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四川大学977管理学_管理学范式理论述评

发布时间:2016-12-12 14:13

  本文关键词:管理学范式理论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历史 >> 管理学范式理论述评


第 28 卷第 6 期 2006 年 6 月
中图分类号 : F270 文献标识码 : A

外国经济与管理 F oreign Eco no mies & M anag ement
文章编号 : 1001 4950( 2006) 06 0001 10

Vo l 28 No 6 Jun. 2006
管理学范式理论述评
罗 珉
( 西南财经大学 工业经济研究所 , 四川 成都 610074)



要: 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研究管理学范式理论对于推动管理学走向成

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管理学范式的含义、 范式理论 、 管理学范式的论争焦点 , 提出了管理理论范式的分类标准。 关 键 词: 管理学; 范式; 范式理论; 理论范式 ; 方法论范式

管理学范式理论属于基础工具理论的范畴, 而基础工具理论研究的深度如今已经成为衡 量一门科学成熟与否的标志。然而 , 在基础工具理论研究方面, 与大多数其他学科相比 , 管理 学只能算是刚刚登上历史舞台 。 可以这样说, 从 20 世纪下半叶开始 , 管理学基础工具理论 研究才进入起步阶段。 一、 管理学范式的含义 在今天的管理学研究中, 范式 一词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范式的英文 Paradig m 一词源 自于古希腊文 Paradeiknunai , 其原意是 共同显示 ( show side by side) 之意 , 15 世纪转为拉 丁文 Paradeigm a , 由此引申出范式、 规范( no rm) 、 模式( pat t ern) 和范例 ( exemplar) 等含义。 严格地说, 学术研究中的范式这个概念来源于技术科学 ( t echnolo gical science) 的技术范 式( t echnolog ical paradigm) 。范式在技术科学中是指解决特定工程技术问题的模式( models) , 或者说范式是用以识别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approach) 的。技术范式的定义是 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 。根据技术范式解决问题的 常规 活动模式就是技术轨迹 ( t echno logical t rajecto ries) , 它是由技术范式所隐含的对技术变化方向做出的明确取舍所决 定的。一般来说 , 技术范式有强大的排斥效应 : 工程师以及他们的工作努力和技术设想都聚集 于某些相当明确的方向, 所以说, 他们对其他技术可能性是一无所知的。 科学研究中所指的 范式 是由美国哲学家、 科学史学家、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 S. 库恩 ( Kuhn, 1959) 率先在 必要的张力: 科学的传统和变革 一文中使用的一个术语 。而后, 库恩在
收稿日期 : 2006 03 08 作者简介 : 罗 珉 ( 1954- ) , 男 , 西南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导师 。
[ 1]

1

构造其关于科学革命的理论时, 把 范式 作为其科学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中心概念。 在库恩的理论体系中 , 范式 作为一个关键性概念并没有被套上某种明确的单义性解释。 库恩本人从未对 范式 做过明确的单义性解释。库恩 ( 1970: 181~ 182) 认为, 科学对事实的观 察和说明总是 要通过现存的 范式 或理解框 架 ( fr am ew or ks of understanding) 来展开的。 范式是科学的构成要项 也是自然的构成要项 , 因此, 范式对科学之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 2] 等同于观察和事实 。 在 科学革命的结构 一书中 , 范式 成了库恩手中的魔术棒, 范式 时

而代表科学家们共有的 传统 ; 时而是指 模型和模式 ; 时而又被说成是 共同理论框架 ; 时 而又被称为 信念网络 ; 时而意指 神话 ; 时而又指科学成就、 工具等等。 要问这个词为什么 没有索引 , 我总是说 , 这条索引只能是 范式, 第 1~ 172 页 处处可见 。[ 3] 不过 , 在 科学革命的结构 一书中, 库恩 ( 1970: 10) 本人还是清楚 范式 的基本含义的 : 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 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 包括定律、 理论、 应用以
[ 2]

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 为某一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 。 我们认为, 在库恩看来, 通常意义上的范式是 一个时代提供给社会参考的、 在典型问题及 其解决方法方面被普遍认识的科学成就 。范式是由从事某一特定学科研究的科学家们在这 一学科领域内共有的世界观、 共识和基本观点构成的。其本义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 [ 3] 及其演进方式。 也可以是坚强的信念网络 概念的、 理论的、 工具的和方法的 , 等等。范式 指 某些公认的实际科学实践的范例, 包括定律、 理论、 应用、 仪器。这些范例是一种模子 , 从中 产生具体的、 连贯的科学研究传统 。
[ 2]

