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非常规突发事件中自组织群体结构的发展及其对群体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2 10:55
【摘要】:近年来,非常规突发事件频频进入社会视野。除了通讯手段的进步使得这类事件更容易曝光从而被公众了解之外,这类事件本身的频繁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群体脆弱性视角下的研究认为,突发事件中的受灾群体是具有脆弱性的:灾害发生过后群体出现恐慌、争抢等非理性行为;多数人在救灾行动中脆弱无力,只能被动等待专业力量施救;偏离官方指导的救援力量反而会对受灾者造成人为的二次伤害。本研究认为突发事件中的群体可以通过自组织形成有效的结构以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为了研究不同自组织群体的行为有效性的差异,研究一通过复杂适应系统的视角分析纪录片素材中的非常规突发事件自组织群体,采取扎根理论构建出适用于非常规突发事件自组织群体结构发展模型,尝试找出影响群体行为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研究二与研究三在研究一的理论框架下,从重组阶段的群体结构特征着手,通过分析实验室模拟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环境下的自组织群体互动行为,探索群体行为有效性与人际关系、行为模式涌现以及群体分工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群体成员希望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情况下,人际关系越好,行为模式涌现越少,群体行为有效性越低。群体分化水平越高,群体行为有效性越高。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936
【图文】:

间断平衡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逦文献回颐逡逑变化后形成一套新的行为模式,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实现群体目标。图1.1显示逡逑的是Gersick理论对这一过程的描述。间断平衡理论核心贡献在于强调了时间与逡逑群体的时间认知是导致群体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该理论也是第一个讨论导致逡逑群体发生变化因素的理论,以往的模型都着重于描述每一阶段群体的行为特征。逡逑取上逦Stage邋3逡逑ft.'逦I逡逑i逦>逡逑e逦('逡逑名逦Stage邋1逡逑|逦邋Stage邋2邋(mid-life邋crisis)逡逑Low-逡逑A逦(A+B)/2逦B逡逑Time逡逑图1.1间断平衡理论(Gersick,邋1988)逡逑间断平衡理论将时间因素作为群体变化的原因进行讨论,并且强调了中期逡逑危机前后的绩效差别。Gersick的理论并非反驳序列模型的阶段型发展模式,而逡逑是从阶段转换的原因上对序列模型进行补充。逡逑(2)时间-互动-执行理论(time,邋interaction邋and邋performance邋Theory)逡逑时间-互动-执行理论由McGrath邋(1991)提出。McGrath认为二十世纪八十逡逑年代之前的群体发展理论对于社会背景下自然形成的群体的适用性不足。以往逡逑大多数的群体模型是基于实验室条件下的人数较少的群体提出的。这些研究中逡逑的群体由研究者临时招募,在实验结束后群体的成员之间再无接触,缺乏更高层逡逑级的组织背景,完成的任务往往是单一且相对简单的任务。而真实环境中的群体逡逑与这类实验群体截然不同:它们极少独立存在;它们的任务往往不是筒单重复的逡逑单项活动

非常规突发事件中自组织群体结构的发展及其对群体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图2.1邋ATLAS.ti邋8.0开放编码范例逡逑

示意图,标签,群体动态,基站


器、呈现服务器组成。本研究定制的群体动态行为分析系统最多可以同时记录24逡逑个定位标签的坐标信息,并将数据服务器、定位服务器、呈现服务器集成于一个逡逑服务器。图3.1显示的是本研究定制的群体动态行为分析系统的工作示意图。逡逑j:祛站:逦I邋::魂I:逡逑^逦服务器逡逑巴\逡逑签逡逑*邋1邋'邋1邋■邋'?逡逑定位基站3邋;逦|定位丛站2逡逑图3.]群体动态行为分析系统示意图逡逑主机站与定位基站可以接收标签发射的信号,并将标签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逡逑间汇总到主基站,再由主机站将标签信号到达各个基站的时间发送到服务器中,逡逑服务器根据信号到达时间与信号传递速度计算出标签与各个基站的相对距离,逡逑从而获得同一时间内标签的空间位置。逡逑3.2.3研究步骤逡逑3.2.3.1情境设置逡逑试验场地为合作院校周口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行为观察室,观察室为8.57逡逑米xl0.63米的矩形室内场地。逡逑50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王欢;;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微博用户群体行为形成互动的演化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7年05期

