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4 00:27
本文基于吸纳能力视角来考察和解释如何促进企业的信息技术吸纳,利用理论模型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IT吸纳能力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IS领域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摆脱了信息技术吸纳影响因素的静态研究。 从过程/能力视角提出IT吸纳能力的概念,基于信息技术吸纳过程模型,揭示出IT吸纳能力的维度结构,针对IT吸纳能力的多维特性提出其测度指标体系,有效地克服了现有的很多研究没有抓住吸纳能力概念的丰富内涵及其多维特性的缺陷。利用调研数据对IT吸纳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揭示了各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针对IT吸纳能力的各个维度的特性分别提出各自的影响因素,并利用问卷调研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揭示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造成企业IT吸纳能力差异的原因。基于对影响因素的讨论,总结了IT吸纳能力的构成要素。 本文指出IT吸纳能力是促进信息技术吸纳即IS成功的重要因素,分析了IT吸纳能力对IS成功的作用机理,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检验,揭示了IT吸纳能力不同维度对IS成功的影响的差异,证明融合能力是IT吸纳能力的关键。 从组织学习的角度揭示了IT吸纳能力的演进...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相关概念界定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创新扩散理论
2.1.2 组织学习理论
2.1.3 动态能力理论
2.2 信息技术吸纳的相关研究
2.2.1 个体层面信息技术吸纳的相关研究
2.2.2 组织层面信息技术吸纳的相关研究
2.2.3 信息技术吸纳研究述评
2.3 吸纳能力的相关研究
2.3.1 吸纳能力的概念和结构
2.3.2 吸纳能力的前因研究
2.3.3 吸纳能力的后果研究
2.3.4 吸纳能力研究述评
2.4 对相关研究现状的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概念内涵和结构解析
3.1 IT 吸纳能力的研究视角
3.1.1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 IT 吸纳能力探讨
3.1.2 IT 吸纳能力的定义视角
3.2 信息技术吸纳过程
3.2.1 信息技术吸纳过程模型构建
3.2.2 信息技术吸纳过程分析
3.2.3 信息技术吸纳过程总结
3.3 IT 吸纳能力的概念内涵
3.3.1 IT 吸纳能力的定义
3.3.2 IT 吸纳能力与IT 能力的关系
3.3.3 吸纳能力与组织学习的关系
3.4 IT 吸纳能力的维度结构探讨
3.4.1 初步的维度划分
3.4.2 维度划分的检验
3.5 IT 吸纳过程模型与吸纳能力维度结构的修正
3.5.1 对过程模型和维度划分的反思
3.5.2 信息技术吸纳过程模型的修正
3.5.3 IT 吸纳能力概念和维度结构的修正
3.6 IT 吸纳能力的特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理论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1 研究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
4.2 IT 吸纳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关系
4.3 IT 吸纳能力的前因
4.3.1 采纳能力的影响因素
4.3.2 实施能力的影响因素
4.3.3 融合能力的影响因素
4.3.4 吸纳能力的基础——IT 基础设施
4.4 IT 吸纳能力的后果
4.4.1 IT 吸纳能力后果的探讨
4.4.2 IT 吸纳能力不同维度对IS 成功的作用
4.5 理论模型构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方法设计
5.1 量表设计
5.1.1 IT 吸纳能力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5.1.2 IT 吸纳能力前因的测度体系的构建
5.1.3 IS 成功的测度体系的构建
5.2 问卷设计
5.2.1 问卷内容和形式
5.2.2 问卷设计过程
5.3 数据获取
5.3.1 数据收集
5.3.2 样本描述
5.4 数据分析工具与方法
5.4.1 信度和效度分析
5.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3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5.4.4 结构方程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6.1 信度与效度分析
6.1.1 信度分析
6.1.2 效度分析
6.2 研究变量的基本情况分析
6.2.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2.2 背景变量对研究变量的影响
6.3 假设检验
6.3.1 IT 吸纳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检验
6.3.2 IT 吸纳能力的前因的假设检验
6.3.3 IT 吸纳能力的后果的假设检验
6.4 实证结论与讨论
6.4.1 总体研究结论
6.4.2 IT 吸纳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的结论与讨论
6.4.3 IT 吸纳能力前因的结论与讨论
6.4.4 IT 吸纳能力后果的实证结论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演进机理研究
7.1 IT 吸纳能力演进的内涵
7.2 IT 吸纳能力的演进机理模型
7.2.1 IT 吸纳能力演进机理模型的构建
7.2.2 “左脑”:实践积累
7.2.3 “右脑”:惯例沉淀
7.2.4 两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7.3 IT 吸纳能力的演进过程模型
7.3.1 IT 吸纳能力演进过程模型的构建
7.3.2 IT 吸纳能力演化的多周期过程
7.4 IT 吸纳能力的演进动力分析