在管理学理论研究中 , 意大利管理学家乔万尼 多西( Dosi, 1982) 最先提出了 技术范式 和 技术轨迹 的概念。在乔万尼 多西看来 , 一种技术范式可以被定义为一种 观点 , 一系 列程序, 以及一种关于 相关问题 和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特定知识。而技术轨迹可被称为 遵 循技术范式发展的方向 , 它是指在选定技术问题的思维模式( 即技术范式 ) 指导下做出技术努 力和解决问题的方向 , 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更具体地说 , 一种技术范式就是解决那些主要技术 问题的 ( 一种) 模型 和一种 模式 , 而这些又是建立在一些来源于自然科学和重要物质技 术的重要原理基础上的。这样 , 技术轨迹就被定义为 解决 正常 问题的行为模式 ( 即过程模 式) , 而这样的模式又是以一种技术范式为依据的 。多西认为 : 工程师以及他们所在的组织 机构的努力和技术想像力都聚焦于一些相当重要的方向 , 而同时对其他技术可能性 视而不 见 。 [ 4] 新的技术变革可以发生在业已存在的技术范式下, 但激进式改革也同样会发生 , 并导 致新技术范式的建立。这种现象所揭示的中心问题是 : 在科学 技术 制度和社会因素在任何层次上都共同发挥 选择机制 的作用。 生产链上, 经济力量与

乔万尼 多西在后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发展了管理学技术范式的理论。多西 ( 1988) 认为 , 技术变革模式相对有序的特征通常是用技术知识范式积累的本质来解释的。根据多西对有关 组织技术变革的文献所做的研究 , 在一种技术范式建立之前, 改革 性研究的不确定性最大。 然而 , 即使是在 正常的 技术研究 ( 相对于为建立新技术范式而进行的 非同寻常的 技术开 发) 中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这样一来, 正如任何给定事件的特殊行动后果一样 , 可能发生 的事件仍然是未知的。 之后, 随着已经确立地位的技术范式对技术发展的限制 , 就有可能对 公司、 产业和国家改革活动的可能模式进行预测, 技术研究的不确定性就会慢慢降低。应当注 意的是, 技术知识( 或者说潜在学习过程 ) 积累其本质就是技术变化模式的重要源泉。技术知 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客观物质, 比如机器。同样 , 技术革新就是通过把新知识应用于客观物 2
[ 5]

质或者对新知识进行物化来实现的。 在技术范式的形成过程中, 技术知识和技术学习与发展 过程的某些方面被制度性地共享, 并有助于界定技术范式。例如 , 原型 ( prot ot ype) 问题的解 决模型规定了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 而像有关 市场需要什么 这样的观点则已经成为技术界 的共同观点 ( Dosi, 1988) 。如果对制度的定义很广 甚至将组织机构也包括在内的话 , 那 么就会像多西所论述的那样, 一种范式的经济开发和复制同样需要通过组织机构( 如学校) 来
[ 5] 培训未来的实践者 。

[ 6]

按照管理学家们的解释, 知识的发展一般是遵循一定的路径 , 会形成一定的理论范式。在 既定的范式中, 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务问题的解决往往是沿着既定的路径。 但是, 管理学 家们对于组织及其管理范式的性质和种类持不同的看法, 对各种范式的性质还存在争论。形 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立场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由此形成了对管理学范式的 多元解释。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 H . 伊戈尔 安索夫 ( Ansof f, 1987) 指出 : 范式是关于研究对象的 假设和事实的理论体系。[ 8]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教授肯尼斯 D. 贝利 ( Bailey , 1994) 认为 , 范式 这个词用在社会科学中就是指观察社会世界的一种视野和参考框架, 它由一 整套概念和假设所组成 。 美国堪萨斯大学战略管理学助理教授文森特 L . 巴克和管理咨 询顾问马克 A . 穆恩 ( Barker 和 Mo ne, 1994) 认为, 范式 是一套明确的或不明确的规则或规 定, 它界定了人们的思考和行动范围以及如何在有关领域中获得成功 , 并又指出 所谓的成功 是指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们可以把范式看成是一个 生理性过滤网 , 透过范式来理解组 织及其管理世界。巴克和穆恩强调范式的存在说明了竞赛以及相关游戏规则的存在。竞赛明 [ 10] 确体现了 界限 和 游戏规则 这两个范式的重要特征。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 F. 德鲁克( Drucker, 1999) 在 论 21 世纪管理的挑战 一书中指出, 所谓的 范式 是指像管理学这种社会科学关于 现实的基本假设 , 它们通常为学科领域的学 者、 撰叙者、 教师以及实务工作者下意识地持有 , 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表述被包含在学科中 的东 西。因而, 它们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设想的现实 。它们决定了学科认定的 事实 , 实际 上是指学科认定本身的一切 , 并 在很大程度上 也决定了 被忽视或视为麻烦的意外而被置于 不顾的部分 。 事实上, 德鲁克的范式定义与库恩所认识到的 意会知识 或 隐性知识 ( t acit know ledge) 比较类似。库恩认为, 在科学研究中只凭方法论是不够的 , 科学家还需要一些只可意 会、 不可言传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库恩( 1977: 319) 后来在 再论范式 一文中解释道, 科学 史学家不能只用共有规则来说明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所有研究行为, 科学家还需要更多的意会的 [ 12] 直觉知识来指导研究实践 , 共有的成功范例可以发挥规则所没有的作用。 在管理实践中, 一般现存企业是在已有管理知识范式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寻求管理变革 或改进管理的。而新企业和新技术往往会带来导致知识跳跃式发展的新范式。如果一种新技 术的背后有全新的知识范式( know ledg e paradig m) 作为支撑, 那么将对已有的管理理论、 技术 和能力构成威胁。 按照库恩的标准 , 管理学范式是划分管理科学共同体的标准 , 不同的范式决定管理学发展 的某一历史时期 , 而某个特定研究方向或领域内所特有的共同世界观、 共识、 基本观点、 基本理 论和方法等则形成管理学家群体。这个共有的范式使他们对于什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何 解决问题、 如何评价管理实践活动等等 , 都形成了基本一致的标准。正如德国著名科学史学 家、 柏林理工大学( T echnical U niversit y, Ber lin) 哲学系教授汉斯 波塞尔 ( H ans P oser) 所说 3
[ 11] [ 9] [ 7]

