中的个人用户。本论文一共研究包括了三项研究:研究1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讨论的方法来产生关键变量的操作化定义和测量,研究2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3使用案例研究法对研究2的结果进行证实和解释,也对研究2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阐释。 本论文的结果表明在中国的OSN社区中,个人用户的感知关系资本激活程度对个人知识共享的结果有很强的预测力。这一发现确立了关系资本和西方的社会资本理论之间的理论联系,并证明了用综合视角研究知识共享行为的意义。最后,本论文分析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针对研究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社会资本 关系 激活 虚拟社区 在线社交网络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3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表目录12-13
  • 图目录13-14
  • 第1章 绪论14-20
  • 1.1 问题的提出14-15
  • 1.2 研究动机15-16
  • 1.3 研究问题16-17
  • 1.4 选题的意义17
  • 1.5 研究架构与结构安排17-20
  • 第2章 文献回顾20-46
  • 2.1 在线社交网络社区中的知识共享20-27
  • 2.1.1 在线社交网站的特点20-24
  • 2.1.2 OSN社区中知识的特点24-25
  • 2.1.3 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知识共享25-27
  • 2.2 OSN环境下知识共享的促进因素27-37
  • 2.2.1 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研究概览27-33
  • 2.2.2 社会资本理论与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33-37
  • 2.3 SNS功能特征与社会资本的建立和发展37-41
  • 2.3.1 社会化软件支持的社会化机制37-39
  • 2.3.2 SNS支持的社会关系建立和发展39-41
  • 2.4 “机会一动机一能力”机制41
  • 2.5 关系与社会资本的理论联系41-44
  • 2.5.1 关系纽带41-42
  • 2.5.2 关系的动态性42
  • 2.5.3 关系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的映射42-44
  • 2.6 文献回顾小结44-46
  • 第3章 研究模型和假设46-58
  • 3.1 研究模型46-47
  • 3.2 知识共享结果47-48
  • 3.3 支持关系资本开发的SNS功能的使用48
  • 3.4 感知关系资本激活48-51
  • 3.4.1 机会性关系资本激活48-49
  • 3.4.2 动机性关系资本激活49-50
  • 3.4.3 能力性关系资本激活50-51
  • 3.5 感知关系资本积累51-53
  • 3.5.1 桥梁式关系资本51-52
  • 3.5.2 粘着式关系资本52-53
  • 3.6 个人特征53-58
  • 3.6.1 信息需求满足程度53-54
  • 3.6.2 学习导向54
  • 3.6.3 在社区的参与时间和参与线下活动的频率54-58
  • 第4章 研究方法58-74
  • 4.1 研究设计概述58
  • 4.2 研究158-61
  • 4.2.1 研究样本58-59
  • 4.2.2 讨论和访谈提纲的设计59
  • 4.2.3 数据搜集59-60
  • 4.2.4 数据分析策略60-61
  • 4.3 研究261-65
  • 4.3.1 变量的操作化测量61-63
  • 4.3.2 问卷的翻译63
  • 4.3.3 先试研究63-64
  • 4.3.4 最终问卷的数据搜集64-65
  • 4.3.5 数据分析65
  • 4.4 研究365-74
  • 4.4.1 选择案例研究的理由65-67
  • 4.4.2 案例研究程序67-69
  • 4.4.3 数据搜集69-71
  • 4.4.4 数据分析71-74
  • 第5章 分析和结果74-108
  • 5.1 结果的整体结构74-75
  • 5.2 研究1的结果75-83
  • 5.2.1 研究1的目的75
  • 5.2.2 个人的基本态度75-77
  • 5.2.3 变量的测量项77-83
  • 5.2.4 研究1结果总结以及对研究2的启示83
  • 5.3 研究2的结果83-101
  • 5.3.1 研究2的目的83-84
  • 5.3.2 先试研究的结果84-87
  • 5.3.3 最终问卷调查的描述性结果87-89
  • 5.3.4 测量模型的评估89-93
  • 5.3.5 研究模型的评估93-100
  • 5.3.6 研究2结果总结以及对研究3的启示100-101
  • 5.4 研究3的结果101-107
  • 5.4.1 研究3的目的101-102
  • 5.4.2 编码过程的描述102
  • 5.4.3 分析结果102-106
  • 5.4.4 结果小结106-107
  • 5.5 本章小结107-108
  • 第6章 结果讨论108-120
  • 6.1 结果讨论108-113
  • 6.1.1 SNS功能的使用,感知关系资本激活和知识共享结果108-111
  • 6.1.2 感知关系资本积累111-112
  • 6.1.3 个人特征的影响112-113
  • 6.1.4 讨论小结113
  • 6.2 结果的贡献113-116
  • 6.2.1 对理论的启示113-115
  • 6.2.2 对研究方法的启示115
  • 6.2.3 对实践的启示115-116
  • 6.3 研究不足与建议和展望116-118
  • 6.3.1 研究1中的不足116-117
  • 6.3.2 研究2中的不足117
  • 6.3.3 研究3中的不足117
  • 6.3.4 建议和后续研究方向的展望117-118
  • 6.4 本章小结118-120
  • 第7章 结论120-124
  • 参考文献124-138
  • 附录1 焦点小组访谈和采访的脚本138-142
  • 附录2 先试研究中的初步测量项142-148
  • 附录3 调查问卷英文版本148-154
  • 附录4 调查问卷中文版本154-158
  • 附录5 先试研究中的统计结果158-174
  • 附录6 访谈程序和访谈摘录的编码示例174-180
  • 附录7 Common Method Bias分析180-1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文晶;;浅论促进组织知识共享的策略[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15期

2 赵清华;;知识共享的制度化推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08期

3 杨青菁;;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9期

4 刘希宋;王辉坡;;组织内知识共享的生态竞争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4期

5 李菲菲;赵捧未;;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共享参考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6 章W毰

本文编号:1108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108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