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潜力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
截止到 2014 年 12 月份我国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总共有 20494 家,2014 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 2984.2 亿美元,增长率为 5.1%。其中 2014 年纺织品出口 1121.4 亿美元,增长率为 4.9%,服装出口 1862.8 亿美元,增长率为 5.2%;进口纺织服装 265.5 亿美元,同比下降率为 1.7%,其中纺织品进口 203.9 亿美元,下降率为 5.9%,服装进口 61.6 亿美元,增长率为 15.8%。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大多以出口为主,虽然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方向逐渐由出口转为内销,但出口仍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世界贸易组织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统计,2013 年我国纺织服装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的份额约为 37.1%,十多年间我国纺织服装占全球份额增长了大概 17 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国的优势。总体看来,我国纺织服装业表现比较较好,行业发展前景较为可观。但同时,近年来中国在主要市场上的份额在缓慢下降,国际经济将缓慢复苏,预计 2015 年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形势将好于上年,若出口形势好转,则纺织服装用棉纺织品的需求增速将有所上升。
“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调整和减速的特征明显,我国纺织服装业规模效益增速虽有所放缓,但是仍然实现稳定增长。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方面,例如在功能性、差别化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纺织装备、两化融合、功能化和个性化纺织品服装设计制造等方面我国纺织服装业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新型纺织装备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线监控技术应用深化,科技进步带动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十一五”末提高约 80%。在“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尾之际,我国纺织服装业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有力推进了纺织强国战略的实施进程,也为实施《中国制造 2025》战略下的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存在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 2008 年以后,国际上的次贷危机、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控、人民币升值加快、生产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能源价格的上升等等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影响很大,由于高成本、低利润致使许多企业效益下滑,亏损加重,很多企业纷纷陷入停产、甚至关门倒闭的困境。国际各个国家采取降低税率来阻止经济下滑,以便刺激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业不仅要应对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各种贸易壁垒,而且还要承受国内像税收高征低扣的各种不平等财政政策。国内各方面的压力以及负面因素的进一步激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 2300 万纺织服装企业工人的基本生存,因此困境中的纺织服装企业迫切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政策上的优惠等。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并进行其排放总量阶段排放特征、能源种类不同对碳排放量的贡献以及碳排放量与产业 GDP 脱钩分析等,可以对现状分析、政策研究以及未来排放情况的预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研究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其减排潜力进行研究,可以为完善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提供理论支撑,为未来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节能减排的措施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1.2.2 现实意义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三十年来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给一部分地区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使其经济突飞猛进。而纺织服装业作为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市场对纺织服装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有了发展就难免会带来污染,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快速地发展,纺织服装业也随之发展迅速,由此产生的碳排放(主要为 CO2排放)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全面推动我国低碳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促进低碳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的特征,找出影响纺织服装业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及算出其贡献值大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可以从促进纺织服装业碳排放减弱的因素入手,分析其减排潜力,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纺织服装业低碳行为的对策以及相关措施等。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低碳经济理论
随着全球变暖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浪潮,尤其是 2009 年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更是将未来国际的竞争带入低碳经济的竞争。低碳经济理论是在环境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环境经济学理论的成果,尤其是随着低碳经济潮流的兴起,研究成果不断创新,促使低碳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那么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到底是什么,怎么实施低碳经济,这是目前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难点。“低碳经济”作为专业性的术语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直到 2003 年在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以官方形式出现,书中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明确表示英国将在 2050 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1990 水平上减排 60%, 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目前国际上较为认可的低碳经济包含四个关键要素,即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其概念模型可以表示为:
LCE =f(E , R , T , C)。
其中, LCE是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的缩写,E(Economic)是指经济发展阶段,主要考虑的是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方面;R(Resource)是指资源禀赋,主要考虑的是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及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而且也包括人力资源;T(Technology)是指技术水平, 低碳经济下,能源利用率以及低碳技术是发达国家的制胜点,利用先进的低碳技术,可以实现超越式的发展;C(Consumption)是指消费模式, 主要是考虑的不同的消费习惯对碳排放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主要是围绕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碳排放交易机制与方法、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及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进展,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低碳经济的含义进行表述。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使能源、环境、经济发展以及气候相互协调发展的唯一方式。国外学者相对认可的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由 Rubens 提出的:“低碳经济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使低碳技术不断进步,创造低能耗、低排放并且高产出的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 。但是目前国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国内普遍采用的概念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注重创新能源结构,核心是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与此同时和低碳经济相关的一些新术语也应运而生,例如“碳足迹”、“碳交易”、“碳中和”、“碳汇”、“碳税”等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阐述。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内外关于碳排放的研究
对于碳排放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做的比较多的是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以及碳排放的因素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碳排放量逐年增加,致使全球环境恶化,根据目前大部分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碳排放影响因素主要是从经济发展角度、产业结构角度、能源以及人口角度采取因素分解法、指数分解法以及投入产出法进行研究。
Pachauri S运用家庭消费模式以量化的方式对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消费因素进行分析。Neunayer E等学者通过对各个产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数量等影响因素和碳排放量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趋势。Chris Goodall通过能源消耗系数估算出碳排放量,并进行分析表明实行低碳生活迫在眉睫。Blanford等运用MERGE模型对2030年之前中国的碳排放进行了预测。Radoslaw运用英国数据对人均收入与碳排放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人均收入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Matsuoka S运用“三层完全分解法”理论,利用从1985-1999年中国各个省份的数据,分析中国碳排放量的趋势变化以及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D.Diakoulaki等从能源消耗种类,能源强度和人类活动分别分析1990-2002年间影响希腊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在碳排放量增加上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呈现正相关关系。Sheehan等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单位能源消耗量、能源结构及碳排放强度进行研究,并对中国二十年以后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Schipper, Murtishaws, Khrushch等通过因素法分解法对九个国家的制造部门的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得出近年来碳排放增长的缘由。
徐国泉等运用对数平均分解法对中国人均碳排放影响因素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以及能源效率进行研究,发现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关系呈现倒“U”型,而与经济增长呈现指数关系。王迪等利用 1996-2007 年江苏省六个部门的数据,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技术、经济、能源以及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得出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增长是江苏省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产业结构的贡献并不明显,能源效率的提高是降低碳排放量的关键性因素。孙敬水等使用投入产出以及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的两种方法相结合,对我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逐年增加的最大驱动因素。王珅利用1985-2007年中国的数据进行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产生的减排效应进行研究,得出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贡献最大,减排效应最弱。宋德勇等对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二次分解,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对碳排放量的减少起到关键性作用,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方式的转变。
.......................
