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风景——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同性恋书写
第一章 严歌苓同性恋作品内容的主题表现
同性恋文化是一种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但这种文化现象从古至今,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间都有它存在的身影,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方式和行为规范。无论从同性恋活动对家庭与社会关系各方面的影响程度,还是同性恋者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同性恋这种现象都不容被社会忽略。
1.1“文革”环境下的变态情欲
“文革”中极 “左”路线对人性的戕害和摧残是一整个时代的伤痛,在那样的年月,作为社会一份子的人彻底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其价值与尊严根本不值一提。“文革”完结后,对人的尊重和肯定又重新成为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作为特殊时期的过来人,严歌苓对那个时代有着独特的思考。在本文所选的严歌苓五篇同性恋小说中《雌性的草地》、《白蛇》、《拖鞋大队》的故事背景都发生在“文革”期间,在“文革”非常态环境中,沉重的思想包袱如大山般压抑着人性,使人的灵魂遭受着无情的扭曲。
《雌性的草地》是严歌苓本人非常喜欢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严歌苓创作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部小说。在二零零七年她重新花费大量心血将这部小说精简成《马在吼》一书与读者见面,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严歌苓对她自己的这部作品《雌性的草地》喜欢程度之深。《雌性的草地》发表于一九八九年,整本书以六七十年代大西南地区无比辽阔却又极其荒芜的草地为故事背景,小说围绕着“女子牧马班”里一群女兵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放牧军马的故事而展开,通过刻画为了理想忠贞不二的沈红霞、到处漂泊的问题女性小点儿、野性十足的柯丹、勤劳耿直的老杜、神秘彪悍的指导员“叔叔”等令人难忘的人物以及这些女兵在草场极端困苦的生存条件的描写,生动的向读者展示出在那个特殊年份里怀揣理想的有志青年庄重而又荒谬、忠诚而又愚昧的无私奉献精神。她们的梦想和光荣听起来如同黑色的幽默传说,看着却动人心魄,使人忍不住泪流。小说在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阅读诱惑,整部作品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现实主义白描叙述和超越时空的现代意识相结合的方式,从浅意的对雌性(女性)——兽性——畜性的评析,细致地阐述了尊崇人性、热爱生命的主旨。
在谈到如何创作《雌性的草地》时,严歌苓有过这样的一段描述:“最初让我产生写它的冲动是在一九七四年,那时我十六岁听说了这个‘女子牧马班’的事迹,第二年,我和另外两个同为搞创作的同事一块来到这个牧马班,想着要写一个有关女兵在草地上牧养军马的剧本,她们的事迹在一九七六年成为全国知识青年的优秀典型,记者们管她们叫‘理想之花’、‘红色种子’,当时我感到她们的存在不很真实,好像一个放在‘理想’这个培养皿里的活细胞;人们似乎并不拿她们的生命当回事,这些女孩子所受的肉体、情感之苦都不在话下,只是要完成一个以失败而告终的实验,‘性’毁掉了这个一度荣耀的集体,失败的结果告诉我们:雌性、人性、性爱都是不容被否定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这个动乱年代,是一个暴露人性最阴暗处秘密的特殊时期。它的残酷远远不是仅仅带给人肉体上的困饿,更可怕的是它让人的精神极度空虚焦灼、灵魂出现莫大的空白和无味。
........................
