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组织设计中的控制权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4:11

  本文关键词:组织设计中的控制权配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控制权配置其本质是一项契约安排,合理的控制权配置不但可以提高组织产出,还能够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收益分配。Aghion和Tirole(1997)关于形式控制权与实际控制权相分离的经典分析预示着组织经济学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产权层面,而应该进入到组织内部的设计当中。由于知识与信息在现代组织中的分散化趋势,组织中的控制权配置不仅涉及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产权利益关系,还与组织内部的非物质资产所有者紧密相关。如何根据内外部环境设计出相应的组织形式,并在一定约束条件之下使得组织产出最大化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主要包括一篇文献综述和三篇理论研究,分别对不同组织结构(U型和M型组织)、不同科层结构(纵向和横向科层),以及非委托代理框架下的合伙制组织进行分析,试图以控制权配置作为激励工具,通过组织形式的设计使得组织绩效最大,并据此得到一些理论结论。 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绪论与文献综述。第一章主要是提出问题,对本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并对论文的结构安排做一个简要的说明。第二章对与控制权相关的组织经济学理论和经典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述评。 第三章我们在委托代理框架下对M型和U型组织结构中的任务分配形式及其相关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基本逻辑如下:M型组织中,由于每个代理人的收益独立于其它代理人,因此减少了“搭便车”的可能,激励工具容易发挥作用;而对于U型组织,由于每个代理人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其工作负责,因而能够节省私人成本。我们进而证明了如果项目中的任务之间存在着较高的互补性,那么提高对某一任务的激励必然可以带来对另一任务的激励,此时提供激励的成本将会降低,M型组织的优势将被削弱,U型组织可能会变得更优;如果任务之间存在着较高的替代性,那么委托人对代理人所承担的项目中的某一任务进行激励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即对两个任务同时进行激励变得无效,因此U型组织也将变得更优;只有当任务之间存在着较低的替代性和互补性时,M型组织才可能是最优的选择。 第四章的分析依然停留在委托代理的框架之中,主要是基于代理人的偏好和决策自身的特征来研究控制权配置与科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基本逻辑如下:由于决策本身不能契约化且事后不可被证实,因此契约是不完备的,委托人只能将控制权授予代理人。而由于代理人的异质性,其关于项目的偏好将会影响决策权的配置。一方面,控制权的配置状况决定了组织的科层结构,另一方面,科层结构又可能改变委托人所必须提供的激励规模,所以最优的控制权配置方式就是为了找到最优的科层结构。纵向科层的最大优点是只需要激励一个代理人,但此时委托人也不得不提供更大的激励规模来克服代理人的偏好。所以当代理人对项目具有相似偏好时,纵向科层的结构安排是最优的。在横向科层结构下,每个代理人负责一个项目,从而每个代理人都需要激励。当代理人关于项目的偏好具有差异性时,委托人可以通过让每个代理人负责其并不偏好的项目,以降低激励所需规模,并从代理人偏好的差异性中获益。所以当代理人的偏好具有充分差异性时,横向科层的结构安排是最优的。 第五章的分析脱离了委托代理的分析框架,讨论了处于公平地位的参与者在合伙制经营时的控制权配置问题。基本逻辑如下:在无限责任条件下,由于合伙人可以根据项目的成功与否进行转移支付,因此他们总是可以设计出一个最优契约,并使得项目的总剩余最大;在有限责任条件下,由于受到财富约束的限制,决策者可能无法得到另一方的转移支付,因此需要在最大化项目总剩余与最大化私人收益之间进行权衡考虑,最优契约难以形成。据此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当合伙人之间的私人成本相差不大时,控制权的配置对总剩余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当某一合伙人具有相对较高的边际成本,且另一方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时,前者应该获得项目的控制权;当某一合伙人的边际成本较大,但其议价能力较弱,那么由另一方获得控制权会降低项目的经营效率。 最后是结论以及相关展望。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有两点:一是对项目中多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代理人的偏好进行刻画,通过对控制权的配置使最优组织设计内生化;二是建立了一个非委托代理框架下的合伙制组织分析框架,利用合伙人之间的讨价还价将控制权配置内生化,并把合伙人的议价能力与相对私人成本联系起来,探讨了控制权配置对项目总剩余产生的影响。上述两点创新构成了对相关文献的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组织设计 控制权配置 讨价还价 合伙制经营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C9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1
  • 图目录11-12
  • 1 绪论12-20
  • 1.1 问题的提出12-13
  •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3-15
  • 1.3 主要研究内容15-17
  • 1.4 研究方法和基本假定17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17-20
  • 2 相关理论回顾20-50
  • 2.1 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权威"观点20-23
  • 2.2 产权理论中的控制权23-31
  • 2.3 知识经济下的分权理论31-36
  • 2.4 企业内部的控制权配置36-50
  • 3 组织结构与控制权配置50-82
  • 3.1 引言50-51
  • 3.2 相关文献回顾51-54
  • 3.3 模型54-61
  • 3.4 多部门组织结构(M型组织)61-68
  • 3.5 一元组织结构(U型组织)68-74
  • 3.6 最优组织结构74-79
  • 3.7 小结与扩展79-82
  • 4 科层结构与控制权配置82-114
  • 4.1 引言82
  • 4.2 相关文献回顾82-85
  • 4.3 模型85-89
  • 4.4 纵向科层89-100
  • 4.5 横向科层100-107
  • 4.6 最优科层结构107-111
  • 4.7 小结与扩展111-114
  • 5 合伙制经营与控制权配置114-134
  • 5.1 引言114-115
  • 5.2 相关文献回顾115-117
  • 5.3 模型117-119
  • 5.4 无限责任下的控制权配置119-123
  • 5.5 有限责任下的控制权配置123-131
  • 5.6 小结与扩展131-134
  • 6 结束语134-138
  • 参考文献138-150
  • 在校期间的论文发表150-152
  • 致谢152-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革;阎耀军;;基于前馈控制的组织设计探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2 徐桂珍;;基于前馈控制的民族高校安全稳定组织设计及其工作流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2期

