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盈余管理及审计收费——基于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14 13:55
研究背景:2018年初,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接连发布券商质押式回购监管新政,从融入方、融出方、定价原则、质押集中度管理、后续跟踪等方面对股权质押进行了进一步规定。近年来,股权质押成为我国A股市场上越来越普遍的融资方式。股权质押主要有以下优点:股票不仅所有权属性清晰、而且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证监会未对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时发布质押情况公告中批露资金用途作强制要求,也就是说质押融得的资金用途不受限制;原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表决权以及决策权并不受质押行为的影响等等。与此同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资本市场上带来的潜在风险也日益凸显出来。在关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现有相关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大被审计单位公司层面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审计师的审计决策产生影响。关于股东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也有文献涉及。现有研究对审计决策的定义通常分为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类型两方面,由于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很可能体现在异常审计收费中,因此本文将主要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展开研究。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会影响审计收费以及传导路径是什么?研究思路与主要创新:...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与本文创新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2 文献回顾
2.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相关文献
2.1.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控制权转移
2.1.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风险
2.2 盈余管理相关文献
2.2.1 不同类型的盈余管理动机及经济后果
2.2.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
2.3 审计收费相关文献
2.3.1 审计收费影响因素
2.3.2 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
2.4 概括性评论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优序融资理论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4 保险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
3.2.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
3.2.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盈余管理及审计收费
4 研究设计
4.1 数据样本的提取和加工
4.2 变量定义与基本检验模型
4.2.1 变量定义
4.2.2 回归模型
4.2.3 进一步检验
4.2.4 稳健性检验
5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
5.3.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
5.3.3 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
5.3.4 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检验
5.5 进一步检验
5.6 稳健性检验
5.6.1 采用替换控股股东股权按质押比例进行稳健性检验
5.6.2 采用DD模型计算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进行稳健性检验
5.6.3 内生性处理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878355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与本文创新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2 文献回顾
2.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相关文献
2.1.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控制权转移
2.1.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风险
2.2 盈余管理相关文献
2.2.1 不同类型的盈余管理动机及经济后果
2.2.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
2.3 审计收费相关文献
2.3.1 审计收费影响因素
2.3.2 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
2.4 概括性评论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优序融资理论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4 保险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
3.2.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
3.2.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盈余管理及审计收费
4 研究设计
4.1 数据样本的提取和加工
4.2 变量定义与基本检验模型
4.2.1 变量定义
4.2.2 回归模型
4.2.3 进一步检验
4.2.4 稳健性检验
5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
5.3.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
5.3.3 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
5.3.4 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检验
5.5 进一步检验
5.6 稳健性检验
5.6.1 采用替换控股股东股权按质押比例进行稳健性检验
5.6.2 采用DD模型计算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进行稳健性检验
5.6.3 内生性处理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878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87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