1.2 国外畸形的情爱关系
三十岁时严歌苓移民美国,选择了留学深造,迎来了人生中华丽的转身与蜕变。她在学习工作之余充分抓住点滴时间写作谋生。她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同性恋小说非常善于对人物内心的所思所想进行挖掘,有着独到的写作技巧和细腻的写作笔触,极大地吸引着读者阅读,让人充分领略到文学的无穷魅力。
移民美国的生活经历与开放的文化心理使严歌苓的写作视野变的更为开阔,她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笔下的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笔调极为柔和,她著的同性恋题材作品也因此被媒体称为“毫无杂尘的同性恋读物”。这在她《也是亚当,也是夏娃》,《学校里的故事》两篇作品中可以看出。
亚当和夏娃本是《圣经》故事中人类的始祖,他们在欲望的支配下因偷食禁果而被罚到人间,于是世间产生了人类。《也是亚当,也是夏娃》这篇小说,是严歌苓根据一个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而创作出来的。作为男同性恋者的亚当,虽然在事业和生活上都没有缺憾,但他想要有个孩子,以延续自己的生命。而由于自己是个 Gay,对女性不感兴趣。亚当于是找到了为生活所迫急需用钱的伊娃,通过现代科技用试管注射来为自己孕育后代。伊娃因为刚离了婚,又没有工作来维持正常的生活。为了美钞,只好出卖身体,使自身成为一个代孕工具。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生育是非常重要的,“生育不仅仅是妇女命运的大问题,它也同样使男子参与进去,它是人类命运的完全升华,是对未来有信念的行为。”而伊娃为一位男同性恋者生育孩子采用的则是有违常理的方式,在金钱面前,她抵抗不住诱惑逐步迷失了自己。原文这样阐述伊娃的心理活动:“我实在需要那五万块钱,凭着我现在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工资,起码需十五年、二十年才能攒下来。”于是为了得到维持生活的本钱,伊娃在这段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生育交易中将自己售出。
孕育过程中,亚当和伊娃他们两个从没有过男女间的性行为,受精采用注射的手段进行,一支注射针管,接通两个人的肉体,伊娃就成功受孕了。孕育期间伊娃严格遵守亚当列出的“妊娠作息时间”,甚至她自己所看影片与听的歌曲全经过亚当细致筛选,吃的食品也一律少盐缺油,决无辛辣。生育孩子这种本是极为神圣的事情俨然成了流水线上的作业,这实在是对生命的极大嘲讽。而这一畸形的情形存在是因为金钱的失衡造成的:掌握着金钱的亚当处处占据主动,缺少金钱的伊娃只好选择逆来顺受。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就是个赤裸裸的金钱社会,除了 money,人们眼里再没有其它值得在乎的事。
...........................
第二章 严歌苓同性恋小说独特意象剖析
2.1 草地
“草地”这个意象可以说贯穿中国整个古典文学作品,我国古代大量诗歌里都有关于写草的诗句。从《诗经》里一群劳动妇女在满是野草的田野里欢快劳作并高歌着“采采芣苢(一种药草),薄言采之。”;到汉代乐府诗里所写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再到曹操《观沧海》中写到的草地上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可以说这些流传下来的写草地的诗句中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而在大多数有关草地的诗句里,草地基本上都以饱含温情的女人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严歌苓的《雌性的草地》也不例外,在她的笔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地被赋予母亲般雌性的性格特征。在这片荒凉而又辽阔的大草地上,,生活着女子牧马班的一群女孩子,草地上几乎都是雌性的动物,男人很少见,陪着这群女孩子的除了一群马外还有几只狗和神出鬼没的狼群。这群花朵般娇艳的女孩子本应该在自己的家乡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但不幸的是:“文革”来了,女孩子们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她们被“发配”到草地上牧马,草地以它极为博大的胸怀收留着在它上面的一切。
作品里多次提到草场上生存环境的恶劣:“草地上的自然环境严酷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里全年的无霜期只有几天,除此之外草地上不是烈日就是大风,牧马班的成员们脸上全都遍布着伤疤。她们每天除了要忙着照料百十匹军马外,还要抵御草地上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危险:恶狼、烈狗、别有用心的游牧男人……”除此之外,草地上遍布沼泽、石头滩、有些地方走上几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静的让人害怕……而小说中整个故事正是于这样严酷的草地上发生的,这些青春浪漫的女孩子被“流放”到贫瘠空旷、远离人世的草地,她们和身边人与物之间的故事怎会不具有戏剧性呢?