的那样, 范式决定我们的着眼点和应该提出哪些问题, 同时还决定如何回答所提出的具体问 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 没有范式 , 便没有科学。因为范式是理论化的坐标或罗盘 ,
[ 13] 以此坐标为座基才有可能对某一研究范畴进行归类与规范 。

因此 , 从这个意义上说, 管理学范式是一种世界观 , 是管理学最高层次的方法论。管理学 研究就是在一定的范式指导下观察组织及其管理对象 , 收集并分析资料, 检验假设和发展管理 学知识的过程。 应该注意, 管理实践问题是作为实验科学和经验科学的管理学知识的助推器。不管是管 理理论和实践问题, 它们的提出与解决在不同程度上都依赖于管理实践活动。管理学知识总 是沿着 提出问题 分析与解决问题 提出新问题 分析与解决新问题 的循环轨迹丰富 与发展的。管理学的进步应该被看作从管理实践问题的提出到实践问题的解决这样一个过 程。随着管理学的不断进步, 管理实践问题的深度也在不断加大。 二、 管理学范式理论概述 管理学理论研究者往往把管理学理论范式( theoret ical par adigm ) 与方法论范式 ( method o logical par adigm) 统称为范式 , 将研究范式的学问称为范式理论 ( paradigm theory ) 。管理学 范式理论是管理学方法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它主要从科学哲学角度探讨与管理学学科体系和 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 , 即指导管理研究的原则、 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 方法等问题。 管理学范式理论不同于管理学理论范式 , 前者是工具理论, 它只涉及科学发现与检验的逻 辑及规则 , 但不涉及具体的管理事实; 后者则是包含经验事实的实质理论。管理学领域之所以 存在不同种类或学派的管理学理论范式 , 是因为建构管理理论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论范式存在 差异。实际上, 这些理论范式与方法论范式为数众多, 都是从特定的视角和层次审视和分析管 理问题。作为管理学范式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论范式是管理的最基本理论问题 , 它们包括管理学理论范式、 管理学方法论范式或者各种范式的研究方法。由于管理学范式理 论在管理学理论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 并且在近几十年间迅速发展 , 因此对它进行专门 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管理学方法论范式是指研究管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 , 是人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是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 从哲学层次归纳出来的研究成果规范。从这个角度看, 方 法论范式起着传承前人研究方法的作用。因此, 管理学方法论阐述的是管理学科学研究工作 的基本原则、 途径和过程 , 而管理学研究方法则是指研究管理问题所采用的具体做法。 管理学范式理论是以管理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所以既有 元管理学 ( met am anagement ) 的性质, 又具有科学哲学的性质, 它是一个与本体论、 认识论和方法论相联系的独立学科。管 理学范式理论与管理学之间呈现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 既互相作用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它 们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表现为管理学范式理论为管理学提供了一般原理和概念构架 , 而管理学则为管理学范式理论提供概念、 方法和材料这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 管理 学所强调的是对特殊现象的观察, 根据事物的作用方式 ( 即自然规律和人类行为规律) 对它们 进行分类 , 而管理学范式理论所强调的是一般法则和方法论。 我们认为, 管理学范式理论对于管理学家极为重要 , 是他们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和建立研 究管理学方法论的思想基础, 管理学范式理论是对管理学的理论和事实所进行的方法论概括。 4

