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非煤地下矿山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14 23:11

第一章绪论


本章分析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矿山风险管理的相关现状进行综述,并阐述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矿产资源是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矿山开采是将矿产资源从地壳内或者地表开采出来的技术和科学,通常上是指开采金属或者非金属矿产资源,广义上的采矿的概念还包括煤和石油的开采及选矿,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矿物采集和搬运过程。我国对于煤矿的安全研究起步较早,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有相关研究,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但是针对非煤矿山的风险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危险性较高的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的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送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下矿山开采简称坑采,是用地下坑道进行采矿的总称。当矿体埋藏较深时,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就不适宜进行露天开采。地下采矿具有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较大、回采率低,危险程度高、事故率高等特点,因此,地下采矿作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与矿山企业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


1.2矿山安全生产现状

我国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呈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事故总量仍然偏大,反映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的一些相对指标还比较落后。非煤矿山数量多,分布区域广阔,管理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地下开采,作业空间狭窄,潮湿阴暗,粉尘含量高,及因采掘生产设备排放的废气所带来的污染,井下从业人员遭受着各类事故的威胁。此外,巧塌、片帮冒顶、透水、爆破、中毒与窒息等灾害给矿工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

1.2.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

(1)非煤矿山生产总体情况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报告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非煤矿山事故起数逐年呈下降趋势,尤其2009年、2010年均有大幅下降。死亡人数也是由2277人减少到1271人、下降幅度达到45.7%,年均下降11.0%,见表1-1所示。

非煤地下矿山风险管理研究

(2)事故统计分析

按照事故类型进行划分;从图1-1中可W看出非煤矿山事故主要集中在坍塌(1629)、物体打击(1527)、冒顶片帮(1719)、高处坠落(1225)和中毒窒息(630),占总数的78%。

非煤地下矿山风险管理研究

...........................


第二章非煤地下矿山危检源分析


本章对非煤地下矿山中的危险源的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非煤地下矿山危险源的产生、辨识以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凡口铅锌矿进行危险源的辨识,为全文以后章节的研究莫定基础。


2.1概述

2.1.1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源(Hazards)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为:对生命、健康、财产或者环境带来威胁的源头。绝大部分危险源是处于休眠或者潜在状态,处于一种理论的威胁状态,一旦危险源变成"激发"状态,危险源就会变成"事故"。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几率"相互作用导致了风险的产生。为了更好的控制与预防风险,首先就要对危险源进行研究,找到引起风险发生的源头。

DavidMaCollum教授认为危险源通常处于三种状态;

(1)休眠状态:这种状态下表现了危险源的潜在性,在送种状态下,人生财产或者环境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例如,矿山巷道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会发生冒顶片帮,但是没有外在客观因素会导致冒顶片帮的发生。

(2)待激发状态:人、财产或者环境己经处于潜在的危险状态,随时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发生。

(3)已发生状态:危险源已经被激发,送时我们通常会把"已经激发的危险源"称作"事故,。

我国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中的对危险源给出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行为,或三者的组合。

...........................


2.2危险源的分类及分析方法

2.2.1危险源的分类

对危险源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对危险源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源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类,矿山安全评价中常见的有三种分类方式;1、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2、参照事故类别。3、按照职业健康进行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2009年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所提出的分类方式,将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归结为四大类:1、人的因素。2、物的因素。3、环境因素。4、管理因素。

1、人的因素。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人的也理、生理或者行为性危险都有可能导致有害因素的产生。例如,工人超负荷工作,会引起疲劳、劳损等伤害。

2、物的因素。由于物引起的危害通常分为物理性危险、化学性危险和生物性危险。物理性危险通常包含如下几类:设备设施、机械工具的缺陷,防护装置不当,电路电器伤害,各种噪音伤害,电离福射、高温低温物体、标志缺陷,有害光照等等。化学性危险包含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或者固体、能够自燃物品和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

3、环境因素。由于工作环境因素而造成的危害包括有:室内作业环境或者室外作业环境不良、地下(或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主要强调的是由外界环境而产生的危害。

4、管理因素。管理因素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企业安全责任制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缺失,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够、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等。

......................


第三章模糊综合评判在矿山安全系统中的应用.............29

3.1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29

3.1.1模糊综合评价方法..............29

3.1.2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本步骤...........30

第四章非煤地下矿山风险应对与应急处理..............47

4.1非煤地下矿山风险应对................47

4.1.1非煤地下矿山风险应对的原则...............47

4.1.2非煤地下矿山风险应对方法..............47

4.1.3针对风险评价结果所采取的具体措施............48

第五章结论及展望.............59

5.1结论............59

5.2展望...........60


第四章非煤地下矿山风检应对与应急处理


本章主要介绍非煤地下矿山风险的应对及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针对第三章所评价的结果,对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六个单元提出了一些改善意见,并且简述了常见的矿山事故的应急响应措施。


4.1非煤地下矿山风险应对

4.1.1非煤地下矿山风险应对的原则

通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非煤地下矿山的安全系统进行评估之后,为了减少非煤矿山风险带来的可能导致的风险事故,就必须有针对地对其在安全系统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进行技术更新、加强管理或者完善制度。挂个过程的便是风险应对。风险应对,将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危害情况、破坏程度等,对其进行计算估评,将与地下非煤矿山中相关危险情况与其引发因素综合分析,并对照安全评估标准数据,初步确定其在标准中所处的级别等级,才能较为准确地预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危险性,以便于能够依据该矿山安全等级采取相关等级的改进与防控措施。从实际情况来看,往往非煤矿山为了更有效地防控风险,往往会提前制定若干应对备案,再依据矿山具体情况选择出一个或者将诸多方案综合选择使用,来应对矿山不可预知的变化。

......................


第五章结论及展望


本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非煤地下矿山风险管理研究的结论,对论述过程中未尽事宜与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5.1结论

非煤地下矿山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应急响应措施等相关技术手段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目前还处于相对匿乏状况。非煤地下矿山工作环境复杂,采矿空间狭小,地质情况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型机械设备种类较多,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粉尘与有毒气体,操作工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充满各种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是危险事故富发的工作地区。因此,航天航空、化工核能及建筑施工等领域的成熟研究成果不能照搬运用于非煤地下矿山的复杂特殊情况。本文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基础汇,对非煤地下矿山的风险安全营理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本文通过对2006-2010年我国非煤矿山伤亡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冒顶片帮、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这4类事故在我国非煤矿山事故类型中排在前四位,总起数和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占非煤矿山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0%以上,是非煤矿山需要重点防范的四类事故。对于我国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改进:一是从技术上和采矿方法上进行改进。二是要加大对矿山安全的管理工作。

(2)本文阐释了风险管理中危险源的重要理论,对其概念、类别进行了归类总结,分析了危险源的产生机理及对危险源的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矿山安全风险识别研究奠定了基础。

(3)文章重点论述了对研究对象的风险识别过程,通过对近年来凡口铅锌矿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事故主要集中在物体打击、冒顶片帮、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和车辆伤害。通过资料查找与实地调查走访相关设计研究院、矿山管理与作业人员、相关矿山安全专家,找出了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原因,得出危险源识别结果,并且说明可能导致的风险类别及造成的原因。

(4)从实际操作角度考察,建立的非煤地下矿山模糊综合风险评价模型更易于实践操作,能够更好地反映地下矿山的风险状况。本文首先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应用于评价矿山安全生产等级的优点,并且逐步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的建模过程,在评价系统权重的选取上,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很程度上降低了由于个人主观因素而造成的权系数偏差。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4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4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8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