第 3 章 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的估算及特征分析.............17
3.1 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17
3.2 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的估算 .............17
3.2.1 基础数据的选取..............18
3.2.2 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的估算结果..........20
第 4 章 基于 Kaya 公式的纺织服装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29
4.1 Kaya 公式................29
4.1.1 Kaya 公式的介绍 ...................29
4.1.2 改良后的 Kaya 公式........29
4.2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29
4.2.1 数据的选取..............29
4.2.2 基于 Kaya 公式的数据处理...........30
第 5 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减排潜力研究..................34
5.1 环境学习曲线的内涵及模型 ...............34
5.2 研究的思路和指标的选取 ...............34
5.3 我国纺织服装业环境学习曲线的构建 .........35
第 6 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碳减排措施
通过前面章节的分析可知,我国纺织服装业要进行节能减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国家政策的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技术的提高等。
6.1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积极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
目前我国针对于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应该向国际上减排取得成效的国家学习,逐步从相关领域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关法制保障机制,比如 1989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来制约环境的变化,2001 年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8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 2009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循环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补充完善,这些政策法规体系为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但是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体系立法力度不够,协调性、配套性还不够完善,我国仍需借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低碳经济的开展不仅需要法律法规方面的扶持,国家政策的制定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使碳减排机制化一定能事半功倍,尤其是激励性的财政政策比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碳税系统,存在着双重征税的弊端,而且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没有采取区别的碳税机制,无形中使消费者的税负加大,不利于产业积极健康的发展。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碳税弊端,我国应建立完善的碳税制度,对于高能耗的企业比如石油、煤炭按其含碳比例进行征收碳税,对于不同区域的碳排放量相差很大,应该根据该区域的实际碳排放情况制定适合本区域的碳税政策,应该实行差别税率。对于税收应采取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与国际间关于碳税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对于碳交易市场,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体系。只有几个零散的碳交易机构存在,存在着交易信息不透明、交易平台不公平的情况,碳排放的交易标准都在国外,因此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我国应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场体制,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基质,设立透明、公正的碳交易平台,并定期规范地发布碳交易的信息,逐步形成多层次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并逐步完善碳排放的衡量体制。只有我国形成完善、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体系,碳排放权才能有效地配置,碳交易行为才能更加规范,才能改变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被动的地位,才能在未来低碳经济中获得最大的战略利益。
....................
第 7 章 结论
7.1 结论
本文首先对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在估算结果的基础上采取时间序列对 2000-2012 年我国纺织纺织服装业碳排放的总量、以及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阶段性碳排放分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纺织服装业分能源消耗种类与碳排放量的贡献关系进行了研究。其次,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Kaya 恒等式对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三,在特征分析以及因素分解的基础上,利用“环境学习曲线”理论,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碳减排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论证,总结得出了我国交通运输业 CO2 减排的相关对策建议。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碳排放量总体趋势是逐年增加的,全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中,纺织业的碳排放占有较大的比例,根据相关数据计算比重为 90.02%。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碳排放在全行业碳排放量占有比率较小,但是我国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在 2000—2012 年间的碳排放量呈现增长趋势。总体而言碳排放量还是增加的,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业具有节能减排的需求。而且在节能减排工作上注重纺织产业的节能减排,在制定相关措施时一定要多参考纺织业的相关研究,加大纺织业的减排工作。
第二,在对我国纺织服装业能源消耗种类与碳排放量关系研究时发现,煤炭消耗量与电力消耗量所占能源消耗的比重很大,新能源比如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在能源消耗中比重很小,尤其是煤炭消耗是碳排放量最大的贡献主要原因。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是我国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与产业 GDP 进行脱钩分析,结果显示表明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与产业 GDP 存在着弱脱钩关系。
第四,在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基于改良后的 Kaya 公式进行分析时,得出从 2000 年-2012 年,造成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纺织服装业的 GDP 增加值;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表征效率的纺织服装业碳排放强度;纺织服装业碳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的影响也表现一定的作用。从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中,可以看出产业 GDP 的增加是促进纺织服装业碳排放的增加值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制定相关措施时单位 GDP 能源消耗是一个重要突破口,能源结构碳强度提高是减少碳排放量的另一个关注点。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4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