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19:0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知识在组织日常生产经营中的本位化与要素化趋势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组织已开始把自身管理实践的中心由追求“新产品”的生产转变为追求“新知识”的产生,由追求“知识应用的创新(如新材料、新技术、新制度)”转变为追求“知识要素本身的创新”,管理的范围更加扩大了,管理的内涵更加深入了,管理的形式更加抽象了,管理成了“管理的管理”,知识成了“知识的知识”,创新成了“创新本身的创新”,组织知识创新已日趋成为组织一项系统性的“新价值创造工程”(德鲁克,1999),因此,如何对组织知识创新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就成为当前管理理论界与管理实务界所普遍关注的一道重要课题。对这道课题的探索与解答,一方面需要我们对传统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管理制度与管理认知基础不断进行重新审视、反思、突破与发展,另一方面,又需要我们在这些重新审视、反思、突破与发展的成果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入全面的归纳、总结与各种可能性的综合,以引发出越来越多的更加适应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规律的各种新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管理制度及管理认知基础。本课题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概述了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模式,着重评价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所可能提供的思路与启示,以此为基础,对本课题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视角研究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进行了阐释。 2.对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界定,由此引出了组织知识创新管理不同于其他专项管理模式的独特运作基础与管理运行特征,明确了构建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统一性支持载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组织共享心智模型作为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统一性支持载体的自组织系统超循环协同性质进行了探析。 3.论证了作为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统一性支持载体的组织共享心智模型自身存在与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性,分析了影响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存在与发展过程的各种相关因素,得出了组织共享心智模型作为组织内部一种“常在”形式能够成为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统一性支持载体的结论,并提出了须待后而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的相关假设。 4.对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在开发组织知识创新能力过程中所发挥的各项具体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组织知识创新流程的不同阶段中,组织共享心智模型为组织内部各种知识的复杂协作与一体化过程所提供的“双重平台”作用,形成了相关的数理分析模型与分析结论,并提出了须待后面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的相关假设。 5.对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在提升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内在集成能力的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探寻了不同组织共享心智模型背景下的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形成过程的不同“轨迹曲线”,明确了组织共享心智模犁在提升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内在集成能力过程中的内在价值意义基础与隐性知识基础,形成了相关的数理分析模型与分析结论,并提出了须待后面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的相关假设。 6.对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在提高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效率水平的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过程背后所隐藏的种种复杂因素及其内在规律,论证了组织共享心智模型中共享的组织隐性知识结构与内在价值意义结构的互动一致性将最终决定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效率的“长期均衡路径”的原理,并提出了须待后面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的相关假没。 7.对上面3至6部分的基于原理分析基础上所提出的各种相关假设命题进行了综述,根据这些假设命题构建了实证研究模型,并对实证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方法、样本选择及调查结果作了具体的说明。 8.对数据分析的基本统计原理以及判断模型拟合优度的相关统计指标进行了简介,对构造变量(潜变量)的衡量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与效度检验,对模型给出的有关实证分析结论进行了评价与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修正建议。 9.对本研究所取得的一些初步性成果以及相关的研究局限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实践应用价值以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研究是建立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但同时,本研究自身又有一些创新之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运作机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组织知识创新管理所而临的核心问题是在全体组织成员中构建一个内在统一性的隐性知识共享与价值意义共享的支持载体,并由此论证了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在组织知识创新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与重要意义。 2.针对目前很多学科领域尚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有关组织心智模型形成与发展过程内在一般性规律方面的研究结论的现状,本研究尝试运用社会学中的交往行为理论与数学中的拓扑学方法来分析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形成与发展的普遍一般性规律,从而论证了组织共享心智模型作为组织知识创新管理一项长期有效的基础制度设置的现实可行性。 3.尝试运用选择算子模型、协同学理论、演化博弈论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分别揭示了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对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内在集成能力、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效率影响与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过程。 4.结合规范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各项具体原理与假设前提,尝试运用当前处于统计分析技术前沿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知识创新管理中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各项实际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并产生了较好的测度条款与测度模型。
