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综述_93当代日本管理思想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当代日本管理思想研究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三章日本管理学家思想和企业家管理实践;日本的管理思想一方面源于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的思想,;3.1日本著名管理学家思想;当代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的思想是伴随着管理实践而发展;3.1.1石川馨与全公司质量管理;日本二战以后的经济繁荣常常被归因于日本人意识到人;石川馨认为有效的质量管理需要综合以下各种因素:产;依据事实进程过程管理,提供质量保证,在不同的部门;为了提高
第三章日本管理学家思想和企业家管理实践
日本的管理思想一方面源于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的思想,另一方面是企业家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二者是一种相互辩证的关系,管理思想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反过来,管理实践充实着管理思想,管理思想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1日本著名管理学家思想
当代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的思想是伴随着管理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节主要介绍的是石川馨与全公司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野中郁次郎的知识管理思想,它证明了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是组织发展的源泉;大前研一的企业战略思想,这一思想让世人领会了战略思维的重要价值。
3.1.1石川馨与全公司质量管理
日本二战以后的经济繁荣常常被归因于日本人意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这表现在日本企业认识到员工创造能力的价值,努力追求质量最优且浪费最少。石川馨及其同仁积极倡导“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石川馨认为有效的质量管理需要综合以下各种因素:产品和服务本身的质量控制;成本、价格、利润的综合控制;供应链和分销系统的可靠性控制。石川馨认为“实施质量管理就是要开发、设计、生产和提供最经济、最有价值并能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他常常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做任何应当做的事”,此外他认为TQC(全面质量管理)不可能像吃阿司匹林那样立竿见影,而必须假以时日,逐渐地改进公司的组织结构,就像一个漫长的中药疗法。㈨日本企业TQC的成功可以归因于以下十个关键因素:(1)把质量管理当成公司全员参与的活动;(2)在质量控制上高级管理委员会不能随便妥协,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3)明确公司目标,使其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能够通过落实质量方针实现既定目标,运用框架进行质量管理审计;(4)①马尔科姆?沃纳:管理思想全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08
依据事实进程过程管理,提供质量保证,在不同的部门同时进行质量改进;(5)大力倡导团队合作与贯穿组织的质量循环;(6)坚持有规律的QC培训与教育;(7)同时运用初级和高级统计技术;(8)对不同层次的以及所有工业部门Qc进行评价,并使这种评价扩展到日本所有的工业和商业领域;(9)政府的支持以及各种形式的全国性的Qc宣传活动,比如指定质量月,举办QC交流会以及成文Qc循环监督部门。
为了提高质量,石川馨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石川图,它是提高质量的最基本的方法,使用该图可以帮助管理者分析他们所负责的生产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生产和管理的成功。石川图的使用步骤如下:(1)识别问题;(2)画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框架图;(3)通过集体研讨找出位于每个主要因素之中的潜在因素;(4)再次仔细推敲每一个潜在因素;(5)突出最不可能或最优可能的因素;(6)通过收集数据检查最不可能的原因,分析并判断它对问题的影响程度通过上述步骤,企业就可以寻求找到导致质量问题产生的真正深层原因,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戴明的PDCA循环图的基础上,石川馨将全公司性质质量管理的程序细分为七个步骤:(1)确定的目的和目标;(2)确定达到目的的方法;(3)进行教育和训练;(4)实行工作。工作的实行不能靠命令和指令强制执行,而是要通过员工的自主性来进行:(5)核对实行的结构;(6)采取措施。石川馨认为质量循环起作用的重要前提是鼓励员工为实现终端顾客的价值增值而不断努力,并且他还认为应该允许员工自行决定怎样去建立和管理他们的工作环境,以示对员工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员工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和革新能力,鼓励员工尝试个人想法。
3.1.2野中郁次郎与知识管理思想
野中郁次郎(Nonaka,Ikujiro)在管理领域被誉为“知识管理理论之父”。他强调,日本企业的成功主要在于其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野中认为组织内的知识创新是螺旋上升的,他将知识转化的步骤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隐性到隐性(社会化);隐性到显性(外表化);显性到显性(组合);显性到隐性(内化)。④
一、隐性到隐性~社会化。从隐性到隐性的过程是指在社会中,通过学习、观察或者实践的方式将知识一点点的学到自己手中的过程,师傅带徒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①马尔科姆?沃纳:管理思想全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46714
程,徒弟通过自己对师傅一言一行的观察,从中不断地学习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加以内化的过程。
二、隐性到显性一外表化。从隐性到显性,是指将隐性的知识通过外在的形式进行输出的过程。外表化一般通过模拟的方式,使得成员能够说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
三、显性到显性一组合。从显性到显性,是指将外化的显性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如网络、面对面传授等方式进行整合。
四、显性到隐性一内化。从显性到隐性,是指将个人得来的显性知识进行系统的吸收,转化成个人隐性知识的过程。
21世纪是知识争宠的年代,日本也逐渐从信息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日本的经济也在许多方面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知识管理的思想无疑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没有知识的创新,任何智力资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野中郁次郎在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对丰富管理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1.3大前研一与企业战略思想
