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性的中西管理思想融合趋势初探
本文关键词:管理中人性思想的演变与精神管理的导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帖最后由 wanghaidong918 于 2013-1-13 18:04 编辑
[摘 要]中国和西方管理思想既有差异性,也有明显的共性,在共性的基础上找到两者融合发展的趋势,中国借鉴西方管理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西管理 管理思想 共性 融合 发展
由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中西方管理思想有很大差异,但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产物,中西管理思想也存在很多相同之处。基于其共性,中西管理思想在人类追寻共同、美好的价值观的基础上有着越来越明显的融合趋势。这种趋势对我们构建和平崛起环境有积极的意义。
一、中西管理思想的共性
西方管理的基本价值观是以发展为主题,,以追求效益为根本目的;而中国传统管理价值观则是以稳定为基调,将平衡、协调看作治国之本。虽然中西管理思想存在着巨大差距,但作为维持人类社会组织得以高效运转的重要工具源泉,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多共性。
1. 中西管理思想研究都把管理中人的因素放第一位
中西管理思想研究在讨论管理问题时,都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西方发展了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奋斗精神,通过实现个人的卓越达到组织的卓越,通过个人的理性实现组织的理性。中国早期管理哲学一开始就将人本关怀放在第一位,其后的管理思想中也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但中国管理思想将集体的重要性放在个体的重要性之上,个体几乎没有个性,缺乏创新和独立奋斗精神。但无论如何,中西方管理思想研究都是以活生生的行为主体作为目标对象。
2. 中西管理思想研究都对“人性”有多种看法
中国古代孟子主张的“性善论”和西方现代行为科学的“Y理论”都承认人性假设是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两者都肯定了人性本质上是善良、美好的,都把管理工作寄希望于人们的精神追求。中国古代荀子的“性恶论”与西方行为科学的“X理论”亦具有相同的地方,它们都要求管理者严格要求被管理者,把他们当作是只会工作的“机械人”。中国古代周朝的世硕所认为的人性“有善有恶论”与西方现代的“超Y理论”颇为接近。世硕认为人天生具有善与恶的本性,其行为全在后天的塑造培养。后天养以善性,就使善性不断增长;养以恶性,就使恶性膨胀。这与西方现代“超Y理论”中要求管理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3. 中西管理思想研究都追求社会组织的高效运转
中西方管理思想都以追求社会组织的高效运转为最高目标。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管理思想,还是科学管理、管理过程学派、管理决策学派,都是为了不断提高管理效率,追求社会组织的高效率。同样,无论是孔子的“仁政”,还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或是中国近代各种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理论,其出发点都是为了不断提高组织效率,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中西方管理思想都探讨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下,充分协调好被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和集体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4. 中西管理思想研究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管理思想都不是人类社会所有组织管理通用的灵丹妙药,任何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进入工业革命后产生的科学管理思想,如果完全照搬到当时尚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可能会大大降低劳动生产率。曾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管理模式,也是在借鉴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科学管理基础上,与大和民族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5. 中西管理思想研究都有强势和弱势管理模式之分
在人类文明史上,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的竞争使得很多人类文明形态趋于消亡,如玛雅文明。不同管理模式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任何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如果一味封闭,最终只能退化甚至消亡。不同管理模式之间的强和弱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正像中国古话所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二、中西管理思想的融合趋势
现代各国的竞争态势日益由意识形态转入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的不仅仅是技术和企业层面的较量,更是思想文化和制度的竞争,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也促使不同国度管理思想在共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相互整合。注重集体取向、整体思维的中国管理思想与注重个体取向、系统思维的西方管理思想的相互整合、融合的趋势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 以人为本, 以情管理和以法管理相融合
人本管理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核心,但在西方文化和科学管理思想的冲击下,其人本管理特色正逐渐淡化。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要已从原来的物质关怀转变到物质与精神关怀并重,人本管理也越来越成为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西方管理思想充满着科学理性和法制精神,而中国传统管理推崇的则是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追求“人和”效应,内部情感交流频繁,成员间认同效应高。但这种管理偏重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忽略制度效应和精细管理,基本上是定性化的工作方式,不善于运用西方管理科学的模型化和定量化手段解决问题,也不善于用系统观点研究各种功能关系。如果我们能借助西方管理科学所提供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以理性精神为准则,并融入“情”的特质,做到“情”与“法”的有机结合,管理工作将会有更高效率。
2. 寻求竞争与合作和谐共存的管理理念
和谐管理思想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竞争与合作的和谐统一的发展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管理思想。数千年来的谦恭礼让使我们忌讳竞争,但由于人性原因又实现不了西方式的精诚合作,于是往往避开西方管理的公开竞争转而寻求人际关系间的竞争,裙带关系、暗箱操作的竞争使得人们在合作中经常是貌合神离,导致更大的无谓效率损失。在法律规则下,采用西方管理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竞争,求得竞争与合作的和谐共存才是管理发展的趋势。竞争与合作和谐共存的管理理念是现代管理思想领域重要的理论基础,反映到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将为世界和平及经济文化发展带来双赢共赢的理想局面。
3. 物质鼓励和技术支持与精神激励和文化创新相结合
强调物质鼓励和技术支持是西方管理的特色,但人不仅需要物质满足,更要追求精神满足、心灵高尚,讲求仁、义、礼、智、信等这些作为人类本体的东西。中华民族先哲们崇仁贵义的观念和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注重,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价值追求,在当今仍有其积极作用。对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国而言,物质鼓励和技术支持必不可少,而精神激励、和谐的人文环境、人与自然、个人与整体的互动关系,更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和提高现代文明的重要动力。两者比较,前者是有限的,后者所产生的满足感以及和谐环境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和释放的能量是无限的。
4. 微观管理中注重柔性管理和“时中”原则
西方的柔性管理指企业在市场机会不断变化、竞争环境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断重组人力和技术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组织的员工心情舒畅,创造力和潜能得以最大展现。柔性管理与人性管理相融通,是对老子“不知有之”、“无为而治”的人性化思想的最好实践。
“时中”即因时制宜,管理的目标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西方的权变理论也包含着这样的思想。现今管理的目标呈多元化,在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同时,也要保证利益相关者目标的实现,应追求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社会满意等多项指标。这使管理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化,并确保了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而这些管理思想反映了西方管理的权变原则与中国管理的“时中”原则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丹:中外管理思想的演变对管理实践的意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J],2009(1)
[2]齐善鸿 李培林:管理中人性思想的演变与精神管理的导出,科技管理研究[J],2007(4)
[3]黄启汉:论中西管理的差异,世纪桥,[J],2007(3)
[4]乔东 李海燕:中西管理哲学比较研究及其意义,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3(6)
[5]任志安: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8
作者:陆瑜芳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21期
关键词:
本文关键词:管理中人性思想的演变与精神管理的导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5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45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