3 马立春;贾昌荣;;老板,为你的公司设计最好的组织[J];中国商人;2001年08期

4 王月欣;从动态博弈视角看企业控制权的配置[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5 刘学,马宏建;研究开发联盟中的控制权配置:中国制药产业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6 饶佳宁;论企业的组织设计与提高企业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5年16期

7 刘洪;胡恩华;;多智能体组织运作的环境[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年03期

8 李宁琪;汪斌;;论情境变量对组织设计的意义[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王国颖;;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设计模式探析[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年06期

10 王海帆;袁宁;;不完全契约、控制权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二石;安景玲;刘子先;;间歇移动流水生产线工序组织设计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惠芬;;以组织设计为突破口设计可重构的ERP软件系统[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王晓鄂;;浅谈企业整体激励框架中的组织设计[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明;;现代企业控制权配置机理对合伙企业的借鉴与启示[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彭小宏;阳东升;刘忠;;基于聚类算法的组织协作网设计[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虹;林钟高;吴玉莲;;分工、控制权配置与内部控制效率研究[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蒲勇健;彭小兵;;债转股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孔云峰;;GIS战略规划中组织设计探讨[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华;;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运输组织[A];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贵州省公路学会2008年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红霞;祝成炎;;多臂组织重组设计法[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码纺织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组织设计程序[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2 波士顿咨询公司组织设计议题的专家 Julie Kilmann 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Michael Shanahan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Andrew Toma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经理 Kuba Zielinski;揭开组织设计的神秘面纱[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胡天存 杨鸥;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现状与效率实证研究[N];证券时报;2004年

4 荆岩;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研究的现状[N];经济日报;2003年

5 沃尔特E.希尔邋大卫 W.麦肯兹;如何在合并中创造价值[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吴彬(作者系汉彬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前程无忧集团特约讲师);重新审视项目管理中的组织设计[N];财经时报;2003年

7 张璋;弹性化政府的组织设计[N];学习时报;2003年

8 林建新;领导者的新角色——组织设计建筑师[N];眉山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廖姝;柏梓镇加快住房维修重建[N];绵阳日报;2009年

10 周自进 杨旭东;感受维琴察春的气息[N];中国黄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波;组织设计中的控制权配置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方统法;组织设计的知识基础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占硕;国有银行战略引资后的控制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戴伟华;公司控制权和公司价值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高辉;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及其流动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张敏;几种镁合金中沉淀相晶体学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8 原海英;基于信息技术的柔性组织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春红;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与控制权配置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余秀琴;中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诗林;基础设施产业规制机构设置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胡尚峰;自组织团队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隋海峰;增强HX公司员工凝聚力[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王华;Dobby 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2004年

5 金桥;企业战略与组织设计之间的作用机理和对应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冀明;基于核心竞争力战略的企业组织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7 禹海慧;JX公司生产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戴朝霞;三十所改革与发展对我国科研院所改革的制度安排与组织设计的启示[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杜启军;GS公司铁路事业部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设计[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刘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中非营利组织引入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组织设计中的控制权配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02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1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