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术后管理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08:28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目前已成为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标准微创治疗方法。ESD术后出血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由于发生时间不一,导致出血较难得到及时诊治,严重可能发生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因而预防ESD术后出血是术后管理重要问题。ESD术后疼痛也是ESD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但容易被忽略,目前疼痛已成为衡量术后生活质量和临床路径质量的主要因素,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能导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且降低患者依从性,因而随着患者要求提高,ESD术后疼痛应该引起更多关注。ESD切除病变后进一步的诊治决策也是ESD术后管理的重要方面,新的eCura评价系统结合整块切除和淋巴结转移风险综合评估ESD术后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术后管理策略。方法:选择自200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因胃黏膜病变行ESD治疗患者,开展以下三部分研究:第一部分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汇总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ESD术后出血影响因素,同时分析生物蛋白胶能否预防ESD术后出血。第二部分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和前瞻性随访,对患者术后1~3天进行疼痛随访,记录ESD术后疼痛程度,进而分析ESD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同时分析生物蛋白胶在ESD术后疼痛中的作用。第三部分纳入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使用eCura评价系统评估ESD术后治愈性情况。结果:第一部分共纳入1441处病变,术后总体出血率2.64%,术后早期出血人数占52.63%,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胃黏膜病变ESD术后出血与切除病变面积、病变纵向位置、操作时间、创面是否喷洒生物蛋白胶相关;生物蛋白胶能有效降低ESD术后出血高危病变(切除病变面积10cm2、病变位于胃中下部且操作时间60min)的术后出血率(2.38%vs 14.77%,P0.05)。第二部分回顾性收集共840例患者,ESD术后出现疼痛比例为35.48%;前瞻性收集548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比例68.98%,患者疼痛中位评分2分。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胃黏膜病变ESD术后中重度疼痛与病变面积、病变纵向位置分布(胃下部)、固有肌层损伤、创面喷洒生物蛋白胶、操作者经验相关。生物蛋白胶应用与对照组比较,在胃上部和胃中部疼痛最高评分降低(P0.05),但对于胃下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第三部分共纳入994例病变,其中eCruaA、B、Cl、C2分别有701例(70.52%)、65例(6.54%)、96例(9.66%)、132例(13.28%)。四个等级间同时性复发和异时性复发比例无差异,总体生存率无差异,但C2级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低于其他级别。C1级残留率(5.32%vs A 1.46%、B 1.54%、C2 0.77%)和局部复发率(11.70%vs A 3.07%、B 6.15%、C2 4.62%)均明显高于其他级别,对于残留和局部复发补充外科手术、ESD和APC治疗预后无差异。C2级ESD术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于其他级别(3.85%vs A 0.15%、B 1.54%、C1 0%),ESD术后立即补充外科手术与随访观察组预后无差异。结论:第一部分生物蛋白胶在胃ESD术后创面局部喷洒是降低胃ESD术后出血发生风险的简单方法,尤其对于胃ESD术后高危出血患者;生物蛋白胶在应用抗血栓药物、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胃ESD操作的患者中预防术后出血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第二部分胃ESD术后疼痛常见,最高程度疼痛多见于术后24h内,一般术后1~2日逐步缓解,胃ESD术后创面局部喷洒生物蛋白胶可降低胃中上部术后疼痛程度,对于胃下部作用不明显,但没有增加胃下部疼痛。第三部分eCura评价系统中A级和B级需要定期监测来预防或早期发现复发或再发病变;C1级残留和局部复发率高,对于残留或局部复发病变再次给予内镜下治疗是可行且有效的;C2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风险高,但ESD术后补充外科手术组和ESD术后随访组在预后方面无显著差异,需要综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后续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5.2
【图文】:

纵向位置,混合型,病理类型


图1-1胃内病变纵向位置(A)和横向位置(B)记录(引自Japanese邋Gastric邋Cancer邋Association.逡逑Japanese邋classification邋of邋gastric邋carcinoma:邋3rd邋English邋edition.邋Gastric邋Cancer.邋2011;14(2):101-112.)逡逑F.病变大体形态:参照巴黎胃黏膜肿瘤的内镜下分型54,分别记录为带蒂息肉逡逑样隆起(0-Ip)型,扁平隆起型(O-Is),表浅隆起型(0-IIa),平坦型(0-IIb),表浅逡逑凹陷型(0-IIc);凹陷型(0-111),以及相应的类型的组合。本研宄中为进一步分析,逡逑总体分为三种类型:1)隆起型,包括带蒂息肉样隆起(0-Ip)型,扁平隆起型(0-Is),逡逑表浅隆起型(0-IIa)及上述为主的混合型;2)平坦型,包括平坦型和以平坦型为主逡逑的混合型;3)凹陷型,包括表浅凹陷型(0-IIc);凹陷型(0-III)以及两种类型为主逡逑的混合型。逡逑G.病变表面伴有溃疡:内镜下或术后病理检查可见病变表面溃疡形成。逡逑H.病变粘术中连:根据ESD操作过程中黏膜下层是否存在粘连。逡逑I.病变病理类型:根据ESD术后切除病变病理报告记录病变的病理类型,本研逡逑

纵向位置,处理表,胃窦,创面


A邋、一B逦1,051逡逑图1-1胃内病变纵向位置(A)和横向位置(B)记录(引自Japanese邋Gastric邋Cancer邋Association.逡逑Japanese邋classification邋of邋gastric邋carcinoma:邋3rd邋English邋edition.邋Gastric邋Cancer.邋2011;14(2):101-112.)逡逑F.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沂;王学川;陈文剑;刘婉;;不同年龄组人群胃黏膜病变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2 臧新莲;;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胃黏膜病变48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24期

3 袁恒兰;李娜;吴勤玲;李艳丽;刘玲;;食管癌患者胃黏膜病变与术后胃排空延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28期

4 莫耘松;孙晓珍;张桂珍;徐利军;杨巧仙;;EGFR和TGF-α在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Hp对其影响的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04期

5 李志开;王克元;;慢性胃黏膜病变500例心电图变化[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09期

6 黄经光;张水冰;符青云;;十二指肠溃疡的胃黏膜病变650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年06期

7 宋波;;肝硬化引发胃黏膜病变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43期

8 陈分乔;梅建强;孙建利;王宏蕾;王根民;;活血愈疡散治疗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8期

9 张艳;曹瑞岗;张锐;李永乐;白燕;;中医药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现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年05期

10 管廷勇;沈建伟;;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治疗胃黏膜病变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盛建文;范惠珍;谢萍;吴裕文;严绍平;高小红;;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黏膜病变(附40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2 左芳;禚静;辛召平;冯玉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不同胃黏膜病变中COX-2表达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3 宋明洋;潘凯枫;游伟程;;hsa-miR-27a rs895819和hsa-miR-146a rs2910164基因多态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桑华超;章春燕;盛红;程德希;;内镜下醋酸联合亚甲基蓝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A];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邵世和;刘继斌;李国利;;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硒与PCNA表达的关系[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丁小云;李定国;陆汉明;;幽门螺杆菌根除对不同胃黏膜病变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A];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成立大会、中国第十四届内镜医学学术大会、《中国内镜杂志》创刊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恩德思奖(Endoscopics Award)颁奖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5年

7 舒徐;齐淑文;陈江;吕农华;;胃黏膜病变中突变型P53、MDM2和PCNA蛋白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8 郑青;陈晓宇;施尧;萧树东;;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土鼠胃黏膜病变与细胞增殖及血浆胃泌素水平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9 刘敏;朱国龙;赵为军;苑丽华;;美宝胃肠胶囊治疗胃炎和溃疡病的临床观察[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黄英;曾萍;;奥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出血[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 王润华;治肝别忘查查胃[N];健康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秀雪;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术后管理优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2 王晓虹;重症患者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屏障及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克;ESD治疗胃黏膜病变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2 关津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的实践总结[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熊志娟;RACK1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D];南昌大学;2015年

4 耿熙雪;不同胃黏膜病变中锯齿状结构的特征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柏超;同源异形盒基因CDX2的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庞念德;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胃液、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相关性探讨[D];遵义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740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740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