管理学范式理论为管理学家提供了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评价标准、 方法论和方法。管理学可 能只注重对组织及其管理本身的观察和实验 , 但要对观察和实验结果与事件进行解释, 就离不 开管理学范式理论, 因为管理学范式理论能为它们提供理解的概念、 方法论、 工具和逻辑 , 使其 上升为管理学理论范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 , 管理学范式理论是以管理学知识为对象, 研究管理学的基础和方法、 管 理学体系的结构层次、 管理学发现的逻辑、 管理学发展的模式、 管理学的真理性以及管理理论 转化为具体管理技术的机制的一个科学哲学分支。管理学范式理论也不完全等同于研究方法 或具体技术, 它是对研究方法的系统研究和评价。随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 展, 管理学范式理论研究逐渐脱离管理学和哲学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成为了一门介于 管理学和哲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 , 管理学范式理论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是探讨 应当从谁的 角度来看待组织及其管理问题 的本体论视角( ont olog ical perspect ive) , 由此所形成的视角 往往是组织间的视角、 组织的视角、 团队的视角或个体的视角等 ; 二是探讨 如何认识组织及 其管理问题 的认识论视角 ( epistemo logical perspect ive) , 由此形成了 多元化的管理理论流 派, 或者说是认识论视角的 管理理论丛林 ; 三是探讨 如何改造组织及其管理的世界 的方法 论视角( m et hodolog ical per spectiv e) 。事实上, 这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都形成了还原论与整体 论、 机械论与有机论、 构成论与生成论、 目的论与过程论、 实体论与关系论、 线性思维与非线性 思维的长期论争。我们提出管理学范式理论是要说明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 管理学范式理论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应对 21 世纪组织与管理变革 ( 包括科学 研究方法和实践的变革) 向我们提出的挑战。日益复杂的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价值论和多 元化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与管理变革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要求我们建立一种更加综合性的管 理科学, 而远远不止是跨学科的研究。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 运用和普及一种研究真正的管理 学复杂性系统的思维模式。托马斯 S. 库恩 ( 1970: 87) 认为: 特别在公认的危机时期 , 科学 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 把它作为解开本领域之谜的工具。 [ 2] 管理学的危机 要求大规模地破 除范式并对常规科学问题和技巧进行重大变革, 因而在新理论形成之前通常都会出现 个专 业显著不稳定的时期。不出人们所料, 造成这种不稳定性的原因就是常规科学长期解不开它 [ 2] 所应当解开的难题。现有规则的失败, 正是寻求新规则的前奏 。 三、 关于管理学范式的论争 在教育管理学家威廉 P. 福斯特 ( Fo st er, 1993) 看来 , 任何管理学范式都不是完美无缺

的, 一种范式既可以是透镜( lens) , 也可以是眼罩 ( blinkers) , 人们 选择何种范式 , 要由他们 的情感投入、 教育及其体验来决定 , 而不能由理性、 中立的评价和选择来决定 。[ 14]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育管理学家唐纳德 J. 威罗尔 ( Wil low er, 1989) 认为 , 管理学 [ 15] 范式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 组织及其管理理论中 根本就不存在范式问题 。 加拿大著名教育思想家、 教育管理学家托马斯 B. 格林菲尔德 ( Greenf ield) 在其论著中 几乎不用 范式 一词来表述他个人的思想, 而更多地使用了观点 ( view ) 、 视角 ( perspective) 、 意象 ( image) 等词。格林菲尔德 ( 1993) 告诉英国伯明翰大学教育管理学教授彼得 M. 里宾 斯( P et er M . Ribbins) 说: 我还没有用范式( paradigm ) 来思考问题, 但我想它也许可以被看成
[ 1 6] 是一种探究( inquir y) 。 格林菲尔德认为 , 范式概念很可能会制造一个人为的、 不恰当的统

5

一体 , 从而将复杂性和多样性笼统地包括在一个过分简化和模棱两可的结构中。他强调指出 : 在管理和组织研究这一领域 , 由于布赖尔和摩根的作用, 范式概念已变得有些流行起来。但 是, 在该概念的理解上也只有明显的强求 致的特性 种种新的和令人激动的思想又会回
[ 1 7]

归到某种框架之中; 这种框架与那种安于熟悉结构的经验主义者的旨趣是完全 致的。 但也有许多学者认为 , 不同的范式之间是可以融合和通约的。乔奥亚和派特 ( Gio ia and Pit re) 指出 , 研究者不一定要与各种范式发生冲突, 因为范式对人、 世界和知识等都有不同的
[ 18] 假设和价值观, 根本不能消除矛 盾。 教育学家 西罗特尼克和 奥凯斯 ( Sirot nik and Oakes,

1986) 等人认为 , 理论范式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 , 它们可以同时具体地应用于理论与实践之 中, 各种范式应当整合在一起而成为一种实际的方法论范式, 他们将自己的主张冠以 批判性
[ 19] 探究 ( critical inquiry ) 。 卡普尔 ( Capper, 1993) 也认为 , 虽然每个人通常只是生活在某种范

式中 , 为某种范式所支配 , 甚至诽谤、 打击那些不同于自己所坚持的范式,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同 范式就一定水火不容。不同的范式是可以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的。为了避免人们认识上的偏 颇可能给理论与实践造成危害 , 卡普尔力主用 综合范式观 来代替单一范式观 , 力图用综合范
[ 20] 式将各种形形色色的范式观统摄起来。