2 张静;王欢;;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微博用户群体行为选择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7年09期

3 陶汉斌;;光电效应的两条主线与两个图象[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年34期

4 张斗和;;让课堂成为教学场[J];读写月报;2017年03期

5 熊顺聪;张永亮;;突发事件下群体行为的误解与再认识[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7年03期

6 朱明敏;;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引导路径分析[J];长江丛刊;2017年06期

7 王儒芳;陶铮;;校园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群体行为与心理特点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年06期

8 王莲华;;大学生非理性群体行为方式及其调控[J];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08期

9 付旭东;张伟;辛瑞鹏;;对群体行为模式的研究及其意义[J];刑事技术;2012年04期

10 沈惠璋;;用系统科学原理剖析群体行为涌现机理[J];探索与争鸣;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平;刘国栋;;强化法律对群体行为的控制是当务之急[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2 任国友;白侠;;高校“三特生”群体行为特征的界定与教育对策[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孟波;;群体行为对群决策的影响及对策[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陈世明;黄江平;方华京;;基于邻域最远个体规则的可扩展群体协调模型[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怡君;顾基发;牛文元;;社会舆论形成的内在机理探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旭林;司光亚;禹海全;杨志谋;陈增强;;社会群体行为演化网络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7 姜凤珍;胡斌;;突发灾害事件下非政府组织群体行为决策对事情进展的演化分析[A];第17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17th CCSSTA 2016)[C];2016年

8 赵媛;周应祺;;鱼类群体行为录像提取数据的标定及校正[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楚天广;陈志福;王龙;谢广明;;群体动力学与协调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龙;伏锋;陈小杰;楚天广;谢广明;;群体行为与自组织合作[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峰;让阳光打在每一个人的脸上[N];长沙晚报;2017年

2 鞍山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王宇峰;道德对于群体行为的引导作用[N];鞍山日报;2017年

3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金融工程和风险控制部、大摩多因子基金经理 张靖;从投资者的群体行为中寻找投资机会[N];经济日报;2011年

4 记者 武彩霞;警惕股市交易中“群体行为陷阱”[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股市交易中群体行为的陷阱[N];证券时报;2010年

6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张杨波;被遗忘的参考群体行为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信达证券 陈嘉禾;群体行为导致“石化造顶”魔咒[N];中国证券报;2010年

8 毛建国;“集体跳闸”再次拷问规则意识[N];内蒙古日报(汉);2018年

9 唐纳(书评人);群体行为的社会物理学解释[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10 复旦大学 刘建军;幸福社会在哪里?[N];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华;高层建筑应急疏散中个体与小群体行为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2 夏功成;企业知识群体行为的定性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陈世明;基于局部信息的若干群体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苏航;群体行为理解和识别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杨杰;基于时空轨迹大数据的群体行为模式挖掘分析关键技术[D];东南大学;2015年

6 徐旭林;社会群体行为建模及其动力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斌;公共信息对公众信任及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周磊;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群体行为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宋勇;机器人群体行为数学建模与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凡志强;风险感知视角下邻避冲突中群体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张宸t@;非常规突发事件中自组织群体结构的发展及其对群体行为有效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8年

3 王小超;非一致质量的多个体耦合系统的群体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严浩;群体行为视觉语义表达分析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马魁宇;基于群体行为模式特征的社区急救呼叫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6 单铭明;不同身份状态的认同融合与极端亲群体行为[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于艳;多个体系统的群体行为与稳定性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8 杨中元;基于神经网络的群体行为仿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刘秋霞;社交网络群体行为演化机制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7年

10 唐荣敏;认同融合与极端亲群体行为的关系:基于苗族群体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51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751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b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