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也是一种共性技术——兼从国际比较视角论共性管理技术研发与推广
本文关键词:管理也是一种共性技术——兼从国际比较视角论共性管理技术研发与推广
【摘要】: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及自主创新水平与效率的重要途径。由于共性技术在多个领域和行业的外部性,使得其作为一种国家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手段解决,政府的主导与支持是有效研发的关键。管理也是一种共性技术,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服务性和支撑性的功能,研发共性管理技术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美英等发达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共性管理技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尽管国情与管理体制不同,但都建立了以"过程、任务、角色、产品"为核心,以"任务指南、操作模板、风险案例"等为辅助的共性管理技术体系。通过比较美、英两国参与和支持该领域发展的背景、过程、内容及成效,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组织管理现状的共性管理技术体系,重点论述政府在共性管理技术的功能定位、研发组织、服务平台、推广使用等环节中的功能与作用。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利益相关方治理关系网络风险研究”(71072111)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和治理方式研究”(2013GXS5D199-3)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评价和治理机制研究”(12RWZD16)
【分类号】:C931
【正文快照】: 共性关键技术对国家科技创新的功能与作用已经得到广泛共识。在2014年6月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对于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共性技术适用面广泛,成为很多专有技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毕娟;;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政府科技管理定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1期
2 吴贵生,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3年04期
3 何卫平;马亮;龙昀光;;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09年01期
4 曾婧婧;钟书华;;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科技合作40年[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丽;沙凯;;我国共性技术筛选标准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毕娟;;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模式演变及创新思考[J];财会月刊;2012年02期
3 周国林;;论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机理与自主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4 肖志铭;;浅议广东支持共性技术研究的机制创新[J];广东科技;2008年05期
5 薛捷;张振刚;;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2期
6 谢阳春;;企业合作研发和政府资助定位关系研究—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情景下[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7 湖南省白马垅强制隔离戒毒所课题组;;强制隔离戒毒所人才队伍建设思考[J];中国司法;2014年04期
8 霍彬;徐茸茸;;新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知识竞争力评价[J];北方园艺;2014年16期
9 王刚;韦美娟;;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建设监理知识分类研究[J];工程经济;2014年05期
10 张晖;肖楠;;大学生自我管理方法及其实践创新[J];大连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栾春娟;;共现分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测度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广岭;;政府、企业与共性技术创新[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3 栾春娟;;技术相关度测算及其应用探索[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波;李娜;龙彦召;;基于技术预见视角的共性技术筛选[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常静;;国内外科技创新管理研究进展综述[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1:科技和创新体制改革[C];2014年
6 钱士茹;丁铭晨;;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持续成长——以江汽集团为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步丹璐;余婷;王晓艳;;员工结构与企业竞争力[A];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秀峰;共性技术理论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郑大勇;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周学政;区域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郑东;汽车制造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与方法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于忠海;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平台的运行机制与绩效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马文博;利益平衡视角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曹镇东;基于开放式实验室途径的我国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付敬;企业共性技术创新、吸收能力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高艳;基于WSR的医院知识团队绩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荣贵;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共性技术供给模式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操;基于大型体育赛事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3 田宵依;基于无标度网络理论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肖阿妮;产业共性技术R&D合作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易春龙;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姜妮;我国中小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蓝锐彬;粤港澳区域科技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8 胡艳果;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9 孙颖;废弃电子电气设备(WEEE)资源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10 陈睿;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丽;沙凯;;我国共性技术筛选标准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马名杰;政府支持共性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与组织[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年07期
3 曹丽燕;马宪民;蔡齐祥;;关于公共科技及其管理的几个问题[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5期
4 常林朝,郭洁莹;我国政府科技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1期
5 王焕祥;段学民;;公共科技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6期
6 曾婧婧;钟书华;;省部科技合作:从国家科技管理迈向“国家-区域”科技治理[J];科学学研究;2009年07期
7 李丹;孙萍;宫国鑫;;论政府科技管理创新能力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陈建先;公共物品理论与政府经济行为定位[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赵俊杰;国外科技管理与决策机构的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03期
10 高志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科技管理[J];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广;试论先进适用的共性技术与推广[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3年08期
2 项浙学,陈玉瑞;论共性技术[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任丽;沙凯;;我国共性技术筛选标准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冯正睿;;高屋建瓴 目光深邃——我最喜欢的文章《我国农机共性技术研发的思考》[J];农业机械;2007年17期
5 陈静;唐五湘;;共性技术的特性和失灵现象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12期
6 方福前;张平;;论政府因何和如何参与共性技术研发[J];财贸经济;2008年10期
7 邹樵;;共性技术扩散中的政府行为[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2期
8 曹雅姝;于丽英;;韩国共性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8年01期
9 汪贵浦;季晶;;浙江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8年02期
10 刘展;;基于产品差异特征的共性技术国际许可福利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广岭;;政府、企业与共性技术创新[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2 栾春娟;;共现分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测度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戴柏林;郭宏;王志刚;;浅论质量共性技术及质量共性技术文件[A];2008第六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密;;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路径选择——层次结构框架下的共性技术分析[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建民;赵瑞波;;现代农业生物共性技术创新联盟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6 栾春娟;;技术相关度测算及其应用探索[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魏振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A];北京市物资流通协会2010年理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纪珍;共性技术的事该谁干[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彭兴庭;共性技术研发还需市场机制[N];中国工业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任丽梅;推进共性技术创新和应用[N];中国改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鹏;蓝闽波:产业创新应向共性技术要效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5 记者 黄铮;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共性技术”[N];联合时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滕继濮;基础共性技术研发:企业做不了的,,我们来做[N];科技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瞿剑;共性技术:转制后如何面对?[N];科技日报;2000年
8 瞿剑;解开转制院所的共性技术“心结”[N];科技日报;2003年
9 彭兴庭;企业才是共性研发主体[N];中国企业报;2007年
10 顾骅珊;共性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前瞻[N];嘉兴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邹樵;共性技术扩散机理与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秀峰;共性技术理论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易将能;区域创新网络与共性技术研发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于忠海;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平台的运行机制与绩效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王新立;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网络系统共性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张淼;大规模产业转移过程中产学研创新体系再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洁;共性技术的价格机制及定价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方荣贵;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共性技术供给模式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敏艳;基于共性技术扩散与吸收的创新网络同步问题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4 舒亮亮;复杂产品共性技术合作研发成本分担协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黄海洋;产业共性技术资助计划的组织管理与激励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邓衢文;基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共性技术扩散机制[D];清华大学;2010年
7 胡艳果;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8 吴晓东;基于共性技术的产业技术路径控制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田军;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创新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魏宏竹;企业集群共性技术合作创新方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18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21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