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管理中的沟通与互动问题初探
[Abstract]: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in Chinese public management are: the concept of public management centered on the government, the system and operation mode;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at the stock of social capital is multivariate and unevenly distributed in our country; and the absence of participato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culture. Therefore, we can introduce customer strategy into the practice of public management, establish a participatory and interactive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system,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mass media, and develop moder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the Internet.
【作者单位】: 盐城工学院;
【分类号】:C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保根;;有效推行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宏观构想[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闫娟;治理理论━政府与市场之争的解救药[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玛乔丽·C·米勒,于海;技术与公民社会:控制问题[J];学术月刊;1996年06期
4 曾保根;;有效构建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主体的路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构建一个和谐的公民社会[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8期
6 文炳勋;政府失灵理论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俞可平 ,王颖;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善治[J];中国改革;2001年06期
8 易宪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J];经济前沿;1997年Z1期
9 于洪生,黄海啸;关于公共管理体制设计的思考[J];东岳论丛;2005年02期
10 ;纳税迈向公民社会的门槛[J];涉外税务;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真圣;;论公民社会的平等[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2 鄯爱红;;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常宗虎;;中国政府社会管理论纲[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4 余玉花;;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文化责任[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5 刘可风;;中国公民道德和中国公民社会[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6 吕宏强;;政府社会管理的前提及面临的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7 苗海强;曹海涛;;公民社会与中国农村[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洪瑾;;公共危机中的公民知情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潘佳铭;;社会转型与道德现代化探析[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国营;陈宇峰;;哈耶克的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理念及其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莉萍;中国九组织获公民社会基金资助[N];科学时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马戎;公民社会的人际观还未形成[N];济宁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磊 ;NGO与公民社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4 本报记者 郭晓宇;疫情是公民社会责任的一面镜子[N];法制日报;2009年
5 吴辉(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党要融入公民社会[N];北京日报;2004年
6 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 邵建;“公民社会”的衡量[N];中国经营报;2009年
7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中国民间组织30年》主编 王名;迈向公民社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特约评论员 朱健刚;公民社会建设:机遇和挑战同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本报评论员 程锦坪;“违建由谁埋单”的讨论促成公民社会的培育[N];成都日报;2009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舒迪;公民社会项目:帮助中国NGO组织[N];人民政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风帆;科技非政府组织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蔡丽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小勇;维柯教育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段素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林燕凌;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杨卫军;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增收[D];西北大学;2006年
7 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顾慈阳;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冯莉;中国选举:理念与制度[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陈文梅;深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燕;“政府失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祖明;论集会权[D];苏州大学;2004年
3 梁海波;加速户籍制度改革 培育中国公民社会[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盼;社会信任的建构:一种非营利组织的视角[D];武汉大学;2005年
5 刘娟;国家和社会关系视野中的中国公法变迁[D];浙江大学;2003年
6 张国云;社会中介组织简论[D];苏州大学;2004年
7 陈曙光;论我国公民社会的生成及其政治意蕴[D];华侨大学;2004年
8 庞金友;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孔德甲;第三部门与中国政府改革创新[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杨钰;政府失灵:一种社会需求与政府供给关系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04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40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