我们认为, 管理学范式就是在管理学研究和实践中能够被人们广泛接受、 具有典型意义的理 论架构或模式。范式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个体赖以观察、 理解、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预设前提、 方式 方法和基本假设, 是一种支配引导人们如何思、 如何行的世界观( w orld view s) 和信念 ( belief) , 是 一种将组织及其管理活动中看似互不相干的事件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加以统整的工具。 从某种意义上讲 , 范式表现了一种特殊的需求 , 展示了反映组织及其管理实务的一系列按 一定的路径显示的知识形式。管理学范式难以把握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巨大基础是没有明说 的假定。这些假定既包括了管理学家和实务工作者 对他们主题的基本意象、 他们用以描述和 分析主题的概念选择、 为调查而对具体问题的挑选以及在分析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 , 也包括了 [ 21] 理论家的基本价值前提 。 在管理学研究中 , 管理学的具体范式常常出现在各个学科专业的交汇点上。以组织理论 为例 , 组织理论可以说是数种理论范式的综合。组织理论并不是经济学、 社会学、 生物学和管 理学自发的理想结合 , 而是产生于迥然不同的各种思想和研究方法相互之间复杂的缠绕。组 织理论范式只吸收经济学、 社会学和生物学的某些部分 , 而非其全部。 应当看到, 管理学范式不同于管理学研究规则。规则是管理学家公认的特殊规定, 它可能 是管理学家从管理学范式中抽象出来的 , 也可能是他们人为约定的。在管理学发展的常态阶 段, 管理学研究规则比管理学范式处在更高的层次上。在库恩看来, 常规科学中存在一个复杂 的信念网络, 其中有 理论、 概念、 方法论和 实验方面的信 念, 它 们起着规 则似的作 用。库恩 ( 1970: 42) 指出 : 常规科学研究是高度确定的活动 , 不必完全由规则决定。我把共有的范式而 不是共有的规则、 假设和观点当作常规研究传统惯性的根源 , 道理就在这里。我认为, 规则来 自范式 , 但范式即使在没有规则时也能指导研究。 [ 2] 库恩所说的 规则 , 是范式所包含的隐性 规则 , 它们都是从范式派生出来的 , 总是隐含在具体、 历史的不同范式之中的科学合理性。 管理实践者在对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时或管理学家在从事专项研究时, 可以不知道管理学 研究的规则, 但不能没有管理学方法论范式。因为制约管理学研究的规则都是从范式引申出 来而成为管理学规范的。当然 , 这些规则大多是隐性的 , 管理学家不自觉地遵守着它们, 因为 管理学家已经潜移默化在一个相关的范式之中。与管理学研究规则相比, 管理学范式具有优 6

先性。库恩认为 : 科学家总是按照在学习和后来接触的文献中得出的模型进行工作, 但它们 往往并不怎么了解或者不怎么需要了解是一些什么样的特征使这些模型在科学界享有规范的 地位。正因为这样, 他们再也不需要整套规则了, 他们参与其中的研究传统所显示的这种一致 性, 并不意味着下面还有一套基本规则和假设可以通过历史研究和哲学研究来揭示。科学家 们通常既不问也不争辩或解答某一问题怎么会是合理的, 这就很容易使我们认为, 至少是直觉 地以为他们知道答案。这只能表明 , 无论是问题还是答案同他们的研究工作都没有什么关系。 研究工作可以明明白白地从一套规则中引申出来 , 但范式却比任何一套这样的规则都要更为 优先 , 更加适合 , 且更加完整( 1970: 43) 。
[ 2]

四、 管理理论范式的分类 组织理论学家布赖尔和摩根( Burrell and Mo rgan, 1979) 在 社会学范式与组织分析 一书 中隐含地指出, 社会科学理论主要有两条轴线 , 一条代表科学本质属性的连续体 , 另一条代表 社会 ( 组织 ) 本质属性的连续体。从科学本质属性的连续体来看, 可以分为从客观到主观两种 表达方式 , 从社会( 组织) 本质属性的连续体来看, 可以分为从稳定的社会科学到急剧变革的社 会科学的两种表达方式。这两条轴线汇合在一起, 就构成了四个不同的象限。管理理论范式 就可以分为职能主义( f unct ionalism ) 范式、 诠释型 ( int er pret iv e) 范式、 激进人本主义 ( r adical
[ 22] humanism) 范式和激进结构主义 ( radical str ucturalism ) 范式。

社会 ( 组织 ) 本质属性 科 学 本 质 属 性 稳定的社会科学 客观 主观 职能主义范式 诠释型范式 急剧变革的社会科学 激进结构主义范式 激进人本主义范式

