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管理思想研究 四川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01 09:18
管理思想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是人们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总和,是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指导管理人员从事各项管理活动的路标和蓝图。在古代社会的长期历史进程中,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对管理的具体问题与具体环节﹑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见解,记录下了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遗产。荀子的管理思想就是先秦时期最为系统的管理思想,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管理理论、方法与措施,它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等诸家之长,特别是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并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与批判,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系统而庞大的管理体系,可以这样说,他的管理思想代表了战国时儒家管理理论的最高水平,真不愧为先秦管理思想的一大瑰宝,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及现代管理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对荀子管理思想予以了分析:第一部分,简要的分析了荀子管理思想是以其“性恶论”为基础的。首先对荀子“性恶论”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但人性恶是可以改变的,即“化性起伪”,于是荀子接着论述必须建立礼义、制定法度,用来强制整治人们的性情而端正他们,用来驯服感化人们的性情而引导他们,使他们都能从社会安定出发、合乎正确的道德与管理原则,从而为其“隆礼重法”的社会管理思想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这是本文的中心,也是本文的核心,主要分析了荀子管理思想主要管理办法与措施,重点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人的管理的分析。阐述了荀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的观点并对管理者的人格特征、管理者领导方法做出了剖析;论证了荀子重视人的能力并提出“知人善任”,任用“贤能”的用人原则;同时,对荀子关于人才的培养、教育问题以及激励措施予以了简单梳理。二是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社会生产组织管理的分析。我们知道,组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指“对人员及事物进行有效的组合工作”。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组织问题的探讨,就集中在《荀子》一书中,重点对“明分使群”的社会生产组织原则予以了梳理,在这里荀子已经涉及现代组织理论的结构、形态等问题。三是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义利观及分配办法的分析。荀子从欲望论出发,承认人追求欲望的合理性,认为“心好利”是人的本性,“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更重要的是他提出并强调“先义后利”、“以义克利”的观点在我们现代管理中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对义利看法谈及以后,荀子对其分配办法予以了简单剖析,他主要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配以及士农工商四民中的分配等方面予以论述,事实上,荀子的分配办法是依据效率原则,主张按职位、贡献分配,按我们今天来说有多劳多得的理念蕴含其中。四是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隆礼重法的社会管理的分析。这是本部分的中心,也是本文的核心。荀子管理方法的基本模式是用“礼”来教化人,认为“礼”是制定法律的总纲,是财富分配的标准,是社会成员一切生活行为的规范,要树立人的以“礼仪”为中心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把人的“自然本质”重新塑造成合于“义”的“社会本质”;当然,在注重“礼”的同时还要注重“法”的建设,“法”是改造人性的手段,要做到赏罚分明,刑要得当,认为礼法交糅、治人治法、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不过,在荀子管理理论中,‘礼’是高于‘法’的即礼更为核心。第三部分,分析了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王霸观的看法。所谓王道就是以德服人,霸道是以力服人。荀子把他理想的政治管理叫做“王”,其次等的叫做“霸”,这就是荀子的王霸观。荀子认为霸虽然不错,但在程度上比王还差一层,没有王那么“纯粹”,还有一点“杂驳”,还需要在程度上更进一步,于是,荀子提出“力术止,义术行”即停霸道,行王道的管理办法,并特别提出实行“仁政”与“修礼”等施行王道的具体管理办法与措施。第四,就是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的分析。荀子管理思想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最佳管理就是“无为而治”。所谓“无为而治”,其实就是管理行为的“最小——最大”原则,即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它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结果。把无为当做方法来运用,就是不过度地干与,让开一步,放手给别人,把治权分散出去,经由这种做法,最后达到有序的社会管理目的。第五,我们进入到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富国安人的最终目标的分析。荀子提出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富国安人”------力图通过“安人”的过程,达到“富国富民”的社会管理目的,从而向我们展示一幅消灭私有制,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图景。最后一部分,本部分立足当前社会现实,对荀子管理思想对后世的正负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既要有肯定,又要敢于甄别否定,既要融合、借鉴荀子管理思想合理之处,更要勇于探索与创新,从而建立新型的、充满活力的、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现代管理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页数】:5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一点说明
第一章 荀子对其管理思想的基础“性恶论”的分析
1.1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并对其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
1.2 荀子提出“性恶论”是为其隆礼重法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的
第二章 荀子管理思想主要管理办法与措施分析
2.1 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人的管理的分析
2.1.1 荀子认为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并对管理者的人格特征予以了界定
2.1.2 荀子对管理者领导方法做出了剖析
2.1.3 荀子十分重视人的能力并提出“知人善任”,任用“贤能”的用人原则
2.1.4 荀子对人才的培养、教育问题以及激励措施的剖析
2.2 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社会生产组织管理的分析
2.2.1 荀子明分使群的基本含义及提出目的
2.2.2 荀子论证人类能够“明分使群”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了剖析
2.3 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义利观及分配办法的分析
2.3.1 荀子管理思想中对义利的剖析
2.3.2 荀子管理思想中对分配办法的剖析
2.4 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隆礼重法的社会管理的分析
2.4.1 荀子对“隆礼”的社会管理功能进行了剖析
2.4.2 荀子对“重法”的社会管理功能进行了剖析
2.4.3 荀子对“隆礼”与“重法”进行辨证的分析,认为“礼法交糅、治人治法”不可分割
第三章 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王霸观的看法分析
3.1 荀子对王霸观的剖析
3.2 荀子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并提出施行王道的具体办法与措施
第四章 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的分析
4.1 荀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
4.2 荀子管理思想中对达到“无为而治”最高管理境界的具体办法分析
第五章 荀子管理思想中关于对富国安人的最终目标的分析
5.1 荀子对“安人”思想的剖析
5.2 荀子对“富国”思想的剖析
第六章 对荀子管理思想的历史评价分析
6.1 荀子管理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与历史贡献
6.2 荀子管理思想对后世的消极影响与历史局限性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二、教育背景
三、工作简历
四、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荀子的礼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汪克,李昕.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2)
[2]荀子政治哲学之我见[J]. 刘道岭,孙淑贞.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3]荀子“辩”论刍议[J]. 刘顺. 绥化学院学报. 2009(06)
[4]天人关系视域中的“人”——荀子天人关系思想探析[J]. 吴默闻.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5]孟子荀子管理思想的互补与超越[J]. 闫秀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6]企业员工激励的对策分析[J]. 肖本长. 今日科苑. 2008(06)
[7]论荀子礼法结合的依据与方式[J]. 彭岁枫. 求是学刊. 2008(02)
[8]论员工激励与企业发展[J]. 张钒. 才智. 2008(03)
[9]知识管理时代企业如何激励员工[J]. 张秀兰,杨帆. 中国建材资讯. 2007(06)
[10]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企业的启示[J]. 陈雪钧. 交通企业管理. 2007(12)
本文编号:3113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11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