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论双因素理论在高校科研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1-15 16:26

  本文关键词:论双因素理论在高校科研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双因素理论 高校科研团队 激励管理 团队管理 团队成员 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创新团队 团队建设 赫茨伯格


【摘要】:以管理学的双因素理论为视角,尝试并探讨了双因素理论在高校科研团队激励管理中的应用。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factor theory of manage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and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double factor theory in the incentiv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化控制与智能仪器仪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测控专业递进式工程训练方法及其实践研究”(0834216)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汽车ABS/TCS分级智能控制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CSTC,2008BB2407)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实训方法研究与实践”(09-2-012)
【分类号】:C936
【正文快照】: 高校科研团队是高校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在科研队伍管理中推行的一种新的人才组织模式:是高校培养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团队的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研究与建立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探索激励科研工作积极性的有效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彭颖红;;试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林敏喜;杨贵方;;基于网络的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开放式管理机制探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张炳生;;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运行机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吴卫;陈雷霆;;谈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与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5 柳洲;陈士俊;;我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2期

6 李世超;苏竣;;大学变革的趋势——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J];科学学研究;2006年04期

7 黄健柏,张燕君;团队激励薪酬的运行机理及其在企业研发人员激励中的应用[J];矿冶工程;2002年01期

8 高杰;;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激励与企业管理[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黄玉清;;项目团队有效性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政,钟永红;需求层次的确定与激励措施的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吉第;;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行为科学简介之二[J];理论建设;1983年18期

2 陈家麟;关于企业奖金发放的两个管理心理学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1986年03期

3 吴增基;;“双因素理论”考证[J];管理现代化;1986年03期

4 任峻山,王正元,高在朗,李炜路;我国激励因素调查及对双因素理论的修正[J];管理世界;1987年04期

5 徐永林;谈谈思想政治工作批判地吸收行为科学成果问题[J];管理现代化;1987年01期

6 毕蛟;赫茨伯格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J];管理现代化;1987年06期

7 李三存;人们需求的特性在管理学中的应用[J];管理现代化;1989年05期

8 石新武;;谈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行为科学·代理人假说·信息经济学[J];会计研究;1989年04期

9 王丽;对赫兹伯格(Herzberg)双因素理论的检验[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10 刘德允;救灾式激励与企业管理[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郑全全;王婉飞;;旅游饭店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谢薇;;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机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陈海萍;;双因素激励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王忠英;杨发聚;;企业人才管理的探索[A];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钱敏;余猛;;顾客满意的双因素论初探[A];第三届中美质量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余胜宏;;企业员工群体力量激发刍议[A];上海烟草系统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崔恩颖;唐彦;;运用量化积分合理分配奖金在中医骨伤科的实施与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2005年“医院管理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郎巍;管理工作中的激励理论[N];中国航空报;2000年

2 荣格心理所 周矩;双因素理论和留人策略[N];重庆商报;2000年

3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 教授 陆红军;新世纪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18变[N];经济日报;2000年

4 西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N];中国企业报;2001年

5 郭伯华 王振朝;员工需求与企业激励战略[N];中国石油报;2001年

6 杨嫦娟;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7 ;心理因素与消费者购买行为(上)[N];中国纺织报;2003年

8 ;饭店优质服务的新思维(二)[N];中国旅游报;2003年

9 郭岩;让激励体系发挥最大的作用[N];中国企业报;2003年

10 孟凡珠;金钱激励员工要适度[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峰;《案例》:东科制罐有限公司——中小型企业营销策略初探[D];暨南大学;2001年

2 连天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激励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黄皓敏;中国银行开发区支行发展战略初探[D];暨南大学;2002年

4 曾过房;元宝山发电厂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李林;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创业期的期权激励制度[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刘晓东;三线军工单位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7 何伟;中学教师工作满意感的个案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俊;西部民营企业员工薪酬激励模式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9 顾康静;高校创新型教师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10 刘卿敏;LY医药公司员工激励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29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429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