图1

管理理论范式的分类

职能主义范式也称实证主义范式( po sit iv ist paradigm ) , 该范式认为管理学是一门经验科 学, 必须观测现实世界以弄清有关的概括、 推断、 臆测是否符合事实。科学理论要依靠可以由 实证检验的信息 , 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运用相同的方法可得出同样的结论 , 即管理学应具备可重复性 ( replicabilit y) 的特点 , 这样管理学才具备可推广的外部效度( ex t er nal v alidat ion) 。职能主义范式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非批判性; 二是将组织及其管理世界 看成是一种可以脱离生活在其中的个体生命的具体实在, 并且深信理论有能力对组织及其管 理世界进行重构。这里, 我们清楚地看到, 职能主义范式信奉这样一种假设, 即组织及其管理 世界是客观的、 实在的和个体的, 而管理学家只有独立于这个世界, 才能如实地记录和积累有 关组织及其管理世界的各种事实。因此 , 作为主体的研究者和作为客体的组织及其管理现象 应当是分离的, 这样才能使研究者保持客观、 中立的立场, 使研究的结果具有客观真理应当具 有的客观性, 并具有普遍意义。这种范式主张万物皆有职能或功能 , 都要指向某种终极关怀。 所有事物都是有条不紊的 , 其组织及其管理的秩序应当首先得到认同。管理学家的责任仅仅 只是去发现支配组织及其管理世界结构内部的规律。现行的组织及其管理理论绝大多数都属 于职能主义范式。 激进结构主义范式也称为规范范式 ( no rmat ive paradigm ) , 它强调以客观性、 规范性和概 括性为特征的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规范范式的研究目的是回答 应该怎样 或 应然 ( ought 7

to ) 问题 , 力求构建一种规范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架构 ( co ncept ual f ramew ork) 。从这个意义上 讲, 激进的结构主义范式同职能主义范式具有某些相同的假设 , 特别在组织结构是 外在的 、 可以研究的这一点上相当一致 , 但在宣称这些结构具有物质利益并成为了统治力量这一点上 又背离了职能主义范式。激进的结构主义范式主张组织及其管理世界并非是秩序井然的、 和 谐融洽的 , 而是充满着利益矛盾与斗争。正因为如此, 该范式往往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于种 种因制度原因而产生的管理问题上。 诠释型范式也被称为 后实证主义 ( post positivism) 范式, 它是运用直觉判断和个人洞察 力获取知识的思辨方法, 它注重个人的主观感受, 并认为社会现象实际上是个人主观经验。诠 释型范式强烈主张, 组织及其管理世界与其说是一种客观存在, 毋宁说是一种社会建构 ( social const ruction) , 是一种与他人共享的理念。该范式强调个体是实在的 , 而指导行为的是那些共 同的决定和共识。组织及其管理世界的大多数事情就是不断地建构和解释意义。在该范式看 来, 管理科学原本就是由导致社会建构的常识所组成, 管理学家作为观察者的作用就在于试图 理解常识概念和作为人类交往基石的那些内在假设。管理学研究者不再是组织及其管理实践 的观察者和立法者, 而是积极的参与者 , 是实践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这个共同体通过一系列 基于规则和案例的讨论制度化或结构化地产生有关组织及其管理的知识, 而研究者在决定哪 种结构和哪种知识可能比较容易被采纳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激进的人本主义范式对于研究人的行为具有很大的作用 , 它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其他许多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并且提供了已经成为现成学科的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激 进的人本主义范式在避开用职能主义和实证主义方法来分析组织及其管理事实方面, 与诠释 型范式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在强调被创造的社会性结构也具有物质利益方面却拓展了诠释型 范式。在激进的人本主义范式看来 , 结构不是被重新创造的 , 而是一种历史性存在。正是这种 历史存在导致了权力差异 , 并最终形成了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统治。 不可否认, 布赖尔和摩根的范式体系, 广泛地影响了组织及其管理问题的理论研究。许多 管理学家在布赖尔和摩根理论的启示和推动之下 , 对管理理论流派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提出了 许多新的极富创意的范式主张。威廉 福斯特( F oster, 1986) 认为, 布赖尔和摩根区分激进的 人本主义范式和激进的结构主义范式的依据并不充分。从某种意义上说, 即使这两者之间存 在差异, 这种差异也没有得到明确的澄清。因此, 威廉 福斯特主张用批判理论来修正、 综合 和取代这两种范式。威廉 福斯特提出的范式体系是以批判理论为主体来分析和探讨组织与
[ 23]

管理理论的三大视角 , 即职能主义范式、 主观主义范式和批判框架范式。 西罗特尼克和奥凯 斯( Sirot nik and Oakes, 1986) 等人则认为, 职能主义、 诠释主义和批判理论的范式并不是分离 的, 它们应当整合在一起而成为一种实际的方法论范式 , 他们将自己的主张冠以 批判性探究
[ 19] ( cr it ical inquiry) 。