在“文革”那样非常态的环境下,男人见到女人就想占有,就要破坏。因此“文革”期间的男人是极其可怕的动物,在这个高压的政治环境下谈性也是遭到禁止的,姑娘们对此避之不及。而整个草地几乎都是母性的生物,作为女性的牧马班姑娘在青春期也需要爱情的滋润,越是不得越是想要,压抑着的内心情感逐渐变得不正常。在草地这个生活环境中,面对整日相处的同性,女孩子们的性取向开始异化,于是在草地上就上演了一幕幕另类的情与爱。
所以,草地这个意象既推动着整篇小说情节的发展又使整个故事的氛围充满严酷性:本身草地上的青草就是柔弱的、充满女性的味道,再加上一群女孩子的活动,整个草地笼罩在一片雌性的空气里。在草地上生活的女孩子由于饱受狂风烈日的摧残,她们很快变得既老又丑,青春的光鲜渐渐远离她们而去。这些女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也变的怪异起来:没有缘由的恸哭,一会又哈哈大笑,她们如男人般粗着嗓子说话,吹着尖利刺耳的口哨,女性的特征在她们身上慢慢消退。她们的行为和着装是如此的随意和漫不经心,从不去刻意打扮自己,以至于干活走路都有些像男人,性别意识渐渐淡出了她们的视线。
...........................
2.2 白蛇
《白蛇》这部很优秀的中篇小说,借鉴了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白蛇传》里有关蛇精白娘子的故事,在作品中“白蛇”既是文章标题又是整篇故事里极重要的意象,可以说,孙丽坤在小说中与白蛇合二为一,二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荣辱与共、息息相关。
在孙丽坤的舞台事业一片辉煌,顺风顺水的时候,“白蛇”这时候是孙丽坤所扮演的舞台剧《白蛇传》中声名远扬的角色,凭着这个角色再加上孙丽坤不凡的演技,现代版的舞台剧《白蛇传》“在全国二十一个大城市里巡回演出引起了很大反响”,粉丝们敬称艺术家孙丽坤为“白蛇”。而当“文革”期间孙丽坤被批判成了资产阶级堕落腐化分子时,“白蛇”这时候就变为祸害人间的既美丽又邪恶的“美女蛇”:落难的昔日艺术家被嫉恨她的女人们肆意诋毁沦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的笑柄,而那些庸俗不堪的男人更是将其当成了精神空虚时意淫的对象。从作品整体来说,我们可以看出“白蛇”对孙丽坤而言已是人蛇合一,“白蛇”已成为孙丽坤的另一个符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孙丽坤即是白蛇,白蛇也是孙丽坤的化身。小说中蛇与人合为一体的比喻,使文章中的白蛇意象此时就由浅显的视觉表象升华为优雅的肢体语言。
蛇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具有灵性的动物,它的身体软长而又阴冷,有些蛇还会分泌出可以使人致命的毒汁,因此“蛇”这一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看作诱惑和阴险的代称。比如西方文学中,著名的《圣经》里记载了伊甸园中的蛇引诱夏娃偷尝禁果的故事,流传甚广的《伊索寓言》也讲述了一条快要死的蛇被救后忘恩负义反咬救命恩公一口的丑恶故事,中国的寓言故事《农夫和蛇》更是将蛇恩将仇报的秉性广为传播。
总而言之,在国内外众多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蛇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凶狠无情让人恐惧心生敬畏,而白蛇却没有阴森黝黑的形貌,它通体的洁白往往让人联想起典雅圣洁和纯朴美好,令人心生平和。正是因为这样,白蛇才会使人感到既神秘又怜惜。用这一意象,恰如其分的表现出当时人们对同性恋既好奇又恐惧的心理。
在孙丽坤的艺术事业风光无限时,数不清的粉丝迷恋她那白蛇般的舞姿与体态,怀着敬畏的心情在远处深情地注视着她,渴望和这位著名的舞蹈家近距离接触。而在“文革”中孙丽坤遭受打击,一败涂地时,这时候的“白蛇”便成了人们心中的妖魔鬼怪,受到数不清的打压和唾弃,尤其是当人们还隐约的感觉她与一个女人有着不清不楚的爱情纠葛时,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使读者对孙丽坤报以深深的同情。
.......................
