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现状分析及解决途径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关键词:志愿服务事业;现状分析;解决途径
一、长春市志愿服务事业现状
根据我国志愿者发展的基本情况,我们同样将长春市的志愿者服务情况分为四大部分来展开调查。我们通过对政府、社区、学校志愿者组织以及民间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和成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从涉及的活动、服务人群、志愿服务制度现状等方面对长春市志愿者服务现状进行考察。
(一)社区志愿者组织
长春市社区志愿者组织隶属于民政部,它的各级组织都与相应的民政部门联系在一起。不过是它的基层是与街道居民委员会联系在一起的,并接受相应组织的领导,居委会属于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虽然社区志愿者组织从属于民政部门,但是其志愿者来源十分广泛,主要有自发参与社区内的居民,,其次包还包括与街道办合作的大学生志愿者、武警战士、热心企业员工、热心单位员工、专业社工(如医院参与志愿服务医生护士)、专业专家团队(如专门聘请的心理咨询师等)。该部分志愿者的特点是,流动性大、人员组成情况复杂、松散、组织性差。其服务对象也比较单一,主要就是针对社区内部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由于街道办事处以及本社区居民对于志愿服务对象的情况比较容易了解,因此人员较为固定,易于管理。
社区活动一般来说规模较小,具有针对性强、活动面窄、知名度小、灵活度高等特点。以长春市朝阳区惠民社区为例,社区街道办会以母亲节、儿童节、春节等节日为契机,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举办活动。活动形式一般为:捐款、生活护理、心理咨询、评比等方式。
通过对长春各大社区的走访,我们了解到,各个社区举办活动的水平差异很大,一些重点社区活动形式新颖而且能对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而有些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则相对单一,影响力很小。此外,社区志愿者机构一般都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其组织及网络不如青年志愿者组织规范和紧密,但其自主性较强。社区志愿服务更多地体现了自发性、个体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等特点。
由于这部分志愿者成员组成复杂且独立性很强,所以这些志愿者均不由社区进行管理,社区只负责给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平台与机会并对志愿活动进行宣传与倡导,活动则是由街道办负责人与当次活动负责人共同组织完成。目前开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的地方,大都制定了有关章程和管理办法。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类志愿活动一般没有专项的资金,而是从党建经费、政府拨款中提取,还有部分是来自于民间捐款,资金来源不固定。而且大多数的社区未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管理的体制
(二)高校志愿者组织
大多高校志愿者组织隶属于学校团委,学校团委则与各学院团委联系在一起,从属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一般来说,各大高校的志愿者组织是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学校团委具体指导的学生群众性志愿服务组织,由学生自发组织产生。
该类组织的志愿者来源较为单一,即由学生和小部分老师组成。志愿者组织的组织性很强,其成员一般通过选拔产生,而且有固定的管理人员,开展的活动会由成员的专业性质而设定。其服务的对象相对丰富,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偏远地区儿童、特定场所的需要帮助的人(如医院病人)、还有场馆服务对象等,该类服务对象根据活动类型而分类。
高校志愿活动的规模一般较大,有校级活动和院级活动之分。院级活动涉及人数少、针对面相对较窄、举办频率高;而校级活动规模大、周期长、参与范围大。高校志愿者活动项目结合了大学生的特点,能够发挥高校学生能力强、知识丰富的长处,一般常见的活动有:支教、支边、集中捐款、环保公益活动等。除了高校内部举办的活动之外,高校内部志愿者组织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大型活动志愿者组织也都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联合举办或参与志愿活动。
高校志愿者组织一般也制定了有关章程和管理办法,并符合学生组织的一般特点;除此之外,部分重点发展的志愿者组织实行了注册会员制,各个组织收集数据并上报至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统一进行登记注册,并颁发注册志愿者证明。
资金来源方面,一般从学校或者学院活动经费中提取,部分是学生自筹和外界赞助。组织对志愿者的物质激励较少,一般采用奖状证书等方式进行精神鼓励。
(三)民间组织志愿者
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很明显,志愿服务组织若没有进行注册登记,所开展的一切献爱心活动都是非法的。而很多小型的民间志愿者自发组织不符合登记注册的条件,因此,这成了这类组织发展的瓶颈之一。
该组织志愿者来源广泛,有各个领域富有爱心的人,具有社区志愿者的特点。志愿者服务的对象也相对丰富,同样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偏远地区儿童、灾民(特别是重大灾害之后)等,具有高效志愿者服务对象的特点。
民间志愿者组织活动一般针对性很强,而且活动内容一般符合创建组织的初衷。该类组织活动一般分为两类:一般志愿活动和突发事件志愿活动。
一般志愿活动:以长春市心语志愿者协会为例,举办活动包括,公益宣传、残疾人相亲会、心理咨询等活动。这类活动的特点与高校志愿活动的特点相似,但是活动范围更广、内容更为丰富,且活动内容一般不受限。
突发事件志愿活动:如汶川地震、雪灾等重大灾害,民间组织一般会迅速召集志愿者支援前线,反应迅速。
合法的民间志愿者组织都会在民政局进行登记注册,一般无政府背景。民间志愿组织一般拥有自己独立的管理体系,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发展的时间较短,导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部分小型组织参与的人员数量少,成员流失严重。在资金来源和志愿者激励方面,成员自筹或组织捐款是资金的主要来源,而这些资金绝大部分被使用在志愿活动中,很少拿来激励志愿者。并且该类组织理论上采用下而上发起、自下而上发展模式,较接近于西方志愿组织的发展模式,但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很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
二、志愿者服务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由以上对长春市志愿者服务事业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志愿者服务事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虽然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志愿服务在我国已逐步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公众基础、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和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宏观环境的局限(我国志愿服务的各种规章制度还很不健全,志愿者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和志愿服务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下面主要对长春市志愿者机构自身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人员管理和激励问题