我们认为, 各种管理理论流派 , 无论是其理论范式还是其方法论范式, 都可以纳入布赖尔 和摩根的范式分类。 五、 结束语 我们认为, 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及其管理系统具有非线性、 偶然性、 不可排除的不确定性、 混沌性、 自组织性、 多视角性和多重衡量标准性等特征。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思维方式和研究方 法的一律性损害了管理学的批判力 , 同时也危及管理学者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思维方式和研 8

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客观知识所要求的, 鼓励多样性的方法也是与管理学人文主义观点相容的 惟一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管理科学研究的方法、 真理标准、 学术质量标准以及思维框架。 我们希望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说明和分析各种管理理论所包含的某些含义, 并希望所有的管 理学家都重视研究管理学范式。我们认为, 管理学理论范式、 方法论范式、 方法和规则都有一 定的适用范围, 而不是只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我们提出的管理学范式理论反对的是以往 管理学理论范式和方法论范式中的一元主义 ( mo nism ) , 而不是它们所主张的各个作为具体方 法的规则本身。 注释 :
范式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托马斯 S. 库恩的 必要 的张力 : 科学 研究的 传统和 变革 ( T he E ssent ial Tension: Tradit ion and Innovat ion of Sci ent if ic Research ) 一文中 。这篇论文当时被收入 第三次 ( 1959) 犹他州州立大学创造性科学人才 识别 研究会议文集 , 但范式这一概念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 在 1962 年出版的 科学革命的结 构 一书中 , 由 于 范式 概 念的频繁出现及托马斯 S. 库恩对其所做的许多发挥 , 这一概念才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参见 : T homas S. K uhn. T he

E ssent ial T en sion: Tradit ion and In novat ion of Sci ent if ic Research ( 1959) [ A ] . In: T homas S. K uhn ( ed. ) . T he Essent ial Tension: Scient ifi c Tradit ion and Change[ C] . Ch icag o, Illinois : T he U nivers ity of Chi cago Pres s, 1977. 库恩的 科学革命的结构 第一版于 1962 年出版, 英文版全书刚好 172 页 。 库恩之意是范式贯穿全书 。 在西方国家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中 , 有一门课程叫做 Bu siness Research M et hodology ( 经营研究方法论 ) , 也就是 管理 学范式研究 。 所谓 本体 ( ont o) , 指终极的存在 , 也就是表示事物内部 根本属性 、 质的规 定性和本 原 , 与 现象 相对应 。 许 多哲学家 认 为 , 本体即超越性存在 。 对这个超越性存在 , 人是无法用 感性直观来把 握的 。 而本体论 ( ont ology) 作 为一个哲学范 畴, 意 指关于存在 、 存在物的学说 。 或者说本体论就是对本体加以 描述的理论体系 , 即指构造终极存 在的体系 。 本 体论的一 个 重要特点就是自我相关性 , 即人本身就在这本体之中, 本体论就在其所描述的这个本体之中 。 事实上 , 管理学家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困难是 , 对组织及其管 理这种总体存在 所要把握的东西 是不断变化而 无法把握 的 东西 ; 本体论用以证明的正是它所要证明的 。 这一 令人困惑 的悖论使 得管理学 本体论研 究成为一 个可望而 不可即的 难 题 , 成为一条未留下定论只呈现 可能 的向前延伸的路 。 外部效度 ( ext ernal val idat ion) 是指研究者论证变量之间关系的可推广性 , 也就是 适用于其他对象 、 情境 、 时间和空间 以及 观测方式和研究方法的程度 。 请注意 : 实践共同体与托马斯 S. 库恩 ( 1962) 的科学共同体 ( scient ific com munit y) 有所不同 , 库恩的科学共同体是指 具有 S . 库恩著 ; 纪 树生等译 . 必 要 同一研究兴趣的学者 , 一般不包括实际工作者 。在库恩看来 , 不管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认知逻辑上 , 范式都意味着共 同体 成员围绕着特定学科或专业领域建立起来的共同信念、 取 向和研究范 畴。 请参见托 马斯 的张力 . 福州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1981: 291。

参考文献 :
[ 1] S t uart Crainer. U lt imat e b usiness gu ru book: 50 t hin kers w ho made m anagem ent [ M ] . 2nd Edit ion, London: W iley, 2002: 6- 7. [ 2] T homas S K u hn. The st ruct ure of scient ific revolut ions[ M ] . 2nd Edit ion, Chicago, Il linois: T he U nivers 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 3] 托马斯 X IV , 304 [ 4] Giovanni Dosi. Techn ol ogi cal paradigms and t echnological t raject ories: a sugges t ed int erpret at ion of t he det erm inan t s and di rect ions of t echnical chang e[ J] . Research Policy, 1982, 11( 3) : 147- 162. [ 5] Giovanni Dosi. T he natu re of t h e in novat ive process[ A ] . In: G iovanni Dosi, Chris toph er Fr eem an, Richard N el son, G er ald Silverberg and Lu c Soet e( eds. ) . T echnical change and econ om ic th eory[ C] . London: Pint er, 1988: 221- 238. [ 6] David D equech. A brief not e on K eynes, un know n probabilit ies and uncert aint y in a st rong s ens e[ J] . H ist ory of Econ om ic Ideas, 1997, 5 ( 2) : 101- 110. S. 库恩著 ; 纪树立等译 必要的张力 : 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 [ C ] . 福州 : 福建人 民出版社 , 1981: 290, X II-

