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创新气氛概念的讨论与界定
本文选题:创新气氛 + 本质观 ; 参考:《科学学研究》2008年02期
【摘要】:在回顾创新气氛概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主观型和客观型创新气氛本质之争的理论原因,并总结了创新气氛的定义、维度分类、主要量表,以期澄清当前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困惑,促进国内有关创新气氛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climat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heoretical reasons for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novation atmosphere, and sums up the definition, dimension classification, main scale of innovation climate. The aim is to clarify some theoretical puzzles in current research and to promot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novation climate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672072) 上海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重点课题(056921005)
【分类号】:C9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宣;;货币需求、货币供应与货币供应量[J];经济研究;1989年04期
2 吴凤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跨世纪的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1994年06期
3 王泓远;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当代财经;1995年12期
4 王传林;分配关系如何适应公司制的需要──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体会[J];经济评论;1995年01期
5 汤新华;邓小平的科学技术观浅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年03期
6 赵刚;“货币调控与银行体制改革”研讨综述[J];上海金融;1995年12期
7 刘红梅;浅议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本质观 价值观 进步观[J];柴达木开发研究;1995年01期
8 阎];台湾企管专家王义信先生谈大陆三资企业干部培训之道[J];台声;1995年03期
9 盛松成;关于货币定义的几点意见[J];金融研究;1996年06期
10 张馨;“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关系析辨[J];财政研究;199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顾祖钊;;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历史范畴的二重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全国人学研究主要论著索引(1997年1月-1998年6月)[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戴维新;;邓小平领导理论的精华——两个独创性的时代命题[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4 董晓峰;史育龙;张志强;李吉均;;都市圈理论的基本框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郭垒;;自主论、还原论和计算主义[A];全国第四届生物学哲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5年
6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少华;教育政策研究:现状及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张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 孟晓东;中小学教科研,小心“偏差”[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岳有堂;领导本质探析[N];兵团日报(汉);2004年
5 林边;国际STS领域的重要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方立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界说和形成[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方立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孙以楷;存在与超越[N];光明日报;2005年
9 陆建华;开拓道家哲学研究的新领域[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崔存明;主体思想范式的消解与杂家研究方法的重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志光;民办教育观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郭邦俊;高等教育评价观念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应根;美善合一[D];安徽大学;2002年
4 杨来歆;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国家权观的继承与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谢建军;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管理思想及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蔡燕;论语文教育文化本质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瑞祥;关于教科书分析与评价的理论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9 褚春元;《庄子》思想的诗学解读[D];安徽大学;2004年
10 刘德定;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17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817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