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5-03-01 17:11

陈大伟 上海创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外贸部

摘要:上海经济、教育、科研的持续发展及地域性法律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为本地域医护类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然而,受传统管理模式、中小企业起步较晚等因素的影响,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医护类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结合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指明其发展机遇与其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提高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医护类;中小企业;医疗;国际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推进,医护类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尤其是医护类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呈现的管理模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低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医护类企业的发展。因此,医疗类中小企业必须积极改革生产经营策略,加快国际化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有效克服医护类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障碍和问题,以便于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足与发展。

一、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理念落后,战略规划不足

较大型企业而言,医护类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量少,起步晚、所受市场冲击性强,在管理上多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的实现,而很少以系统性、长远性、整体性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规划,造成企业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目标,在进行周期产品开发后,缺乏新产品、新生产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知识产权理念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低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医护类企业所需技术、知识、信息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专利开发的需求度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医护类中小企业强化知识产权理念,但当下上海的一些医护类中小企业缺乏既懂医学又懂技术的专业人才、缺乏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且一些医护类企业考虑到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成本较大,往往不愿进行新产品研发。

3.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进出口结构受到挑战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我国医疗耗材虽能以成本优势继续扩大出口,但偶发的医疗耗材质量事件引发了国外对在“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使得医护产品出口受到影响,而为优化产品结构,我国退税率下调、低附加值出口费上升等影响了医用耗材的国际竞争力。从出口产品构成来看,我国医护出口产品主要出口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普通耗材,上海进多出少,且所进口产品技术含量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二、提升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把握宏观支持,制定发展战略

良好的法律、政策、制度环境是医护类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改革、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上海市政府、卫生部门等相关部门加大医护类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多项优惠政策、法律制度为医疗产业、医疗卫生服务、药物产业等医护类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应紧紧抓住此机遇,从国内外行业市场、企业实际出发,在实现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制定具有整体效益、长远意义的发展战略,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增加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资金投入等,尊重市场基础作用前提下,肯定行业、企业间的差异,确定新产品开发方向与方式,开发具有需求市场的新产品,以引领医护类产品发展,从而实现企业持续化发展。

2.强化对外联盟,推进研发进程

技术开发本身存在高投资、高风险、长周期特征,且医护类产品要求设备性能稳定、安全、有效,,所投入技术极高,而医护类中小企业在技术、科研、人才、资金等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医护类中小企业要开发新产品,开拓企业发展新领域,必须要依靠外界力量,依靠国内外先进企业,这就要求中小企业树立“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积极与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先进企业、国内外大型优秀企业进行合作,以获得部分核心技术,缩短医护类产品的研发进程,从而促使医护类中小企业掌握先进技术,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为开拓国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创造条件。

3.加大自主创新,打造优良品牌

上海教育事业、科研事业取得一定发展,这为医护类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知识、科研力量支持,且经多年发展,医护类相关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了一定基础。除此,在医疗卫生改革的刺激下,很多医院与企业的合作性加强;在此环境下,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可积极利用本地域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科研资源等优势,与高校、科研机构、医院等相关部门与机构进行合作,从高校中引进先进的计算机人才、设计人才等,联合科研机构进行专项产品开发、赢得专利,借助与医院的合作收集医护市场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根据所收集的市场信息调整产品开发结构,进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拓企业的消费市场。
   
同时,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国际医护产品市场上,一项新产品很难保持长时间的独占鳌头,一个企业投入大资金、花费大量人力与时间研发出的新产品往往在几个月后就会被同行们复制出来,不但不需要承担研发费用,复制产品的销售价格也会更低,以至于投入资金与时间研发的企业获利微薄。因此,企业要强调知识产权,坚持自主研发,新产品上市前及时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研发成果与知识产权。

4.发挥低端产品优势,加强市场管理

在将来一定时期内,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应积极抓住优势,适度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出口地域,以“薄利多销”策略赢得国际市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发挥自身优势,提高销售能力,需要注意以下着力点:

    第一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管理能力。医护市场容量、市场潜力、目标客户、竞争对手分析是企业制定销售政策的依据,医护企业的客户群体较为明确,最常用的统计方法有按医院等级分类、按医院床位数分类、按医疗机构类型分类等。统计出潜在市场后,企业应进行初步估测,通过实地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建立并修正预测模型。此外,及时有效的获取和传达最新信息也是企业提高销售能力的重要保证。

第二是分销渠道的开拓能力。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足够能力去建设属于自己的销售网络,而且国际市场上也很难形成能够覆盖各类医护产品、服务的分销体系。目前,有不少这类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尤其是与海外客户的关系只是单纯的协议合作,缺乏对医护企业的长期忠诚,一旦国际市场产生变化,如合作条件弱于竞争对手等,就有可能导致客户“出卖”公司。医护类中小型企业在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时,应当注意:①企业与分销渠道应建立有别于普通协议的合作关系,使合作渠道与企业共同承担市场风险;②在固定的市场区域,可以适当减少分销渠道的数目,培养骨干分销渠道,使分销渠道觉得自身与企业的合作帮助了自己成长;③当分销渠道意识到与企业的合作是双赢时,对企业竞争对手的抵抗能力必然会大大增加,使企业渠道顺畅,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做好分销工作。

5.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实行多元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应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以不同方式赢得国内外市场。如医护类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不强,资金、技术方面存在不足,但常规性设备较多,且技术稳定、市场稳定,在生产中,可选择单项产品进行生产,在某一或某种产品上形成规模效应,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以质取胜的市场环境下,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应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战略,并为客户提供全面化、个性化的服务,让客户在购买产品时、产品后记住产品标识,提升企业的外在形象,进而降低医护类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人才、技术、信息是企业将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医护类中小企业应积极关注人才的培养,以教育培训、对外学习等方式进行本土人才开发,以引进、利用等方式吸纳外界先进人才,以激励、绩效等方式提升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为企业发展储备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实现人力资源效能。

三、结束语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海医护类中小企业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要开拓其需求市场,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必须充分借助宏观经济、政策、法律环境优势,并以对外联盟、成本策略、品牌策略等途径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扬长避短,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比较优势。而只有如此,医护类中小企业才能实现优势发挥的同时,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世界经济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施卫华.医改新政引发全球资源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J].广东经济,2014(3)

[2]蔡天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前景[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12)

[3]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旺盛[J].上海医疗器械简讯,2009(8)



本文编号:15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5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f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