第三章 严歌苓同性恋作品创作心理原因解读 ................ 33
3.1 丰富而独特的人生阅历 ................ 33
3.1.1 流着血的十年“文革”伤痕历程 ......................... 35
3.1.2 移民美国经历 ............... 37
3.2 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 39
第三章 严歌苓同性恋作品创作心理原因解读
3.1 丰富而独特的人生阅历
文学是一种创作活动,它由已写成的作品、写作的作家、客观的物质世界、进行作品阅读的读者四个要素构成。而作家和客观世界之间所具有的关系,正好可以印证客观世界是小说家创作的灵感来源。而客观世界即人们的社会生活,它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是文学作品创作赖以生存的土壤。可以说,文学来自于社会生活而同时它又高于生活。作家创作的小说作品大都有着与现实生活不相一致的虚构成分,而虚构的情节又都脱离不出作家具体的生活环境,也托离不了客观的日常生活。我们也可以这样讲,作家在作品中的一切虚构情节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那些作为艺术性虚构出的作品也概莫能外。
在严歌苓的小说里,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她对现实世界的忠实记录、她巧妙的把现实生活里最为惨烈的事情化作娓娓道来的生动故事……在她的作品中,她自然的化解了悲伤,如同水中着盐。读者也只有在闭卷细细体味的过程中,才能品出她作品中所蕴含的那种对人性的关切与思想的深度。这大概也只有女性作家才能做到这样吧——因为,曹雪芹曾说过:女人是水做的骨肉。严歌苓同冰心、卢隐、凌叔华、梅娘、王安忆、林白等女作家一样,在文学书写上比男性作家更为注重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思想、情爱和命运的关注。所以,这些女作家们的作品在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上有着一定的相通性。毕竟,“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它是作家艺术创作的结果,是作家艺术创作方法和目的的体现。”但严歌苓因为有着别样的生活际遇,这势必会使她笔下的女性人物与其他女作家所塑造的女性人物有所不同。
严歌苓自己曾经说过:“一个作家的产生是绝对跟她的外在环境分不开的,所谓存在决定意识。”纵览严歌苓的作品,聪明的读者会非常容易的发现“文革”和“移民”是其小说最集中书写的两大题材,这也正是其人生历程的两大板块。如果只允许用一个最简单的汉字来概括严歌苓极其小说创作的话,那这个字就是:“变”。严歌苓作品中的“变”常常出乎一般人习以为常的料想和思维定势,就如她所跨越的令人难以捉摸的几个人生阶段那样:七十年代普普通通的文艺兵;八十年代渐渐出名的军营作家;九十年代之后名声鹊起的旅居海外的华人作家兼美国外交官夫人——这即是严歌苓。
......................
结语
她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很小的时候就在部队当了一名文艺兵,越南自卫反击战打响的时候又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体验了战争的残酷,她还是一位舞艺高超的女演员,知名的军营女作家,再到最后成为名震海内外文坛的新移民女作家。这即是奇女人严歌苓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严歌苓所著的小说内容丰富、形式多变,读起来引人入胜,如同一杯好茶,散发着奕奕清香。她在作品中写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忘记的女性形象:她写“文革”,重新唤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思考;她写移民后的国人在海外的生活及情感经历,将其刻画的入木三分……可以说小说作品的畅销与频频得奖的纪录已使严歌苓走上了人生巅峰。在这篇论文中本人主要选择了严歌苓三部国内题材以及两部以海外生活为背景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同性恋作品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严歌苓这类小说的思想内容,意象涵义,从而得出严歌苓同性恋小说的具体特征,并以此探究其创作这类小说的心理历程。希望此篇论文在学术上能对严歌苓同性恋作品的研究有所补充和贡献。
作为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同性恋者仍受到社会上不少人的不解与歧视,但他(她)们并不是一般人眼中所认为的是洪水猛兽,他(她)们除了性取向异于常人外,其他方面和常人差不多。严歌苓女士有关写同性恋的小说作品将同性恋者的生存境况放置在读者的阅读视野内,增加了人们对同性恋者内心情感的了解。她从人性的角度用充满理性的思考表达着对处于社会边缘位置的同性恋者的深深理解和同情,从而更加深刻的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严歌苓在创作同性恋小说过程中丝毫不用猎奇的眼光来打量同性恋者,她用平和的心态描绘出同性恋这个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状态、内心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大大拓宽了同性恋小说书写的题材范围,对以后作家有关同性恋作品的创作起到了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4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