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我国管理学的研究热点——基于CSSCI关键词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2005~2006年我国管理学的研究热点——基于CSSCI关键词的分析 出处:《管理学报》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某一学科的论文关键词试图了解一段时期内该学科的研究热点。为此,基于对2005~2006年间CSSCI中管理学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的分析,得出管理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key words of a subject,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hot topics of the discipline in a period of tim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key words cited in management papers in CSSCI during 2005~2006, we get the hot topics and trends in management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472045、70872043、70602009) 教育部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06JHQYB0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08JC630042)
【分类号】:C93
【正文快照】: 管理学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如信息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管理学研究热点进行宏观表述并非易事。鉴于此,这里只能从有限的角度,或者仅仅从个人的研究兴趣与专长来对管理学在2005~2006年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描述。通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玲;破产机制的完善与失业保障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姜利军,胡新文;民营企业范畴的界定[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郭洪涛;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是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连接点[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孙秋柏;资产经营的内涵、功能和运作[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曹凤岐;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研究——十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于唤洲,徐余庆;企业理论的发展及对中小企业理论的支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付翠英;关于建构中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的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刘金富,徐文国;关于产权理论的几点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周玉梅,李洪国;论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白华英,杨亚妮;企业性质的理论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马广林;徐国君;;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效应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胡春燕;;转轨经济中我国市场信任体系的重建[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强华;柏恒;;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控制研究——戴梦德集团公司调研报告[A];2008年国际会计与商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陈林荣;张振陵;;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会计透明度[A];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向前;网络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王志伟;财务困境及其与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4年
3 罗开位;企业经营者知识资本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4 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5 赵旭;中国银行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李炜;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金融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胡延华;引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倪建林;利益制衡机制的构架: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9 徐良平;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郑林;中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东照;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江雁;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唐和平;职业经理道德风险控制——业绩评价与报酬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4 陈瑶;股票期权与上市公司激励机制[D];暨南大学;2000年
5 刘涛;我国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6 白静;股份制企业审计若干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邱国平;论国有企业的退出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王宏毅;经理层融资收购(MBO)实务与案例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李雪艳;新疆区属专业外贸公司亏损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0年
10 刘小乐;企业负债经营的状态辨识与转移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展;邓楠;;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范式纷争:对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几点认识[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02期
2 马鹤丹;;复杂性科学视角: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反思[J];生产力研究;2008年23期
3 王竹林;;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借鉴与融合[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邱厌庆;;浅谈管理学的方法论[J];魅力中国;2010年06期
5 李品媛;;试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法[J];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6 贺群焱;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方法比较[J];理论界;2005年05期
7 罗珉;;管理学范式理论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06期
8 李理;;略论管理学本土化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9 荣媛媛;;浅析科学知识社会学视角下中国管理学研究的发展问题[J];消费导刊;2010年02期
10 彭贺;;管理学研究中的“价值无涉”与“价值涉入”[J];管理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群慧;;管理学发展的“多元学科方法论”[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敬恩;;管理学研究中方法论选择的探讨[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忠卫;;管理学性质的重新认识及其学科体系发展脉络的分析[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罗珉;;管理学发展模式的现代性、超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争[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文彬;;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对管理学研究的影响[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那玉林;;试论区域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刘兴华;梁基超;;管理研究的设计科学探讨[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陈佳贵;;序言[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9 韵江;;管理学合法性的反思:基于跨学科研究的视角[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苏勇;刘国华;;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2007[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魏杰 李东红;我国管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张银海;赵曙明:中国管理学的开拓者[N];光明日报;2010年
3 宋克勤、张梦霞;管理学研究要与时俱进[N];光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郑莹莹;成都 我心目中一直熟悉的地方[N];成都日报;2011年
5 刘峰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研究要考虑制度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海市工商局徐汇分局 项碎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促进干部队伍建设[N];中国工商报;2006年
7 魏民;推动中国管理学科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通讯员 缪迅;现代管理学呈现东西方融合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实习生 沈湫莎 记者 李雪林;管理学教育≠培养MBA[N];文汇报;2006年
10 许德音 周长辉;中国战略管理研究现状[N];经济观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孔冬;管理生态学[D];苏州大学;2003年
2 岳洪江;基于科学计量的管理科学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江波;基于CSSCI辽宁省管理学研究的计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孙宏华;逻辑经验主义对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3 赵泽霖;管理实验范式暨拓展训练对群体凝聚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涛;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组织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5 文彦;组织有效性衡量及影响因素分析的模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宋晓红;中国学者国际管理学合作网络演化及学术贡献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谢震铨;扎根理论在管理类访谈中的应用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周漠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国际话语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0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38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