【学位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C936
【部分图文】:
东华人学旭!}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l:学位论文共享心智模型集‘7。图3一2描述了组织成员个体通过R符号交往与意义解释在各个组织成员个体心智模型中所形成的关于R的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部分过程。其中的选择算子用R的不同的组织成员个体的“前下标”代表。如图所示:当组织成员个体,’j”接收到来自其他组织成员个体关于R的意义解释时,他构成一个可以覆盖各种解释的集合(由全体关于R的解释生成的单纯形,然后在这一集合上选择他认为最有说服力(或根据其他最大化标准)的子集,为新的对符号R的解释,为了表现这一选择过程,我们用三个坐标轴分别代表三个组织成员个体“i”,“j”
影响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各项因素的总因素存在,以为我们后面进行进一步理论与实证探索提供准备。通过编制和运行相关分析程序,并经过标准化处理后,最终所拟合出的高阶因子全模型如图8一2所示:
东华大学旭l一}工商管理学院管哩学博_卜学位论文图8一3标准化的高阶因子模型路径系数图Figures一 3Seeond一 orderfaetormodelofageneralleveloftheorganizationalknowledge innovationmanagementandtheirstandardeoeffieient模型的拟合结果如表8一19所示:表8一19模型的拟合结果指标Forms一 19GoodnessofFitStatisties xxx222dfffx’/盯盯 RMSEAAAGFIIIAGFIIIRMRRRIRRRCFIII 333663.04441327772.76660.034440.85550.85550.028880.95550.9555从模型的拟合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与前面8.5.2中所作的一阶因子验证性分析相比较,二阶因子模型的拟合优度与一阶模型的大致相同,卡方值△x’(1327一1322)=3663.04一3661.94,△x’(5)=1.1,不显著,按照简约原则,我们应采用二阶模型。但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二阶与一阶因子关系除“创能”在“总管”中的载荷为0.34外,其它一阶因子在二阶因子的载荷皆过于偏低,这表明二阶因子的存在缺乏多数一阶因子间相关关系的支持,故我们仍只能放弃对“组织内在隐性知识共享水平”、“组织内在价值意义共享水平”、“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开发水平”、“组织知识创新战略的内在集成能力水平”、“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效率水平”这5个一阶因子的二阶因子模型拟合。在两次高阶因子拟合尝试失败后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57399
【学位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C936
【部分图文】:
东华人学旭!}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l:学位论文共享心智模型集‘7。图3一2描述了组织成员个体通过R符号交往与意义解释在各个组织成员个体心智模型中所形成的关于R的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部分过程。其中的选择算子用R的不同的组织成员个体的“前下标”代表。如图所示:当组织成员个体,’j”接收到来自其他组织成员个体关于R的意义解释时,他构成一个可以覆盖各种解释的集合(由全体关于R的解释生成的单纯形,然后在这一集合上选择他认为最有说服力(或根据其他最大化标准)的子集,为新的对符号R的解释,为了表现这一选择过程,我们用三个坐标轴分别代表三个组织成员个体“i”,“j”
影响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各项因素的总因素存在,以为我们后面进行进一步理论与实证探索提供准备。通过编制和运行相关分析程序,并经过标准化处理后,最终所拟合出的高阶因子全模型如图8一2所示:
东华大学旭l一}工商管理学院管哩学博_卜学位论文图8一3标准化的高阶因子模型路径系数图Figures一 3Seeond一 orderfaetormodelofageneralleveloftheorganizationalknowledge innovationmanagementandtheirstandardeoeffieient模型的拟合结果如表8一19所示:表8一19模型的拟合结果指标Forms一 19GoodnessofFitStatisties xxx222dfffx’/盯盯 RMSEAAAGFIIIAGFIIIRMRRRIRRRCFIII 333663.04441327772.76660.034440.85550.85550.028880.95550.9555从模型的拟合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与前面8.5.2中所作的一阶因子验证性分析相比较,二阶因子模型的拟合优度与一阶模型的大致相同,卡方值△x’(1327一1322)=3663.04一3661.94,△x’(5)=1.1,不显著,按照简约原则,我们应采用二阶模型。但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二阶与一阶因子关系除“创能”在“总管”中的载荷为0.34外,其它一阶因子在二阶因子的载荷皆过于偏低,这表明二阶因子的存在缺乏多数一阶因子间相关关系的支持,故我们仍只能放弃对“组织内在隐性知识共享水平”、“组织内在价值意义共享水平”、“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开发水平”、“组织知识创新战略的内在集成能力水平”、“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效率水平”这5个一阶因子的二阶因子模型拟合。在两次高阶因子拟合尝试失败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飞;戴昌钧;;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管理研究[J];情报杂志;2007年01期
2 龙飞;戴昌钧;;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形成机制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年03期
3 龙飞;戴昌钧;;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开发的内在心智基础及演化过程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8年02期
4 龙飞;戴昌钧;;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基础的结构方程分析与实证[J];科学学研究;2010年12期
5 龙飞;戴昌钧;;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开发的内在心智基础测度与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年05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龙飞;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7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85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