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电动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优化与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2:19
【摘要】: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而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BTMS)是电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性能、循环寿命及使用安全等,是电动车整车热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及市场的广泛应用与推广,对电动车电池系统热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目前电动车辆上使用的动力电池多为锂离子电池,且是由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方式组成电池组,又称为电池包。锂离子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内部将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不及时,会导致电池局部温度快速上升,电池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电池热失控,发生爆燃。因此如何提升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设计水平,如何验证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成熟度,已成为电动车产品设计开发与测试验证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的某款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开发及试验验证过程,重点研究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优化及试验测试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发的背景、现状,提出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优化与试验测试的方法及意义,概述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2)研究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分类及其特点,提出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优化流程,基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提出动力电池热管理部分结构设计优化方案。(3)根据项目实践研究的某款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通过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设计,重点研究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加热及散热关键工况,进一步优化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关键部件参数,本次研究重点通过对冷却系统水冷板结构改进优化,改善了冷却流道的通畅性,明确关键部件选型依据。(4)依据系统仿真优化结果,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展试验测试技术研究,提出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优化方案,结合该款电池开展试验测试,并将试验测试结果与相关的建模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得出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优化的合理性。本次研究的结构改进方案,经过流场与温度场仿真验证,验证了优化改进结果,电芯温差降低2℃,最高温度降低1.6℃,有效地改善了该款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本人在工作单位中重点负责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的性能验证和优化,对新产品投放市场前进行售后技术支持预评估,对批量车型搜集并分析售后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用户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经过预评估用户的反馈,本单位的该款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还有进一步的优化设计空间,由此,本研究如上所述进行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试验验证,以满足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性能不断改进提高的需要。本次课题所专项研究的冷却板结构优化改进,也是特别针对电池包液冷系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进行的优化。其所改进并验证的该结构参数,已经正式进入企业技术更改系统数据库(AVON),可以给后续新车型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设计以数据支撑。
【图文】:

月度,单位,汽车市场


电动汽车发展水平需要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高度同步[28],逐渐发展并形成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整车以及核心零部件技术企业。后续发展的十年,会动汽车产业发展与布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段,电动汽车产业必将成为推动、至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力量。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分析着国家对于汽车行业的不断大力改革、相应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新发展,现在新能源汽车数量在整个汽车市场成指数式上涨[27]。2014年被称为汽车启动的“元年”,2015年产销双双突破30万辆,增幅超过340%。根据业协会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9.4万辆,销售77.7万辆,同比分别53.3%[27],连续三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2.7%,比上个百分点。据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125.6万辆,专家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或达150万辆。2015-2017年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比较见图

需求预测,热管理,动力电池,电池


图 1.2 2018-2026 年我国新能源车需求预测1.3 论文研究意义随着国家最新提出了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战略,这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速推广提供了绝佳的机遇[27]。不仅如此,还促进了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技术升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部件,而动力电池热管理又直接关系着整车性性的成熟度,与用户体验及用车成本息息相关,如何做好动力电池热管理一源汽车研发的痛点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测术研究。作为能量存储单元,动力电池驱动着整个电动车辆的行驶以及负责车辆的反复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自身的工作温度迅速电池温度一旦超出工作温度范围,必然会影响电池的一些工作特性,甚至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69.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日韩掌话语权,美德蓄势待发,谁将是动力电池最大赢家?[J];中国粉体工业;2018年06期

2 ;动力电池“群雄割据”,谁将成为赢家?[J];中国粉体工业;2017年04期

3 邓崎凡;;旧车报废进小高峰 新能源汽车遇动力电池回收难困扰[J];广东交通;2018年02期

4 朱敏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事故频发,,如何有效规避?[J];汽车与配件;2019年23期

5 杨泓奕;陈家辉;汤志明;;基于K均值法与遗传算法的退役动力电池筛选[J];电源技术;2019年12期

6 姚燕;蒋琼;;汽车报废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分析[J];汽车零部件;2019年12期

7 左茂轩;;丰田合资松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格局生变?[J];中国外资;2019年20期

8 王晓文;李雪;梁姣利;;锂动力电池未来展望[J];科技风;2018年36期

9 张明阳;;中、美、德、日四国动力电池进展及目标[J];重型汽车;2018年06期

10 张育民;黄敦新;;一种动力电池自动放电与拆解回收系统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红梅;王宏伟;王勇智;付艳玲;李文涛;;常温工作条件下锰酸锂动力电池失效研究[A];2013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王丽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A];第六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4年

3 王莉;李建军;何向明;尚玉明;;动力电池安全性解决方案[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4 李然;李革臣;于智龙;;高功率锂动力电池安全性技术研究[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高飞;李建玲;赵淑红;王子冬;王新东;;锂动力电池性能衰退规律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0年

6 胡信国;;动力电池进展[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魏婧雯;董广忠;张陈斌;陈宗海;;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数学模型研究综述[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15卷)[C];2014年

8 闫智刚;杜虎;王仲飞;;慢脉冲化成技术在铅酸动力电池中的应用[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张前磊;秦红英;潘少亭;王守良;张君成;;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合装错孔问题分析与改善[A];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8年

10 于翔;易勇;赵文天;王文葵;;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冷却策略优化研究[A];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惠州日报记者 黄岸媚 通讯员 肖杰;打破垄断奏响中国动力电池最强音[N];惠州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宋维东;孚能科技 打造顶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N];中国证券报;2019年

3 记者 王海玲;河南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同日成立[N];新乡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崔小粟;动力电池市场或呈现多元供给能源结构[N];中国证券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崔小粟;阵阵“寒意”难掩动力电池产业反转信号[N];中国证券报;2019年

6 北京商报记者 刘洋 刘晓梦;动力电池企业“捆绑”车企突围[N];北京商报;2019年

7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 刘彦龙 本报见习记者 赵利利 整理;新能源补贴政策不应频繁调整[N];中国科学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樊桐杰;动力电池行业挑战升级[N];中国能源报;2020年

9 记者 姜小毛;宜春锂电产业再签大单[N];中国化工报;2015年

10 郑金武 臧晓楠;谨防“伪国产”企业冒领政府动力电池补贴[N];科学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寅;动力电池的多层级状态估计方法与可变结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张守震;车用磷酸铁锂电池建模与状态估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杨继斌;多能源混合动力有轨电车能量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4 张旭;基于系统复杂性分析的锂电池组状态估计与安全管理[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李国洪;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李然;锂动力电池健康度评价与估算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7 郑勇;磷酸铁锂/石墨动力电池的衰退行为及老化机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8 于智龙;基于自放电技术的电动车用锂动力电池SOC预测算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李文成;电动汽车用C-LiFePO_4动力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10 郭永兴;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关键技术基础及其安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铭;锂动力电池SOC估计及快速充电策略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2 张瑶;动力电池温控板的数值模拟及测试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3 傅家麒;电动汽车高功率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热均衡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4 张益鹰;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系统寿命模型和耐久性管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5 高云庆;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及充电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6 田青;电动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优化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李益成;CATL动力电池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8 杨迅;大族激光集团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9 张博;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估算方法研究与实现[D];西安工业大学;2019年

10 付智博;动力电池控制系统通信协议的安全性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5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615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6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