通过我们调查发现,大多数志愿者组织尚未建立良好的志愿者人员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志愿者虽然通常情况下,志愿者应该是带着不求回报的心态参加到志愿服务中,但在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只有13%的受访者认为志愿者做志愿服务工作应该默默无闻、不求回报,大多数志愿者还是希望能有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激励。不过, 在志愿者的服务过程中, 志愿服务项目的组织机构常常不能给予志愿者应有的或期望的激励;由于经费紧张, 组织机构承诺要给予志愿者纪念性物品也经常不能兑现, 使志愿者的美好愿望落空。大多数志愿服务机构, 在工作中 不够重视和关注志愿者的权益和感受,大大打击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因此,为了保持志愿者服务的激情,首先,在招募志愿者的过程中,应选拔那些具有良好动机的自愿者。其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志愿者服务工作看成劳动交换的过程。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某一方面的收获,这样对志愿服务起到了的推动作用。根据我们的数据调查研究显示,相当大的一部分群体希望获得证书、表扬,或帮助自己能够更好找工作等等。所以,如果提供合理的激励,更能激发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意愿。当然,目前很多志愿者组织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激励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我们可以进行改进,根据不同志愿者的意愿提供不同的激励措施,如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奖励。
(三)志愿者保障体系不健全
由于组织者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理解认识的偏差, 目前还未能为志愿者提供有效的保障。不少自发的志愿服务组织虽然被有关机构、部门批准或认可, 但在服务项目、骨干培训、队伍建设等方面获得的支持和帮助十分有限, 有的甚至得不到任何帮助。并且, 资金短缺一直是国内志愿者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大型赛事或大型活动中, 难以预想的事情时常发生,志愿服务组织者在工作协调、衔接上经常会出现漏洞, 在对志愿者提供餐饮、交通等保障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很有必要。
首先,志愿组织应考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交通、安全、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为志愿者提供有效的保障。如提供部分保险费用、帮助志愿者承担意外事件带来的影响等。虽然这笔费用相当的昂贵,但是能够对志愿服务事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当然,健全的保障体系需要政府部门和志愿者组织的共同作用,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志愿者组织建立起合理的保障体系,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四)资金短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资金短缺是志愿者活动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对志愿者服务活动不够重视,给志愿者组织机构的资金支持太过单薄,甚至一些小型的民间志愿者组织活动开展根本就没有政府的财力支持,只能通过募捐或者拉商业赞助获得资金。但筹集的资金毕竟有限,这也是很多民间志愿者组织存活不长的一大原因。当然,资金短缺与志愿者组织内部财务管理也有关系。很多志愿者组织并没有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管理资金,组织资金未充分利用,导致活动的进行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低。
因此,要解决资金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志愿者组织机构的财力支持此外,志愿者机构也可以充分调动其他资金渠道。通过问卷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人对于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植入商业性广告持肯定态度,认为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如果组织管理人员充分协调利益,商业赞助可以成为组织发展坚强有力的资金后盾。
(五)志愿者流动性大
目前,许多志愿者组织机构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志愿者服务人员流动性太大,不便于工作的安排和人员管理。在大多数志愿者组织如各大高校的志愿者组织、民间的部分志愿者机构中大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学业的繁重和就业的压力往往成为他们不坚持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主要原因。而民间志愿者组织的非大学生服务人员由于工作家庭等因素,也导致了志愿服务人员较高的流动性。
针对流动性问题,志愿者组织机构可以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渠道,保证在人员流动过程中人数的稳定性。如可以与志愿者签订固定期间的服务协议,如果志愿者遵守协议并完成服务工作则给予一定奖励,如其违约,则需承担一定的后果。这样,便可以很好避免在一定时期内,志愿者突然终止服务,降低服务工作质量的现象。
三、结语
尽管我们这次是以长春市为例来研究志愿服务事业的,但是其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全国的志愿服务事业情况,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其他地区的志愿者组织中也同样存在。因此,除了宏观情况方面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之外,以上问题的解决途径同样适用于全国范围。所以,志愿者组织机构内部首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其自身问题,结合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宏观政策的完善,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郭建伟.关于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若干思考[J].青年思考,2007(3).
[2]徐柳.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J].学术研究,2008(5).
[3]赵剑民.作为文化时尚的志愿服务及其组织机制—兼论志愿服务事业的长效机制[J].学术论坛,2010(1).
本文编号:16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