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智库协同创新对茶企发展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智库协同创新对茶企发展的影响研究 出处:《福建茶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 智库协同创新 茶企发展 影响作用 茶叶产业
【摘要】:本文首先就当前我国茶叶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几种基本路径进行简要阐述,并就京津冀智库协同创新对于茶企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智库与茶叶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的可能性策略提出几点看法。当前我国茶叶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几种基本路径包括:茶叶企业的品牌化发展;茶叶企业的虚拟产业集群化发展;茶叶企业的文化转型化发展。京津冀智库协同创新对于茶企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为两点:一是有利于为茶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塑造提供知识助益;二是有利于为茶叶企业的国际化运营提供发展平台。京津冀地区智库与茶叶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的可能性策略选择在于:一是茶叶科技知识应用于茶叶产业的协同创新;茶叶产品向文化消费、国际化发展协同创新;茶叶营销与茶文化旅游融合的协同创新。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 enterprises several basic paths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think-tank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tea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s analyzed in detail.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on the possible strategy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think-tank and the tea enterprises. At present, several basic path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ese tea enterprises include:. Brand development of tea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industry cluster of tea enterpri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think-tan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 enterprises is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first, it is beneficial to provide knowledge help for build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ea enterprises; Second, it is advantageous to provide the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tea enterprises. The possible strategy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ink tanks and tea enterprises lies in:. The first is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 applied to tea industry; Tea products to cultural consumpti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The synergy innovation of tea marketing and tea culture tourism.
【作者单位】: 河北地质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创新人才集聚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HB12GL070) 2015年河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于环境正义的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问题研究”(SD151025) 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项目“京津冀智库协同创新的推进机制研究”(201601134)
【分类号】:C932;F721
【正文快照】: 进入“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时期,我国茶叶茶叶面临着“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发展机遇。当前在全球经济整合的过程中,国际上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在我国国内则表现为区域范围内产业集群的发展、流域或省域经济一体化、区域性品牌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粟本文,童雄才,王润龙;论中小茶叶企业发展对策与措施[J];茶业通报;2004年01期
2 陈奇志;茶叶企业创新[J];茶叶通讯;2004年01期
3 易东;;中小型茶叶企业无品牌战略探讨[J];茶叶通讯;2006年01期
4 张必桦;;我省中小茶叶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茶业通报;2007年04期
5 林佩瑶;齐桂年;;我国茶叶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进展[J];蚕桑茶叶通讯;2010年01期
6 王盛彬;杨江帆;陈松;;福建茶叶企业融资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年05期
7 黄吉武;办好产业化茶叶企业迎接市场竞争[J];茶业通报;2000年04期
8 王融初;浅析我省民营茶叶企业的形成和发展[J];茶叶通讯;2001年03期
9 谢德华;谈茶叶企业的生存之道[J];茶叶通讯;2002年02期
10 高水练,杨江帆,谢芬;略论茶叶企业的法制建设[J];茶叶科学技术;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惠衡;龚志华;肖文军;;中小型茶叶企业无品牌战略探讨[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建华;;奥运商机与福建茶叶企业关系纵横谈[A];第二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C];2007年
3 安明霞;;茶叶企业如何打造区域品牌[A];第二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C];2007年
4 袁小月;;论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雯俊;周跃斌;;茶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态势分析[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明一叟;;福建茶叶企业注册商标知多少[A];6.18项目茶会——福建名优茶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姜含春;;品牌文化和茶业品牌战略[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2006年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的茶叶企业[A];6.18项目茶会——福建名优茶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明霞;茶叶企业如何打造区域品牌[N];国际商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安明霞;茶叶企业如何打造区域品牌[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3 刘济坤;中国茶叶企业目前最需要什么?[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4 记者 瑚世博 实习生 王亚徽;我市开展茶叶企业整合工作[N];商洛日报;2010年
5 西部开发报 李懿;融资难 茶企遭遇成长的困惑[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6 记者 叶江;丽水37家茶叶企业获奖[N];丽水日报;2013年
7 记者 李春蓉;茶界专家提建议 茶叶企业话未来[N];雅安日报;2014年
8 蔡良绥;做大做强茶叶企业[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9 记者 李小龙;我市积极推进茶叶企业整合工作[N];商洛日报;2011年
10 方海源 陈丽莉;市国税局助推茶叶企业“走出国门”[N];黄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玉玲;茶叶企业核心能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王盛彬;福建茶叶企业融资顺序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董振雄;福建茶叶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司明凯;中国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刘剑;贵州省茶叶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3 童荣兵;基于DEA的茶叶企业经营效率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4 林佩瑶;四川省雅安市茶叶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武咸春;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6 赵雯俊;茶叶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聂楷峰;茶叶企业GAP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李丽;实现中国茶叶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共赢的博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29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42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