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认知距离与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23:32

  本文选题:认知距离 切入点:知识转移 出处:《求索》2012年11期


【摘要】:本文认为组织间知识转移过程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认知距离,不同的认知距离对知识转移绩效有影响。在构建认知距离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模型基础上,通过模型分析,本文认为,当认知距离过小时,不能引起知识转移行为;当认知距离过大时,组织无法弥补组织间的知识势差,从而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负向影响。
[Abstract]: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mong organizations is cognitive distance. Different cognitive distances have an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transfer.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a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distance and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distance and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 through model analysis. When the cognitive distance is too small, the knowledge transfer behavior can not be induced, and when the cognitive distance is too large, the organization can not make up for the knowledge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s, which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湖南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1YJC630190)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1B071) 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ZK3060)
【分类号】:C93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先华;郭际;胡汉辉;;技术联盟企业的认知距离、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3期

2 徐金发,许强,顾惊雷;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模型[J];科研管理;2003年02期

3 周晓东,项保华;企业知识内部转移:模式、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庆国;徐青;廖振鹏;张彩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叶娇;原毅军;;跨国技术联盟中文化差异与知识转移绩效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0期

3 曹兴;徐焕均;刘芳;;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4 丁容;陆伟刚;;基于ISM模型的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财经;2010年02期

5 原毅军;耿殿贺;;中外企业联盟中本土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倪渊;林健;;知识型团队内部知识转移与团队绩效的关系[J];工业工程;2011年03期

7 林山,蓝海林,黄培伦;企业知识的特性及其管理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1期

8 那一沙;夏军;;需求开发的知识转移模型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7年02期

9 窦军生;李生校;邬家瑛;;“家和”真能“万事”兴吗?——基于企业家默会知识代际转移视角的一个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10 杨蕙馨;李贞;;集群内知识转移要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方伟;;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刘元芳;;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灵魂[A];第三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宇;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学军;企业并购中的知识转移与知识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韩明华;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姜毓锋;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惠峗;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贞;企业知识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许广;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与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宋娟;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鹏;R&D联盟知识转移风险识别及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充;高校知识转移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唐珊珊;社会资本、跨单元知识转移与相关多元化企业技术创新绩效[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永飞;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小梅;基于知识转移和知识创新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寒冰;基于社会网络的个体层面知识网络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于佳;创业团队成员信任对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姝;基于博弈论的知识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茜;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扩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文静;基于网络动力学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知识转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元利兴,宣国良;知识创造机理:认识论——本体论的观点[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6期

2 左美云;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J];科学决策;2001年03期

3 陈菲琼;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知识联盟的知识转移层次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2期

4 王润良,郑晓齐;非正式团体: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J];科研管理;2001年04期

5 余光胜;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下)——企业知识理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03期

6 王开明,万君康;论知识的转移与扩散[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磊;周和荣;廖建桥;;知识转移视角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8期

2 吴洁;刘思峰;施琴芬;;基于知识供应链的知识创新与转移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2期

3 张睿;于渤;;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5期

4 唐炎华;石金涛;;我国知识型员工知识转移的动机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5 张锦宏;姜骞;;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数理模型[J];中国商贸;2010年04期

6 蔡新霞;;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联盟企业知识转移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张海涛;马静;钱丹丹;;知识转移视角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8 程铁信;陈美;;项目管理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0年12期

9 张克英;黄瑞华;;伙伴机会主义行为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年04期

10 张志勇;刘益;;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双网络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守明;张志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带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2 张雪;张庆普;;基于可拓方法的合作创新知识转移主体的风险分析与评价[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汪克夷;牛娉;;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4 刘益;刘婷;;制造商控制机制使用与零售商的知识转移——渠道关系持续时间的影响[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郑秀榆;张玲玲;马俊;石勇;;团队知识转移与共享“搭便车”行为的激励机制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郑秀榆;张玲玲;;基于知识位势的组织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原长弘;周林海;;产学研合作的知识转移效率的测量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刘炜;;组织知识管理绩效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袁胜军;黄立平;;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评价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关璇;“知识转移论坛”力推莞港合作[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董克伟;世行认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须提速[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联合包裹精确掌控奥运物流[N];国际商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辰;企业级一体化是大势所趋[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苗燕;全面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需加速[N];上海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勇;信任视角下研发外包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肖小勇;基于企业网络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张永宁;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创新网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金晶;企业技术联盟中知识转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那一沙;需求工程的知识转移模型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高忠仕;知识转移、知识搜索及组织学习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杨波;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机制与效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魏静;基于复杂在线网络的知识转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陈耘;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方刚;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龙;知识传承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丹;体验深度对“企业—顾客”导向型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文静;基于网络动力学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知识转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磊;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绩效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张丽娜;特许人对特许加盟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6 杨晓;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0年

7 信妍;基于关系质量的IT外包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宁红英;供应链企业间知识转移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崔波;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内部知识转移效果评价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桐;商业伙伴信任与知识转移:若干因素的中介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0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60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