大前研一(KenichiOhmae,1943一今)是日本著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认为分析是战略思维的关键性起点,面对看起来是构成和谐整体或其中一部分的问题、趋势、事件或状况,战略思想家把它们分解成为几个部分,,然后在了解了这些部分的意义之后,他按照使其利益最大化的方式重新把它们组合起来。
一、实现战略的途径。大前研一认为实现战略需要四条有效的途径:(1)关注关键因素。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并不总是很容易的,基本上战略家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最富有想象力地仔细分析市场,以识别其中关键的细分市场,第二种方法是寻找市场上的赢家和输家的区别,并进行详细分析;(2)依赖相对优势。公司可以在许多领域建立起相对优势的地位,对产品及其市场的详细分析,可以为公司指出两三种可能的行动方案;(3)追求积极主动性。公司要得到这样的战略,出发点是质疑在行业或市场上那些指导经营方式的既定假设,看看是否可以改变竞争的规则,改变现状,从而可能获得独创的、有力的竞争优势;(4)战略的自由度。即使在同一行业或业务存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公司通过创新的广泛应用还是可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创新包括新市场的开拓和新产品的开发。所有行动方案设计市场的开发,特别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市对竞争对手未涉足的区域采用强有力的措施。
二、战略三角形。大前研一指出,任何经营战略结构都应考虑三个主要角色:顾客(Customer)、公司(Corporation)和竞争对手(Competitor)。大前将其称为“战略三角形”,这个“战略三C”中的每一个都是生动的实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目标。战略三角的第一个角色是顾客,大前研一指出,顾客是战略的核心,是企业价值的核心所在;战略三角形中的第二个角色是公司,大前提出:“基于企业的战略是功能性的,其目的是,在对于经营成功至关重要的功能领域中,使公司的实力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达到最大值";①战略三角形的最后一个角色是竞争对手,做到知己知彼,提高自身的质量,从而在价格、产量和成本方面占明显优势。
大前研一的思想富有创新,积极探索战略思维的艺术,并提出成功战略应该具备的思维,在更深的层次上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和无边界管理问题,观点新颖、独到,在此不做赘述。大前研一的著作与时代发展同步,他所讨论的问题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但从长期来看,他的一些观点过于时髦,也缺乏一定的现实性。
3.1.4上野洋一
上野洋一是一位心理学家,也是日本二战前许多领域的先驱。他推动了生产效率概念在日本的发展,上野坚信泰勒的观点,在“精神革命”中提到了高效率工作组织将减少冲突,并能促进工人与管理者建立更好的联系。通过像上野洋一这样先驱者的推动,泰勒主义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管理学界,也为之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上野洋一的职业生涯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1908年毕业至rJl919年,他以心理学家身份进行工作。在这个阶段的后期,他开始对产业效率感兴趣,将泰勒和其他人的著作介绍到日本。从1919年至IJl925年,他开始任产业效率顾问,访问过美国,与泰勒的追随者进行了交流。1925年至1J1942年期间,他建立了美国泰勒联盟的日本协会,参与国际活动,出版泰勒的有关著作。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他将精力放在他的学校一产业效率学校,同时继续他的写作和顾问工作。1948年,上野出版了《管理原理》,这本书是他一生在管理方面成果的集成。在书中他提出了3“mu”概念,即浪费(muda)、不合适(muri)和不平衡(mura)。
上野洋一不是第一个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介绍到日本的人,但是,在日本,他①杨柯.大前研一的企业战略思想阴.管理学家,2009(4).1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或许是最能真正懂得泰勒制的人。上野洋一对日本的贡献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国际交流方面,通过建立美国泰勒科学管理协会日本分会,他能够组织产业代表团去美国,邀请泰勒的著名追随者来日本为商业人士进行演讲。最为早期美国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倡者和解释者,为了该理论适应日本产业文化,上野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因此,他被尊称为日本“产业效率之父”,也被称为“效率运动的保护人”。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学概论》(IntroductiontoPsychology)(1914)、《人与企业的心理效率》(PsychologyofEfficiencyofPeopleandBusiness)(1919)、《企业控制》(ControlofEmerprise)(1928)、《工业管理》(IndustrialManagement)(1929)、《管理概论》(AnIntroductiontoManagemem)(1938)、《管理手册》(ManagementHandbook)(1939—1941)、《管理原则》(PrinciplesofManagement)(1948)。
3.2近代企业家管理实践及经营理念
一代代日本的企业家的管理实践及其经营理念使得日本的企业发展独领风骚。涩泽荣一的论语算盘论思想第一次在日本证实了道德与经济的合一思想,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哲学使他被誉为“企业管理之神”,索尼的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的管理实践体现了创新思维与团队精神,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家国情怀,将“阿米巴经营”落实到位的稻盛和夫,本田宗一郎的人才理念,精益化管理的丰田模式等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腾飞。
3.2.1涩泽荣——论语算盘论思想
涩泽荣一创办株式会社,这与他在西洋的经历有关,也与募集当地的农民充当步兵取得成功密切相关。回到日本后,涩泽荣一开始实施“合本主义"的试验,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但是也为株式会社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为日本“股份制’’的开端,以后第一国立银行的创建就是将“合股”这一思想运用其中。
涩泽荣一将“论语”和“算盘”联系在一起,这是道德与经济的合一,并从处世与信条、立志与学问、常识与习惯、仁义与富贵、理想与迷信、人格与修养、算盘与权利、实业与士道、教育与情谊、成败与命运等十个方面进行阐述。Ⅲ他指出,道德与经济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互为条件不可分割,不存在脱离经济的道德,也不可设①宋红报.新时期国人经典观念的转变与释读方法的多元化一以《论语》释读为例【D】.曲阜师范大学,2010
下载地址:93当代日本管理思想研究综述_图文.Doc
【】最新搜索
当代日本管理思想研究综述_图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中心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活动自查小结
两会授权发布
新理财通吧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
参观宋瓷博物馆的感想
国模晓婕2012.07.24
水闸安全评价报告编写参考提纲及水闸安全鉴定类别
2013年 中国移动 上岗认证传输线路题目(理论)
本文关键词:当代日本管理思想研究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3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