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管理哲学特色研究
本文关键词:《荀子》的管理哲学特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荀子》的管理哲学特色研究
《荀子》的管理哲学特色研究
关键词:人性恶礼治治理
摘要
管理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的产物。中国学者开展管理哲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并从一开始就带有自己的特色。在研究中,既继承发扬中国古代哲学传统,又结合当代中国实践;既满足社会实际的普遍需求,又在学术上为哲学研究开拓新的理域。因此,,管理哲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有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为当下开展管理哲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土壤。关于管理哲学的研究,古代哲学经典著作一一《荀子》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哲学内容,其管理哲学思想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系统梳理《荀子》的思想是管理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写作本文的目的仅在于:从管理哲学的视角,审视《荀子》思想的管理之“用”。经世致用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精神所在。
《荀子》思想的基本特色和主旨并非要建构形而上的宇宙论,而是着重于对生活实践经验层面的思考,建构一套治道之学。因此,他重视人的主体作用和管理的价值,重视社会秩序的建构,重视人们行为规范的践履,重视治道策略和方法的意义。《荀子》一书的思想内容的逻辑是,通过对人性的设定,为管理的价值目标、治理模式和方法的
制度安排提供人性根据。
本文力求把握荀子管理思想的内在逻辑,以四章分述荀子的思想:第一章概述《荀子》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说明“人性恶”假设是荀子管理哲学的理论起点,也是礼获得合理性的根据。礼在荀子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礼作为制度和规范具有手段和目的的双重价值。荀子管理思想在于追求“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管理目标。第二章阐述荀子的“修身”思想与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分工是管理主体得以界别的前提,主体管理的起点便是自我管理。荀子强调“修身”就是以自身为客体的自我管理,主体与客体统一于自我之中。在荀子思想中,主体的自我管理着重树立并践行“行胜于知”的知行观、“以义导利”的价值观。
第三章阐述荀子的“王霸”思想与公共治理的关系。权威的运筹以“王道”、“霸道”为核心,倡导“隆礼重法”的制度权威,推行“礼治”、辅以“法治”。但是礼始终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包括其用人思想和富国思想,都是对礼的贯彻与运用。
第四章作为结论,阐述《荀子》管理哲学思想与现代管理的关系。立足现实、批判吸收,注重适用、讲求合“礼”,是今天诊释《荀子》思想的基本立场。现实性和适用性是荀子思想在今天重拾生命力的原因。同时,《荀子》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系展现了求是、创新、坚持、诚信的组织管理价值,对于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也符
合荀子思想经世致用、富国富民的价值取向。
目录
引言对《荀子》思想的管理哲学特色说明……1
第一章《荀子》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5
第一节“人性恶”假设……5
一、关于“性”的界定……5
二、关于“人性恶”的主张……7
三、“人性恶”论与西方人性假设之比较一‘7
第二节“礼之用”证明……9
一、礼作为制度规范,……10
二、礼作为行动规范……11
第三节《荀子》管理理想的目标预设……12
一、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12
二、明分止争,促进组织和谐……13
三、施行王道,促进社会繁荣……14
第二章《荀子》的“修身”思想与自我管理,……
第一节《荀子》的管理分工思想与主体界别……
一、管理分工思想,……巧
二、主体界别—以德才为标准:圣人、君子、士……17
三、主体界别—以管理分工为标准:天子、诸侯、士大夫,……19
第二节主体的知行观,,……20
一、“凡以知,人之性”—主体能力的主张4…21
二、知行关系,……21
第三节以义导利的价值观……22
一、义与利构成了人的需要和价值活动的基本内容……23
二、“义利之辩”体现了管理主体价值取向的抉择不同……23
三、以义导利—管理实践的基本导向……24
第三章《荀子》的“王霸”思想与公共治理……26
第一节权威思想……27
一、“隆礼重法”与制度权威……27
二、权威思想的运用:尊王道、慎霸道、拒亡道,,……29
第二节用人思想……30
一、化性起伪:人才‘的培养……30
二、非相:识人的方法……30
三、尚贤使能:用人的尺度,……31
四、亦师亦友:待人之道……
第三节富国之术……
一、上下俱富,……32
二、节用裕民,……33
三、明分敬事……33
四、不富不教……34
第四章《荀子》管理哲学思想与现代管理……35
第一节对《荀子》管理思想的思考……35
一、立足现实,批判吸收……32
二、注重适用,讲求合礼,……33
第二节《荀子》思想的组织管理价值启示……35
一、求是……38
二、创新,,……38
三、l圣持……39
四、诚信,……39
参考文献,……41
对《荀子》思想的管理哲学特色说明
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今山西一带)人。时人尊号为卿,故称荀卿,又因荀、孙音近相通,又作孙卿、孙卿子。另说,汉代人避讳汉宣帝,改称孙卿。
生卒年代已无可考,年十五来到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的翟下学宫游学,之后曾三度担任学宫祭酒(学宫主事)。
荀子生活的年代,正值奴隶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动荡与变革时期。为了争夺土地、民众以及霸权,诸侯国之间争战旷日持久。战国七雄经过百年的变法,经济上也获得迅猛发展。学术思想上,各家各派都力图寻找能够使社会统一并获得长治久安的管理之道。荀子在吸收各家各派的思想基础上,终成一家之说,史称“荀学”。我们从遗存的《荀子》一书中,可以充分领略其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荀子》的主旨不是要构建形而上学的宇宙论,而是着重于对生活实践经验层面的思考,构建一套治道之学。“治理之道”也即今日所谓“管理哲学”,这是《荀子))思想的基本特色,相比先秦儒家其他思想家尤为突出。这也是荀学二千
多年影响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相较于先秦儒家其他思想家,荀子有其自身的特色。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认为恢复周礼,施行仁政是社会治理的关键。荀子重礼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即人的生理欲望的“无度量分界”可能导致行为为恶,所以荀子更加着眼于现实层面来论证礼。荀子也不同于孟子,孟子主张性善,人的行为做恶,是因为善性的迷失,所以恢复善性重在清心寡欲的内求式修炼;而荀子主张性恶,善的获取在于“化性起伪”的外求式改造。所以一般认为,孟子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走向重视主体自觉的内圣之道。相反,荀子被认为是发展了孔子的礼学,走向重视外在强制的外王之道。然而三人同为儒家,虽然生活年代各异、思想有所差别,却不能否认根本思想的一致性,即都强调重视人、强调“正己正人”、
强调“修身治国平天下”。荀子与法家。法家主张“以法为教”的法治,旨在树立严刑峻法和极权的威
严统治,主张“法、术、势”。在儒家的先期代表人物中,荀子最强调法治,认
本文关键词:《荀子》的管理哲学特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1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