7.4.1 IT 吸纳能力演进的动力机制模型
7.4.2 外部动力
7.4.3 内部动力
7.4.4 序参量——IT 文化
7.5 IT 吸纳能力的智障分析
7.5.1 采纳能力的智障
7.5.2 实施能力的智障
7.5.3 融合能力的智障
7.6 IT 吸纳能力提升的对策分析
7.6.1 提升 IT 吸纳能力的分析框架
7.6.2 提升 IT 吸纳能力的对策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工作的总结
8.2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之处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攻博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编号:3988605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相关概念界定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创新扩散理论
2.1.2 组织学习理论
2.1.3 动态能力理论
2.2 信息技术吸纳的相关研究
2.2.1 个体层面信息技术吸纳的相关研究
2.2.2 组织层面信息技术吸纳的相关研究
2.2.3 信息技术吸纳研究述评
2.3 吸纳能力的相关研究
2.3.1 吸纳能力的概念和结构
2.3.2 吸纳能力的前因研究
2.3.3 吸纳能力的后果研究
2.3.4 吸纳能力研究述评
2.4 对相关研究现状的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概念内涵和结构解析
3.1 IT 吸纳能力的研究视角
3.1.1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 IT 吸纳能力探讨
3.1.2 IT 吸纳能力的定义视角
3.2 信息技术吸纳过程
3.2.1 信息技术吸纳过程模型构建
3.2.2 信息技术吸纳过程分析
3.2.3 信息技术吸纳过程总结
3.3 IT 吸纳能力的概念内涵
3.3.1 IT 吸纳能力的定义
3.3.2 IT 吸纳能力与IT 能力的关系
3.3.3 吸纳能力与组织学习的关系
3.4 IT 吸纳能力的维度结构探讨
3.4.1 初步的维度划分
3.4.2 维度划分的检验
3.5 IT 吸纳过程模型与吸纳能力维度结构的修正
3.5.1 对过程模型和维度划分的反思
3.5.2 信息技术吸纳过程模型的修正
3.5.3 IT 吸纳能力概念和维度结构的修正
3.6 IT 吸纳能力的特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理论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1 研究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
4.2 IT 吸纳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关系
4.3 IT 吸纳能力的前因
4.3.1 采纳能力的影响因素
4.3.2 实施能力的影响因素
4.3.3 融合能力的影响因素
4.3.4 吸纳能力的基础——IT 基础设施
4.4 IT 吸纳能力的后果
4.4.1 IT 吸纳能力后果的探讨
4.4.2 IT 吸纳能力不同维度对IS 成功的作用
4.5 理论模型构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方法设计
5.1 量表设计
5.1.1 IT 吸纳能力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5.1.2 IT 吸纳能力前因的测度体系的构建
5.1.3 IS 成功的测度体系的构建
5.2 问卷设计
5.2.1 问卷内容和形式
5.2.2 问卷设计过程
5.3 数据获取
5.3.1 数据收集
5.3.2 样本描述
5.4 数据分析工具与方法
5.4.1 信度和效度分析
5.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3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5.4.4 结构方程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6.1 信度与效度分析
6.1.1 信度分析
6.1.2 效度分析
6.2 研究变量的基本情况分析
6.2.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2.2 背景变量对研究变量的影响
6.3 假设检验
6.3.1 IT 吸纳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检验
6.3.2 IT 吸纳能力的前因的假设检验
6.3.3 IT 吸纳能力的后果的假设检验
6.4 实证结论与讨论
6.4.1 总体研究结论
6.4.2 IT 吸纳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的结论与讨论
6.4.3 IT 吸纳能力前因的结论与讨论
6.4.4 IT 吸纳能力后果的实证结论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演进机理研究
7.1 IT 吸纳能力演进的内涵
7.2 IT 吸纳能力的演进机理模型
7.2.1 IT 吸纳能力演进机理模型的构建
7.2.2 “左脑”:实践积累
7.2.3 “右脑”:惯例沉淀
7.2.4 两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7.3 IT 吸纳能力的演进过程模型
7.3.1 IT 吸纳能力演进过程模型的构建
7.3.2 IT 吸纳能力演化的多周期过程
7.4 IT 吸纳能力的演进动力分析
7.4.1 IT 吸纳能力演进的动力机制模型
7.4.2 外部动力
7.4.3 内部动力
7.4.4 序参量——IT 文化
7.5 IT 吸纳能力的智障分析
7.5.1 采纳能力的智障
7.5.2 实施能力的智障
7.5.3 融合能力的智障
7.6 IT 吸纳能力提升的对策分析
7.6.1 提升 IT 吸纳能力的分析框架
7.6.2 提升 IT 吸纳能力的对策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工作的总结
8.2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之处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攻博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编号:3988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988605.html