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硕士创新能力评价及培养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00:26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以MBA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构建并实证检验了MBA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模型。结果表明,MBA研究生创新能力各维度对其的解释力度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创新思维对MBA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创新品质和创新技能次之,知识积累最小。以上发现对高校MBA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3(1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MBA研究生创新能力测评模型
该研究使用Amos23.0软件对MBA研究生创新能力测评模型合理性进行检验,并输出模型及相关结果(如图2所示)。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情况如下:χ2/df=2.324,GFI=0.927,AGFI=0.913,NFI=0.907,RMSEA=0.053,RFI=0.916,IFI=0.919,TLI=0.919,CFI=0.924,模型各拟合指标均达到了标准值的要求,这表明模型拟合状况良好。从图2模型检验结果可知,MBA研究生创新能力的4个子维度中,创新思维(路径系数为0.89)对MBA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创新品质(路径系数为0.79)和创新技能(路径系数为0.78)次之,知识积累(路径系数为0.76)最小。这表明MBA研究生创新能力各子维度对其解释作用大小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意义及量化体系[J]. 陈悦,李想. 教育现代化. 2018(11)
[2]旅游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郝冰冰,罗盛锋,黄燕玲.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03)
[3]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 汪凌.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2)
[4]浅议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J]. 黄维. 长江丛刊. 2017(02)
[5]多学科视阈下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徐吉洪,郭石明,洪滔,薜蓉,雷惠贞,郭溦.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3)
[6]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异同研究——创新能力开发的视角[J]. 罗泽意,宁芳艳,刘晓光.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2)
[7]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邹浩,周恒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4)
[8]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德国研究生培养经验为借鉴[J]. 白福臣.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13(03)
[9]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评价与培养研究[J]. 曹志鹏.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2(05)
[10]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 高等教育研究. 2011(02)
本文编号:3458462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3(1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MBA研究生创新能力测评模型
该研究使用Amos23.0软件对MBA研究生创新能力测评模型合理性进行检验,并输出模型及相关结果(如图2所示)。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情况如下:χ2/df=2.324,GFI=0.927,AGFI=0.913,NFI=0.907,RMSEA=0.053,RFI=0.916,IFI=0.919,TLI=0.919,CFI=0.924,模型各拟合指标均达到了标准值的要求,这表明模型拟合状况良好。从图2模型检验结果可知,MBA研究生创新能力的4个子维度中,创新思维(路径系数为0.89)对MBA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创新品质(路径系数为0.79)和创新技能(路径系数为0.78)次之,知识积累(路径系数为0.76)最小。这表明MBA研究生创新能力各子维度对其解释作用大小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意义及量化体系[J]. 陈悦,李想. 教育现代化. 2018(11)
[2]旅游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郝冰冰,罗盛锋,黄燕玲.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03)
[3]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 汪凌.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2)
[4]浅议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J]. 黄维. 长江丛刊. 2017(02)
[5]多学科视阈下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徐吉洪,郭石明,洪滔,薜蓉,雷惠贞,郭溦.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3)
[6]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异同研究——创新能力开发的视角[J]. 罗泽意,宁芳艳,刘晓光.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2)
[7]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邹浩,周恒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4)
[8]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德国研究生培养经验为借鉴[J]. 白福臣.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13(03)
[9]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评价与培养研究[J]. 曹志鹏.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2(05)
[10]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 高等教育研究. 2011(02)
本文编号:3458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45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