9

[ 7] 罗珉 .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 M ] . 成都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03: 53. [ 8] H Igor A n soff . T he emerging paradigm of st rat egic behavior[ J ] . St rat egic M an agemen t Journal, 1987, 8 ( 6) : 501- 515. [ 9] K ennet h D Bailey. M et hods of social research: qu alit at ive and quan tit at ive approaches[ M ] . 4t h ed. , N ew Y or k: Free Press, 1994: 36. [ 10] Vin cen t L, Bark er III, and M ar k A M one. Ret renchment : cause of t urnaround or con sequence of decline? [ J] . S t rat e gic M anagement Journal, 1994, 15 ( 5) : 395- 405. [ 11] Pet er F D ruck er. M an agemen t ch all enges for t he 2ls t cent ury[ M ] . N ew Y ork: Harper Press, 1999: Ch. 1, 3- 40. [ 12] Th omas S Ku hn. S econ d t hought s on paradigm[ A ] . In: T homas S K uhn( ed. ) . Th e ess ent ial t ension: scient ifi c t radit ion and change[ C] . Chicago, Ill inois: Th e U niversit y of C hicago Press, 1977: 319. [ 13] 汉斯 波塞尔 ( H an s Pos er) . 科学 : 什么是科学 [ M ] . 上海 : 三联书店 , 2002: 118. [ 14] Wil liam P Fos t er. Par adigm and pr om ises: re view ing admin ist rat ive t heories[ A ] . In: Coll en A Capper( ed. ) . E ducati on al admin ist rat ion in a plu rali st ic society: a mult i paradigm approach[ C] . N ew Y or k: Promet heu s Books , 1993: 57. [ 15] D onal d J W illow er. S ynt hesis an d project ion[ A ] . In: N J Boyan ( ed. ) . H andb ook of r esear ch on educat ional adm inist ra t ion[ C] . N ew Y or k: Longm an, 1989: 729- 747. [ 16] Thomas B, G reenfield. Educat ional adminis trat ion as a human sci ence: conversat ion bet w een Thomas B G reenfi eld and Pet er M R ibbins [ A ] . In: Th omas B G reenf iel d an d Pet er M R ibbin s( eds . ) . Green field on educat ional administ rat ion: t o w ards a humane s cien ce[ C] . L on don : R out ledge, 1993: 243- 244. [ 17] Thomas B G reenf ield . R e f orming and re valuing edu cat ional administ rat ion: w h ence an d w h en come t he phoenix[ A ] . In: T homas B G reenf iel d and Pet er M R ibbin s( eds. ) . G reenf iel d on educat ional adm inist rati on : t owards a hum an e sci ence[ C] . London: R out ledg e, 1993: 177- 178. [ 18] D en nis A G ioia and Evenlyn Pit re. M ul ti paradigm pers pecti ves on t h eory buil ding[ J] . A cademy of M an agemen t Re view, 1990, 15 ( 4) : 584- 602. [ 19] K ennet h A Sirot nik and J ean nie Oakes. Crit ical perspect ives on t he organiz at ion and im provement of s chooling[ M ] . L on don: Rout l edge, 1986. [ 20] C ol len A Cap per. Educat ional adminis trat ion in a pluralist ic societ y: a mult i paradi gm approach [ M ] . London: R out l edge, 1993: 67. [ 21] D oyle Paul Joh nson. U sing sociol ogy t o analyze human and organizat ion al problems: a humanis ti c per specti ve t o lin k t h eory and pract ice[ J] . Clinical Sociology Review , 1986, 4 ( 1) : 57- 70. [ 22] G ibs on Bur rell and G aret h M organ. Sociological paradigm s and organiz at ional analysi s[ M ] . London: Heinmann, 1979. [ 23] W illiam Fost er. Paradigm an d promi ses : new approaches t o educat ional adminis trat ion[ M ] . London: Rout ledge, 1986.

( 责任编辑: 谷化 )

2006 年第 7 期要目预告
国际创业研究述评 …………………………………………… 薛求知 渠道投机治理机制研究最新进展评述 ……………… 高维和 黄 沛 琳 朱吉庆 王震国 陈 圻

国外顾客感知价值驱动因素研究概述 ……………………… 白

主观性业绩评价经验研究综述 ……………………………… 赵晓东 领导力开发新途径 教练辅导 与 导师指导 真 王石泉

王竞达

…………………………………………………… 任





国外国有企业私有化动因研究评介 ………………………… 黄再胜
10

张存禄



  本文关键词:管理学范式理论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0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10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a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